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试卷一第17题)

admin2016-05-08  32

问题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试卷一第17题)

选项 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比附援引”
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重于同类案件
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
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

答案D

解析 唐律中的类推,是指律无明文规定的某些行为,比照律中罪相类似的条文来考虑是否定罪及如何定罪的原则。《唐律.名例律》中规定的“举重以明轻”的刑罚类推原则表明,对于应当从轻处理的罪,法律列举重罪以类推其罪刑。相应的,“举轻以明重”的刑罚类推原则表明,对于应当从重处理的罪,法律列举轻罪以类推其罪刑。据此,“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的刑罚类推原则处理的并不是同类案件的量刑问题,而是不同类案件的定罪问题。故B、C选项错误。
    唐朝统治者通过“人罪,举轻以明重”和“出罪,举重以明轻”的方法,使得法律当中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或者没有明文规定不是犯罪的行为能够分别按照罪或非罪来处理。这使得唐朝的法网更为严密,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故D选项正确,当选。
    “比附援引”,又称“比附类推”,是我国古代刑法数千年相传而未曾变更的制度,其是指对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执法者可以比照最相类似的法律条文、成案和定例比附定罪的一种制度。由于比附援引容易产生司法擅断,令百姓无所适从会,造成了法律适用的混乱,严重危害正常的社会法制秩序,因此,唐律严格限制比附类推的适用。唐律的类推只能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下进行,不能任意“比附援引”。故A选项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0j8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