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男性,29岁,船民,不规则发热1周,持续高热5天,伴腹痛,腹泻每日2—4次,黏液便,于7月中旬住院。体检:体温39.8℃,神志清,反应稍迟钝,心率88次/min,肝脾肋下均可扪及2cm,质软。化验:WBC 3.3×109/L,N 0.59(59%),L 0
男性,29岁,船民,不规则发热1周,持续高热5天,伴腹痛,腹泻每日2—4次,黏液便,于7月中旬住院。体检:体温39.8℃,神志清,反应稍迟钝,心率88次/min,肝脾肋下均可扪及2cm,质软。化验:WBC 3.3×109/L,N 0.59(59%),L 0
admin
2016-01-27
82
问题
男性,29岁,船民,不规则发热1周,持续高热5天,伴腹痛,腹泻每日2—4次,黏液便,于7月中旬住院。体检:体温39.8℃,神志清,反应稍迟钝,心率88次/min,肝脾肋下均可扪及2cm,质软。化验:WBC 3.3×10
9
/L,N 0.59(59%),L 0.38(38%),M0.03(3%),大便光镜检WBC 2—4/HP,拟诊伤寒。
[假设信息]假如发热病人肥达反应“0”1:40,“H”1:320,“A”1:640,“B”1:640,应考虑为
选项
A、伤寒
B、副伤寒甲
C、副伤寒乙
D、副伤寒丙
E、预防接种后
答案
E
解析
伤寒病原体有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丙4种,它们都有组成相同的菌体抗原“O”和特异性各异的鞭毛抗原“H”,肥达反应就是用已知伤寒杆菌“O”、“H”抗原和副伤寒杆菌A、B的“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存在,从而作出伤寒和副伤寒甲、乙的诊断。由于副伤寒丙发病者甚少,凝集效价较低,肥达反应常呈假阴性,目前已不包括在肥达反应检测中。正常人由于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血清中可有一定量抗体,一般情况下,伤寒杆菌“O”凝集效价>1:80,“H”凝集效价≥1:160,副伤寒甲、乙凝集效价>1:80才有诊断价值。人体感染伤寒、副伤寒后“O”抗体出现较早,维持时间短(半年左右),且消失后不受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重新出现。“H”抗体出现较晚,但可维持数年,消失后易受非特异抗原刺激而出现回忆反应。“O”、“H”均超过正常值为伤寒,“O”在A或B中增高,则分别诊断为副伤寒甲或乙。本例“O”凝集效价不高,表明无伤寒或副伤寒杆菌的感染。“H”在A、B中均明显升高,提示患者曾接受过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三联疫苗接种,或受到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引起的回忆反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1Cwk777K
0
专业知识
传染病学(312)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师)
相关试题推荐
某女,32岁,心悸气短半年余。半年前小产后心悸气短,伴头晕失眠,倦怠乏力,饮食减少,时有便溏,每遇过劳则发。宜选何方治疗
以“炙甘草汤”作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的人是
A.肝B.心C.脾D.肾E.肺水肿日久,纳食不佳,四肢无力,苔腻身重者,病变部位多在
姜某,男,29岁。平素身体壮实,3天前出现纳食不佳,厌食油腻,神疲乏力,发热口渴,随后身目俱黄,黄色鲜明,腹部胀满,口苦,恶心欲吐,大便秘结,小便短少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若因虫体阻滞胆道,突然出现身目黄染,胁痛时发时止,痛而有钻顶感,治疗当用
患者,男性,50岁。平素体胖,某日晨起不适,初感头昏神疲,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舌謇痰鸣,即送医院急诊,就诊时能自诉胸闷,四肢麻木。舌苔白腻,脉沉而滑,此属
水源暴发流行的肝炎最常见的病原是
霍乱患者剧烈腹泻的致病因素是
患者,男,55岁。患病多年,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问题3:(假设信息)若患者出现肌肤甲错,面目暗黑。治疗应首选
患者,女,40岁。平素急躁易怒,近1周自觉胁腹胀满,小便不通,尿量减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最佳的处方为
随机试题
精铣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简述紧急避险的概念及成立条件。
下列作品不属于意识流小说的是()
“每晨一次”的外文缩写正确的是
A.心脏收缩期B.心脏舒张期C.胸骨左缘第4肋间D.胸骨右缘第3、4肋间E.与呼吸运动有关室间隔缺损产生震颤是在()。
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中不包括()。
某水库溢洪道加固工程,控制段现状底板顶高程30.0m,闸墩顶面高程42.0m,墩顶以上为现浇混凝土排架、启闭机房及公路桥。加固方案:底板顶面增浇20cm混凝土,闸墩外包15cm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及公路桥。其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架采用爆破拆除方案。
下列属于林木保险的保险标的的有()。
某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表所示:若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169,96.40.5的IP分组,则转发该口分组的接口是_______。
下面你将听到的是一段有关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讲话。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