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思想为先导、以文化为支撑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文艺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一直有着特殊重要的位置。回眸往昔,在知青岁月,他如饥似渴博览群

admin2021-11-02  23

问题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思想为先导、以文化为支撑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文艺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一直有着特殊重要的位置。回眸往昔,在知青岁月,他如饥似渴博览群书,为借阅《浮士德》跋涉30里山路;在河北正定履职,他力主修建荣国府、保护修缮文物古迹,重用作家贾大山,邀请“外脑”组建经济顾问团、成立第一个农村研究所:在浙江主政,他主持制定实施包括建设文化大省在内的“八八战略”;在上海主政,他提出“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建设文化大都市……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念兹在兹、一以贯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等诸多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指出,“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过眼烟云”。
    什么是精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精品力作,是深入人民精神世界,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好作品、大作品铸就了人类的文化高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古希腊时期对人类社会的人文发展如此重要,以至于人类“每一次新的飞跃都须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点燃”,最根本的,正是因为这些时期有大量永恒经典喷涌而出、千古流传。
    2.不知不觉中,“网红”们出书似乎成了当下图书市场的一个“潮流”。这些作者一般在网上拥有大量粉丝,写作内容大多与自身经历有关,分享生活态度、情感观点等,文字不甚繁杂,书则十分畅销。对此,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学情怀;也有人说,这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流量变现”。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此前,在网络上有一对人气很高的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他们双双考上北大,其励志经历给不少年轻人鼓励。兄弟二人很快圈了一波粉丝,成为网络上的红人。走红后没多久,二人出版了“青春励志小说”《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此后,先后推出《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穿越人海拥抱你》等几部作品。签售会现场,等待签名的读者队伍往往排出老远,盛况堪比“追星”。
    自媒体的盛行,篇篇“10万+”的可观阅读量,又带火了一大批“新晋网红”。知名自媒体人也会出书,不少内容源自自己的公众号,依然会受到读者追捧。比如,不久前自媒体人末那大叔作品《我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出版,新书签售会人气颇旺。此前,他在网上走红,亦拥有相当数量的粉丝。
    “这种情况近年来越来越常见。”一名出版社编辑透露,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网红”,基本都是粉丝众多,自带流量,“书卖得好一点不奇怪”。
    那么,为何总有出版社愿意出“网红”的书?李轩曾在出版社供职多年。他认为,这跟图书销售利润可观有联系,也能从网红书的出版发行做出推算,“现在一般是版税制,发行量越大作者版税越多,当然出版方收益也就越多”。“比如,一位‘网红’作者拥有三四百万粉丝,对于他们的书,潜在购买者数量就相当可观。有的铁粉不过脑子就买了。”李轩分析,稍微注意一下某些“网红”图书作品的腰封,有的会写上“微博粉丝××万”,则主要是“收割”一些边缘读者。
    “网红”们出书的原因,不一而足。但粉丝之外的读者,却渐渐对书的内容有了一丝丝疑虑。苑子文在谈到自己创作某本书的初衷时表示,想以此激励读者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一起去努力克服它。
    他的作品确实曾给不少读者鼓励。有一名年轻女孩便表示,很喜欢看苑子文的书,一些“网红”作者的书内容不错,读下来觉得温暖、治愈,能够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然而,粉丝之外的读者却不容易买账。一位读者说,包括苑子文兄弟俩的书在内,自己翻看过好几本“网红”出版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内容略微‘鸡汤’”。“有时,在一些‘网红’的书里会放不少‘写真式’照片,文字内容反倒平平。”这名读者觉得此举像是一种敷衍,“也感觉不太像文学作品”。
    离开出版行业后,李轩则早已不再关注“网红”们的书,“因为觉得实在没有太深刻的思想可言”。
    “依托网络赢得广泛社会影响的,主要是网络作家和‘网红’两类人。”文学评论家白烨已经注意到了“网红”频频出书的现象。他认为,一般说来,“网红”并不依靠文学写作赚取名声,他们出书实际上是换一种方式与粉丝互动,也是对自己“偶像”资产的再开发。
    当“网红”和当作家写出好书,并非不可兼得。不过,从某些迹象来看,有些“网红”的书的确不愁销路,却难成为经典。记者在北京几家书店走访发现,类似图书在热闹一阵后大多会归于沉寂,能做到“长销”的,还是一些有深度的经典作品。
    “网红”出书风还会刮多久?对这个问题,李轩也说不好。但他觉得,如果内容缺乏思考,只是靠贩卖励志故事或“鸡汤”来敷衍读者,并不是长久之计,这种“网红”作者们出的书,“迟早会失去关注度”。
