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建议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admin2018-07-06  19

问题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建议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请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给定资料
    1.唐代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千古绝句里这样吟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都市中也寄居着这样一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老年群体,他们就是“老漂族”。
    一项网络微调查结果显示,74%的网友身边有“老漂族”;而“没有朋友”“精神上缺乏慰藉”和“想家”,被认为是“漂妈”“漂爸”们最大的烦恼。对于步人中老年的“老漂族”来说,离开家乡是最难过的事,这意味着与原来的社会支持系统相脱离,从而感觉自己像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胡兰花(化名)今年56岁,江西上饶人,自从丈夫去世后,一直在老家生活。儿子来湖南株洲10多年了,已经在株结婚,并在芦淞服饰市场开服装店。一年前,儿子把她接到株洲生活,临走时她还自豪地跟乡亲们说,“我跟儿子去享福了。”可到了株洲,她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好像在不断地画一个圈:早上做好早饭,上午买买菜,中午做做家务,傍晚做好晚饭,等家人回家吃饭,完了之后睡觉。
    每天的“画圈”生活,让胡兰花感到孤单。儿子忙赚钱,孙儿忙上课,她不能去打扰他们;自己不会说普通话,一口江西乡音,连媳妇和孙子都听不懂,只能一个人待在家中看电视,偶尔出门晒晒太阳。渐渐地,胡兰花变得内向了。她想念老家,在老家可以到亲戚、邻里家串串门,说说自家的孩子。
    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老窝”,65岁的杨大爷如今对这句话更是深有体会。儿子儿媳凭着手艺,在天津开了一家小餐馆。两人忙于打理店面,无暇照料上小学的孙子。于是,2011年暑假,杨大爷和老伴被儿子从河北农村老家接过来,帮忙照看孙子。然而刚到天津,老两口就被现代的城市生活来了个“下马威”。做饭要用天然气灶,如何使用抽油烟机都是现学的;上楼要坐电梯,一排排的按钮让他们有点儿“晕”;接孙子放学要坐地铁,刷卡、上车、找出口,这些城市人驾轻就熟的事,却让老两口在“地下迷宫”里迷了好几次路;连上厕所都改成了抽水马桶,这让用了一辈子蹲坑的老人家直呼“太不习惯了”。
    看似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却和这些“老漂族”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在“老漂族”的心中,依然保留着传统乡土社会的价值观念,“落叶归根”情节使他们本身并不向往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生活和心理的双重不习惯让他们感到失去了自由,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设施,对他们而言却是陌生的存在。
    许多“老漂族”离开老家来到城市,第一感觉就是不自在,常常闷在家里,缺乏活动,日子久了,甚至觉得身体都不如从前了。一旦健康出了问题,麻烦也接踵而至。
    这些老人们在儿女所在城市大都没有医保,看病、检查身体都要自掏腰包,因此他们最怕看病,更怕住院。老人们大多过得节俭,体恤儿女挣钱不易。高昂的医药费最让他们心疼,就算身体哪里不舒服了也强忍着,不愿意让儿女们知道。异地看病的报销额很少,手续也很繁杂,可谓费时费力,使得“老漂族”难以享受医保的实惠,不敢生病,更不敢看病。
    今年51岁的齐秀梅到北京快一年了。2014年4月,在女儿生下外孙后,来到北京帮忙照顾。年底时,齐秀梅在北京的医院检查出子宫有问题,必须进行子宫切除手术。但如果在北京做手术,对于异地医保就医,齐秀梅及女儿一家都不清楚相关政策,也不知该如何办理手续。无奈之下,她只得在老伴的陪同下回东北老家做了手术。
