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比较博比特活动分析法和泰勒目标课程方式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admin2017-03-29  74

问题 请比较博比特活动分析法和泰勒目标课程方式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选项

答案(1)博比特活动分析法和泰勒目标课程方式的含义 ①活动分析法 活动分析法是指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为课程目标,再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课程内容。 ②泰勒目标课程方式 泰勒认为课程原理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组成和运作的: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所提的四个问题,实际上揭示了课程组成的四个部分,也明确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其中,确定目标是主要的基础的一环,其他步骤都要依据和围绕目标的确定与实现而展开和落实。泰勒的课程原理被称为“目标模式”。 (2)两者对课程开发的影响的比较 ①课程目标的来源问题 a.活动分析法认为课程目标应该来源于成人的社会活动 博比特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形成那圆满的成人生活有关的一切活动之准备。博比特对成人的社会生活的活动做了大规模的调查,其结果将社会生活活动分为10大类,这10大类的活动便构成了教育的主要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育应当使儿童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与品行等方面的要求,作为课程的基础。 b.目标课程方式认为课程目标应该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泰勒介绍了一种可行的社会因素考察方案,主张从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等方面考察社会因素,以便为课程目标提供具体的标准。概括地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时代特征及其对人的素质要求,是设计课程目标的现实依据。 ②课程目标的表述问题 a.活动分析法认为目标应该具体化、标准化 博比特在他的《课程》一书中就提出了课程科学化的问题,在《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阐述了他的课程编制模式,共列举了10个领域中的800多个目标。 b.目标课程方式认为目标应该是清楚的但不一定具体 泰勒强调“把目标看做形成的一般反应模式,而不是要学习的非常具体的习惯”。课程应关注学生学会一般的行为方式,“目标应该是清楚的,但不一定是具体的”。 由此看来,课程目标设计中的确面临着目标具体化与抽象化的问题。在处理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时,课程目标的设计应概括地指明目标的项目,如认知领域,同时要将这些方面的目标,以行为化的目标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陈述出来。 ③课程内容设计问题 a.活动分析法认为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活动分析法关注的不是向学生呈现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注重学生的外显的学习活动,从而认为“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活动分析法主张的“学习活动”强调外显的内容,把动态的“活动”作为课程内容,把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探究活动看成是课程内容。实际上,课程所包含的也不仅仅是直接经验形态的东西。把课程内容等同于学习活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b.目标课程方式认为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泰勒认为学习经验既不同于一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教师所从事的活动。把“学习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强调的是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体验,强调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情感特征对课程内容的支配作用,认为课程内容不全是由课程专家支配的,还要受学生身心发展与态度的制约。课程内容中的知识只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把课程内容视为学习经验,有利于充分尊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也给课程设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总之,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和泰勒的目标课程方式虽然各自存在局限性,但其中的合理理论都对课程开发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促进了课程问题的改革和课程开发的发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E0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