    在白烨看来,出版物属于文化产品,应该传播积极有益的内容,传扬健康向上的精神,“真正有价值的书,应该让人看了或者思想上有所启迪,或者情感上得到陶冶、精神上获得滋养”。
    3.距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不远的双泉村,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的发源地。从村落间流传的小剧种,到红遍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的原生态艺术形式,从围在皮影幕布后面的“只闻其声”,到在幕前展现出中国农民朴素情感的淋漓尽致,喊了2000多年的老腔绝处逢生。
    19年前的一个冬夜,在一场老腔皮影戏演出上,现任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党安华初识老腔。
    与小小皮影舞台上的热闹场景不同,台下只有3个观众。党安华说,他本想告诉后面的老艺人们,别唱了,台下已经要没人了,却在掀开帘子的瞬间“眼睛被吸住了”。
    张喜民怀抱月琴,仰头高歌。板胡、大锣、战鼓、惊木、钟铃……另外三人演奏着十几种乐器,时而婉转悲切,时而慷慨激昂。还有一位,眼疾手快,随着音乐和唱声,不断变换手中皮影,推进故事情节。
    “他们完全是沉浸的状态,太震撼了。”党安华说。皮影后面的老腔艺人展现出了农民的朴素和真实,善良和淳朴,这份真实流露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回去后,党安华就一直在想,如果撤掉皮影。把后台搬到幕前,一定能打动观众。
    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党安华把他的想法和那天晚上表演老腔皮影的艺人张喜民谈了几次,然而张喜民并不接受这一改造。
    当时,主唱一天能拿20元,其他人一天也就十五六元。“我给你们每人每天20元,中午再管一顿炸酱面。”就这样,党安华拉着张喜民的班社开始了最初的尝试,但反响平平。受挫的党安华伤心南下做了一名导演。
    2003年,华阴市文体事业局邀请党安华回来做事,5000元经费,让党安华排个节目。这是个机会!散了的老腔班子,又聚到一起。
    归来的党安华有了新发现:老腔尽管是活化石级的民间戏曲,但音乐单调反复,此外很多年轻人不了解历史,听不明白老腔演的古典故事。何不再创新?
    党安华这次演排的节目叫《古韵乡趣》,火爆得有点出人意料。这个节目,反映的是民生、民意、民趣。节目排好,先到渭南市参加会演,一下子引起了轰动,拿下了创作、导演、表演、舞台、美术等7个一等奖。
    当时有媒体这样报道:“看到了一个另类节目,不知道应该叫音乐、曲艺还是戏曲。形式上完全是一种创新,没办法分类。”
    党安华事后分析,成功的诀窍就是原生态。“农民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惯都很质朴、很简单。把这些呈现在舞台上,对观众的心灵是一个冲击。”
    “之后,我就带着这10多个人。那个时候,我们不要钱,文体局每天给每人发20元钱。谁要是叫我们演出,我们都特高兴。”党安华说。
    《古韵乡趣》之后,虽然被改造成舞台表演的老腔得了不少奖,却始终无法得到更广阔的市场。老腔真正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始于和话剧的合作。
    2005年9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白鹿原》剧组到陕西采风,请人去演老腔。到了西安的宾馆,党安华才知道是要给林兆华、濮存昕表演。“表演完了,林兆华就问我‘想不想和我老头子合作一把啊’,我做梦都没想过能和林兆华合作。”党安华说。
    这就有了老腔和话剧《白鹿原》的合作。党安华带着老腔班社在北京待了两个多月,演了30多场。
    话剧演完,党安华又有了新的想法。“我要在北京办一场音乐会,以看为主,以听为辅。我们把生活中的东西带到舞台上,让北京的观众感受一下关中农民那种质朴、真诚、简单、知足常乐的生活状态。这场音乐会就叫‘老腔原生态作品音乐会’。”
    2006年6月20日晚,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开演,由濮存昕主持。演出开场半个小时后,观众的热烈掌声让一直揪着心的党安华松了口气。
   “那场演出以后,媒体蜂拥而至,演出越来越多,走遍了全国,走到了国外,我们也敢跟人开价了。”党安华说。
    现在,老腔发展进入快车道,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从2009年以来办了4期培训班,渭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们也成立了老腔团。
    但老腔的本真依旧是最吸引人的核心。水土孕育文化。背靠华山,地处三河交汇处,人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了古朴苍凉、粗犷直率的河岳文化,老腔就是河岳文化的璀璨明珠。艺人开口吼唱时,是在随心所欲地释放内心世界的情感,顷刻的爆发充满了力量。
    4.2019年2月25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联合发布“2018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零点》等24部作品入选。
    自2018年10月下旬发出评选通知,至2018年11月30日作品征集截止,经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组织报送,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15个省(区、市)的52家网站、机构报送的530部原创网络文学作品,较2017年的385部申报总量大幅提升,报送数量为历届最高。
    据本届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介绍,此次推介活动处于两个时间节点:改革开放40周年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使得申报作品中大多数以此为故事展开或人物成长的背景,镌刻上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烙印。譬如,以大运河为题材或为背景的网络文学作品数量猛增。
    陈崎嵘称,在遴选2018年度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时,他们仍秉持“国家规格、政府标尺、大众审美、网络特质”的原则,坚持好中选优。从已申报的530部作品中挑出24部优秀原创作品,数量多于往年。
