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结合实际,论述坚持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现实意义及要求。
结合实际,论述坚持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现实意义及要求。
admin
2014-11-19
75
问题
结合实际,论述坚持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现实意义及要求。
选项
答案
(1)含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各级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在处理案件、行使司法权时,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具体包括: ①我国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我国的法律,同时依法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②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③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要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④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决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2)重要意义。 ①实行这项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交易的前提是经济主体地位平等,意志自由。只有主体之间平等、自由的竞争才有市场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平等地适用法律是维护市场秩序、实现公平竞争的基础和保障。 ②实行这项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在民主政治中,公民是社会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及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并承担相同的义务。在法律适用中贯彻平等原则,才能使各项公民权利得到司法保障,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实行这项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贯彻实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有利于在全体公民中培养、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以及平等和公正精神。 ④实行这项原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按照法治原则的要求,法律应当具有普遍性,普遍性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样的情况受同样的对待,亦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 (3)要求。在法的适用中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在实践中坚决反对封建特权思想,要求司法工作者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忠实于事实,忠实于法律,忠实于人民,同时要正确认识这一原则与资产阶级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0VG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美联社于2004年7月15日在不经意间选用了一张有意夸大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区水灾的新闻照片,后经确认此图片经过电脑处理。16日,美联社通知各台作单位将此图片撤消。试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在网络传播时代新闻媒体的伦理道德。
请从拉斯韦尔的功能说角度来分析记者的社会角色。
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上海大学,2009年)
简述我国当前民生新闻的特征。(中国人民大学,2013)
义务性规范是禁止人们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 )
法律的两大基本的、主要的构成要素是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 ( )
首次规定“十恶”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下列关于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中,体现法的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有()。
随机试题
有助于判断肿瘤骨转移及全身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是()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辨证为
男,65岁,头晕、头痛、耳鸣多年,医生已确诊高血压病,近一周头痛加重入院。查体:血压180/130mmHg,神志清楚,心界扩大,心功能正常。该患者高血压病分期是
三维计划系统中,体外照射剂量计算必须
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异位妊娠最常见的部位是
某地一家彩电生产厂家欲通过合并其他同类生产企业来扩大实力,因其合并达到国务院规定的标准,于是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禁止合并的决定。该厂家对这一决定不服,应该怎么办?()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中国最近30多年来共减少6.6亿贫困人口,是世界奇迹、人类壮举。但是,贫困状况依然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形势逼人,任务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
(2017年广州)“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是现在道路交通常用的标语。为保障交通安全,我国《刑法》对“酒后驾车”的相关情形也做了规定。在不考虑驾驶人年龄、行为能力等前提下,下列情形与刑法罪名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