    “家里是加入的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个手术下来花了三四下元,全都给报销。如果在北京做手术,一分钱都报不了。而且北京的床位紧张,住院天数少,后续打消炎针只能自己去医院,对身体康复不好。”齐秀梅颇是无奈。
    齐秀梅的情况并非个案,许多“老漂族”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老漂族”持当地医保卡很难在异地就诊,有些允许异地就诊的,还必须得是全额垫付,再凭单据回医保原籍进行报销。
    2.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很多子女为了梦想、生计,不但自己“远游”他乡,还捎上了父母。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们背井离乡,随着儿女的脚步,漂泊在陌生的城市,成了“老漂族”。
    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社会科学院首席专家、研究员潘允康等在天津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家庭生命周期的突出特点是:一个家庭在其生命周期中可能在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形态间转变。该研究发现,在中国城市核心家庭中,年轻人婚后可能有半数左右与父母住在一起,组成主干家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再分开,与未婚子女组成核心家庭;待自己的子女婚后可能又与自己生活一处,重组主干家庭;之后可能会再分离,形成了普遍存在的“家庭生命循环模式”。其中,年轻人婚后依然合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住房缺少”,分家的最重要因素则是“增加和改善了住房条件”。“住房”成为那时主宰城市家庭生命周期变化的重要因子,使年轻人(子代)婚后与父代间呈现出“先合再分”式的运动轨迹,可能与当时城市化、现代化刚露端倪、城市居民住房普遍困难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人口流动性尚不强,父代义往往是先拥有住房的一方,合家自然主要呈现出一种“父代权威”基础上的“子代投奔父代”的活动模式。
    然而,30多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因全球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而发生巨大变迁。大量人口向城市快速聚集,且年轻人成为迁移的主力。这也导致城市家庭生命周期发生新变化。如若仍将年轻人婚后作为家庭结构变动的考察点,可以发现出现了年轻人婚后与父代间“先分后合”的新规律。具体来看,造成先“分家”的因素变得复杂,可能包括“物质条件改善可以负担住房”“两代人存在诸多差异”“个人主义观念的流行”等,但“到异地(一般是更好的城市)发展”,即“人口流动”成为当前大量年轻人婚后先分家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笔者对12个家庭的个案访谈中,子代去更好的城市发展,结婚买房独立组成核心家庭的占到了9个。再看“合家”,“抚育孙辈”几乎成为再次形成主干家庭结构的最重要原因。访谈中,有10个家庭的父代谈到合家是为了照看孙子(女),另有1个家庭是投奔孩子养老,还有1个家庭是帮助子代照顾生意。正因子代先在异地组建了核心家庭并占有更多的资源,往往成为现代家庭势力结构中的优势方,所以生育孙辈后形成的主干家庭,呈现出以“子代权威”为基础的“父代投奔子代”的模式,于是“老漂族”出现。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1.44亿,其中“老漂族”占到近10%。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大和老龄化趋势明显,“老漂族”估计还将越来越多。
    3.“睡得腰上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这是2000年央视春晚小品《钟点工》里,赵本山说的一句台词。他演的是位农村老人,被儿子接到城里,却因为种种不适应而兀自苦闷。
    现实中的蔡娭毑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今年80岁的蔡娭毑被儿子从湖南的常德乡下接到株洲,住了一个月后,她感到不适应了,除了吃饭就是看电视,每天闷得慌。她要求回乡下,甚至站在五楼阳台上威胁儿子:“如果不让回乡下,我就跳下去!”