    如果要概括本次推介名单作品的总体特征,陈崎嵘认为,其最大亮点是,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脱颖而出。生活面广、真实感强、艺术性佳、网络人气旺,是其共同特征。譬如,描写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竞争、创业创新风貌的《网络英雄传Ⅱ:引力场》,真实反映青年一代支教山区、改变贫困面貌的《明月度关山》和《大山里的青春》,记录底层百姓生活、探索新型社区管理模式的《白纸阳光》,赞美公安干警卧底扫毒惊险工作、展示人间真挚爱情友情的《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
    还有,网络玄幻名家唐家三少创作的现实题材作品《拥抱谎言拥抱你》,网络悬疑推理名家丁墨创作的《挚野》,两部作品均以温馨甜美的笔触,形象回答了年轻人关于青春、奋斗、爱情之问,等等。
    “这些作品生活领域之广,题材视角之新,‘正面强攻’之成功,艺术构思之精妙,在以往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中实属鲜见。”陈崎嵘说。
    另外,在网络科幻作品方面,以入选作品《零点》为例,可以看出幻想类作品本身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开始出现玄幻+科幻+探险的混合题材类型,预示着幻想类网络文学的另一种发展途径。
    2018年度申报和遴选作品中,有哪些新趋势、新动向?陈崎嵘概括道,网络文学“趋主流化”现象与现实题材创作的“整体性崛起”。
    在他看来,所谓“趋主流化”,是指网络文学界已具有较为理性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尽量保持网络文学特征与活力的同时,正日益向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传统、主流文学审美靠拢。
    陈崎嵘还表示,所谓现实题材创作“整体性崛起”,则表现在:逐步廓清网络文学不宜创作、不能创作现实题材的认识误区,对其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统一,共识度不断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现实题材创作领域不断拓宽,开始放弃穿越、重生、异能、金手指等“捷径”,转为“正面强攻”,故事情节的可信度与人物形象的真实感明显增强,思想内涵不断深化。
    5.如果要评选一本中国人最熟悉的书,那么非《新华字典》莫属。诞生60多年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本小小的字典陪伴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累计发行6亿多册,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拥有者。
    出版以来,《新华字典》先后修订了10次,其中改革开放以后修订了7次。“改革开放以后修订频率明显增加,是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速的体现。从这个角度说,《新华字典》堪称是‘时代的镜子’。”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说。
    改革开放以后,不少字的音、形、义,都发生了变化。比如,“的”在第10版中有三个字音:de、dí、dì。第11版增加了字音dī:“的士(出租车)的省称:打的,的哥”。我国出租车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大规模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今天“打的”已经成了中国百姓习以为常的出行方式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服装秀、走秀等新事物出现,“秀”于是有了展示、表演的新意思。“门”增加了“负面的事件”的义项,“晒”增加了“展示,公开透露”的义项,“族”增加了“有共同特点的某类人”的义项。另外,以往各版本的《新华字典》在解释“民”字时,通常会使用“农民、牧民、渔民”等例证,而第11版则增加了“灾民、侨民、股民、网民”等最新例证,反映了“民”字的含义从“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演变增加了“具有某种身份、特征的人”的新义。类似这样的字词,第10版和第11版《新华字典》收录了不少。
    曾主持了《新华字典》第11版修订工作的语言学家、社科院学部委员江蓝生说:“一部辞书,即使是质量上乘的名牌辞书,也不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否则它就会因老化、退化而落伍。《新华字典》能够长期受读者欢迎、历久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跟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及时修订,精益求精。”
    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与进步。其中,环保观念的普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代表性现象。第11版吸收了读者的意见,进行了专项修订,关于一些动物的条目,不再作用途方面的介绍。比如“鲢:肉可以吃”“狸:毛皮可制衣物”“鹌鹑:肉、卵可以吃”“牛:肉和奶可吃”等内容,第11版均不再涉及。“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群众衣食住行、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的变化都能在各个版本的《新华字典》中找到。”江蓝生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价涨了不少,《新华字典》的价格也在稳步上升,但是不管总体物价如何上涨,《新华字典》始终坚持低定价。
    2012年《新华字典》被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每一个小学生入学时都会收到一本。除此之外,普通读者购买的数量也很大。至今《新华字典》每年的销量都稳定在1400万册左右,堪称是世界最畅销最常销的工具书。
