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赵老师设计的“山地的形成——褶皱山”一课的教学片段。 展示图片: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富士山等山地的景观图。 提问: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形成原因相同吗? 一、基本概念 【学生观

admin2022-12-02  49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赵老师设计的“山地的形成——褶皱山”一课的教学片段。
    展示图片: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富士山等山地的景观图。
    提问: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形成原因相同吗?
    一、基本概念
    【学生观察图片,自主学习】
    1.什么是褶皱?什么是褶曲?
    2.请用自己的书本演示一下褶皱的形成。
    【教师点拨】
    在理解褶皱这个概念时,要把握几个关键词:“地壳运动”“挤压”“塑性变形”和“波状弯曲”。褶曲分为背斜和向斜。
    二、背斜和向斜
    【教师展示“背斜和向斜”图片并提问】
    1.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是如何弯曲变形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
    2.背斜和向斜分别会形成怎样的地形?
    【教师讲解,动画演示】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褶曲,标出4个岩层,1—4代表岩层由老到新。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一条水平线,穿过这四个岩层。沿着水平线比较得出:背斜中间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向斜中间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
    【动画演示】背斜和向斜形成地貌的动画过程。
    3.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吗?
    【教师结合图片进行点拨】
    三、研究背斜与向斜的意义
    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背斜与向斜的应用以及依据并进行总结。
    问题:
评价“山地的形成——褶皱山”一课的教学设计。

选项

答案优点: ①教学准备充分,手段丰富多样。 ②图片、课件、地图、演示动画凸显地理学科的特点。 ③学生自己动手演示褶皱的形成过程,清晰直观。 ④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 ⑤师生互动多,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 缺点: ①教师要明确指出不能用岩层的地表形态对向斜和背斜进行区分,要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②学生的生活经验储备还不充足,因此自己分析向斜和背斜的意义会有些难度,教师要适当引导。 ③教师应添加生活中向斜和背斜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00jD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