    “儿行千里母担忧”,放不下儿女,有的“老漂族”义不容辞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也有儿女希望尽孝,把父母接到身边;还有的“养儿防老”,不得已追随儿女漂泊生活。不论什么原因,这些老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难以适应的无奈困境。一组对300名50岁以上“老漂族”的调查数据显示,65.2%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的重视不够,42.3%的老人对家庭生活不满意,79.2%的老人感觉很孤独。此外,64.7%的老人“在家独处”打发闲余时间;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后,49.7%的老人选择了憋在心里不说。
    如此一来,“老漂族”也日渐成为精神卫生门诊的常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教授王高华分析,老年人一旦离开原有的生活环境,就是一个重新社会化的过程。失去原有的生活圈,使得他们在精神和文化上陷入“孤岛”,加之难与陌生人沟通,往往导致自我封闭。
    心理专家林紫在处理三代人的家庭问题咨询时还发现,“老漂族”因为感觉为子女的家庭付出很多,会对子女的某一句话非常敏感,“容易受伤”。
    “更为严重的是,老人住在儿女家,容易产生寄居的负面心理暗示。”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济南正觉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孙卫国分析说,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父母在子女面前有着极大的“权威”。然而到了儿女家中,儿女作为小家庭的主人,老人的“权威感”便会瓦解,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
    “老漂族”的精神现状可以用“精神空巢”来形容。如果儿女能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帮助父母,让他们的精神之根扎下来,那么即使“漂”在他乡,“老漂族”依然能够活得幸福。
    4.孩子犯了错误,老人总是不舍得批评,儿子儿媳却表示不能纵容孩子。孩子不好好吃饭,老人一口一口哄着喂,儿女却觉得这是溺爱,会惯坏孩子。年轻人生活节奏快,生活不规律,而老人大多习惯早睡早起。年轻人的兴趣爱好、穿着打扮,老人们却常常不以为然。年轻人比较大手大脚,可老人们过日子讲究精打细算,剩饭剩菜不能扔,认为每次都要冲马桶太浪费水,而这些老人的习惯,在城市儿女的观念里,就成了“老土”“不卫生”。“老漂族”由于和儿女长年不在一起生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差异很大,缺乏沟通,如此极易导致一些家庭矛盾。这不仅会给老人们带来莫名其妙的孤寂感,也给家人之间带来了隔阂。
    把老人接到自己身边尽孝,是城市里儿女的初衷,然而如果考虑不周或缺乏理解和沟通,则会带来家庭矛盾。这是老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老漂族"放弃故乡的生活,来到属于儿女们的城市重新开始,在心理上更加脆弱敏感,更需要亲人们付出加倍的理解和耐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浩建议,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年轻人自己带孩子。实在需要父母带,就要多沟通、多理解。“不管是老人还是儿女,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理解、多包容,遇到问题多为对方想一想,这样就不会觉得委屈,孤独感就会减轻,就会快乐很多。”他表示,最关键是情感上要多关注父母,对于老人来说,情感上的关注远比物质更重要。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真实感受。
    网友秀儿LOGO说:
    “老漂族”的产生是我国当下社会快节奏发展的产物,应抽空多陪老人聊聊天、逛逛街,关心老人们的身心健康;而社会应该更关心这一群体,在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尽快建立相关体制机制,不孝顺父母,那我们的孩子会怎么对待我们?
    网友苗美郁说:
    俺妈就是“老漂族”,从千里之外来到我身边,照顾宝宝,我知道她的思乡情、她的牵挂、她的不快乐。可我也很无奈,老人把孩子一手带大,不忍心也不放心把孩子交给整天疲于奔命的我们。
    网友岁月轻狂说:
    现实的情况有很多,我们不能从一而论,但我想说,不论父母要不要钱,孩子也应该想着父母,他们之所以成了“老漂族”,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孩子不能把所有的事情当作理所当然,金钱是一部分,而父母更需要的是精神的爱,哪怕是一句关心的话。要知道,他们已经年华不再。