    至今,《新华字典》编辑部每年都能收到读者通过来信来电或电子邮件等提出的意见建议。不少字词就是在读者的建议下,编辑和专家经实地调研、查阅文献、综合评估而修订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新华字典》提出了新的挑战。2017年6月《新华字典》APP发布,60多年来一直以纸质版存在的这本小字典终于踏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在这款应用程序里,读者既能看也能听,可以看数字版纸版对照,可以看汉字规范笔顺动画,可以听由新闻联播播音员播读的字典内容。目前,除了应用程序之外,《新华字典》还推出了微信小程序版、智能手表版等各种形式。“数字化的一个好处是突破纸书的束缚,增加了语音动画等多媒体内容,更加直观。”于殿利说。
    目前《新华字典》第12版的修订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不久后就能与读者见面。
    6.1000多年前的一个寒冬腊月,面对逝者如斯的长江波涛,江州司马白居易深感于诗歌创作“嘲风雪、弄花草”的弊病,大声疾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让时代的八面来风给陈腐的诗歌注入新鲜的气息和生命。
    回顾中国古代文学史,那些获得崇高声誉的文学艺术家,如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郑板桥等,也多是和自居易一样,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等人,也是在发自深心的自由吟唱中表露高洁的情操,其作品同样是对特定阶段时与事的真切反映。文学史上也有远离社会生活、表现轻灵空寂个人情趣一途,但究竟不是主流。事实上,中国文学自《诗经》、楚辞起,就形成了抒写人生、关注现实的传统,后经历代诗教的强化,遂成为民族的审美文化精神。这样的美学传统,使文学艺术总能反映人民的悲欢、时代的风云,成为裨补时阙、塑造民族灵魂的丰厚滋养。历史一再证明,如若脱离现实、远离人民,终将使创作走入死胡同,如明代前后七子中的一些作家。“守古而尺尺寸寸之”,执迷于泥古,过于重视法度格调,雕章镂句,终难有大的文学成就,也
说不上有多少历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这样的创作观念,正是对传统文艺精神的继承和升华。当前适逢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新时代,国家空前强盛,人民生活丰富多彩,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为文学艺术家施展才华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自应被发扬光大,并被赋予与新时代相应的新内涵。
“给定资料6”中提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为时为事创作 铸就文艺精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而著”即反映时事,“为事而作”即关照现实。千年前白居易的疾呼是文艺创作者历史使命感的充分体现,对于我国当前的文艺创作仍有警示意义。 近年来我国文艺作品在数量上有了突破,走出了文化荒原,但是质量参差不齐仍然掣肘着整个文艺事业的发展。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些问题正是当前文艺创作领域的燃眉之急。文以栽道,以文化人,文学艺术对于社会的影响见微知著。文艺创作者当具备使命感,拥抱时代,观照现实,方能铸成精品。 与时代同频共振方能出精品。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经典名著浩如烟海。《清明上河图》反映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儒林外史》揭露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对人的迫害,纵览这些流传下来的佳作,无不富有时代质感。反观当下,一些文艺工作者声称“为艺术而艺术”,无病呻吟,伤春悲秋,他们的作品很难具备生命力,更别提流香千年了。“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创作当立足时代之基,书写和记录时代的变革,方能历久弥新。《新华字典》跟随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60多年间修订十余次,不断收录新字义,如此才能长期受读者欢迎。文艺作品作为精神产品,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要出精品,创作者需紧握时代脉搏,真诚地感受时代,“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与现实密切联系方能出精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这样的创作观念,正是出精品的重要条件。华阴老腔正是因为原生态地呈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方才绝处逢生,而越来越多现实题材的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崛起也充分证明了现实才是文学生长的土壤。如今改革开放再出发,筑梦全面小康正当时,14亿人民砥砺奋进,风雷激荡的改革、感人肺腑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轮番上演。这一切,都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文艺工作者应当“走出小楼”,深入基层,真实地感受人民群众的喜乐悲欢,讲述人民风采,演绎中国故事。 徐霞客游历30余年,踏遍16省,乃作地理名著;周树人弃医从文,针砭时弊,方得不朽之作。著作等身不如精品傍身,只有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人民的冷暖息,息相关,方能创造出真正有生命力的精品力作,感染人、作用人,进而影响时代,创造历史。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J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