    5.为了了解“老漂族”的生存状态,2015年5月中旬至8月下旬,江南大学的10名学生在北京、天津等地开展了主题为“关爱‘老漂族’”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主要致力于帮助老人在所在城市找到自己的同乡,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比如,在各地的社区开设交友平台,帮助老人找到自己的同乡,品尝老人拿手的家乡菜;带领老人跳广场舞,等等。这些活动既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趣味,也使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他乡的温暖。
    队员梁梦璇曾在蠡湖花园碰到过一个老爷爷。通过交流得知,老爷爷来到这座城市后,因对周遭环境不熟悉,出去买早餐不小心迷了路,走了一天一夜才被警察送回来。从那以后,这位老爷爷再也不敢走出小区,只能整天围着自己的孙女转,没有其他活动。“这些‘老漂族’在新城市的生活太单调了,他们为什么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呢?”梁梦璇说道。
    “老漂族”的精神状况堪忧,第三代几乎占据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为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团队成员们给老人科普安全知识,帮助他们与自己的子女进行沟通,重回岗位,并呼吁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保,建立更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今年56岁的沈维娜跟随女儿来到深圳市龙城街道盛平社区新龙岗花园居住已有6年时间,沈阿姨用“熬”字来形容初到深圳的日子。“城市确实繁华,但我在这里没有亲戚、没有朋友,谁也不认识,每天在家没事做,只能去楼下的麻将馆搓麻将,累身又累心。”沈阿姨告诉记者,听说社区成立了合唱队,她抱着试试的心态参加了一次活动,自此就被迷住了,天天在家里翻日历,每周都盼着周一和周三的到来。
    “老百姓啊就认这个理,家和万事兴万事兴,中国人哪都兴这个理,国安享太平享太平……”哼唱着这样的歌,队员周阿姨颇有感触地说,真是越唱越开心。性格倔强的周阿姨争强好胜了一辈子,如今随儿子来到深圳安度晚年,却有了大烦恼:婆媳关系水深火热!
    因为在家里和儿媳总是起争执,不愿让儿子为难的周阿姨和老伴将社区服务中心当成了第二个“家”,有事没事就去打打乒乓球、做做手工活。去年,周阿姨和老伴加入了合唱队,每天唱着和和美美的歌,她的心态越来越平和,偶尔和儿媳有争吵,合唱队的队员们也会安慰、开导她。现在,周阿姨和儿媳的关系越来越和谐了。“自从有了这支合唱队,我们这些外地老人也有了寄托,聚在一起不仅可以聊聊家常,还有音乐做伴,每天都心情舒畅。”周阿姨笑着说,每次和大家一起唱老歌,好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6.不少子女认为,把父母接到身边就是孝顺。其实,很多“老漂族”并未真正享受天伦之乐。身为子女,面对为自己操持了一辈子的父母,需要做的其实并不难,就是用心。用心体会、了解父母的精神需求,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供给。老人们为了子女的幸福成为“漂”一族,舍弃了自己在家乡的社交、福利等。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除了能为儿女分忧解难的幸福感以外,占据最多的就是孤独感和不适应。平时忙于工作的子女们,每天回到家,哪怕只是几句简单的问候,也是对老人们极大的慰藉。
    某市精卫中心临床心理科医师曹磊明认为,老人们首先应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把烦恼和实际感受说出来,不要闷在心里,主动与孩子沟通能解决不少问题。另外,主动融入周边的环境,也有助于排遣孤独。对于两地分居的“老漂族”,与老伴多通电话常联系,知道彼此的情况,老夫妻互相说说心里话、互相开导,其实比孩子们的劝说有用得多。
    “这个群体确实需要关注,而首先应实现的就是医保卡全国联用。”对于城市“老漂族”,佛山市全国人大代表袁桂彬和叶国先都很关注。
    2013年全国“两会”,“自由迁徙”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医保转移也随之成为热点。在叶国先看来,“老漂”一族最迫切要解决的就是医保卡全国联用,“这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
    袁桂彬是佛山纺织机械公司生产部部长,曾接触过下属员工家的“老漂族”。他认为,当下的医保制度是横亘在外地老人和城市建设之间的最大阻碍。外地老人在佛山不能享医保报销,若随子女来佛山,即使在家买了医保也是白搭,很多都得千里迢迢回家看病。
    事实上,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老漂”的关注已越来越多。2013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二条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制定优待老年人的办法,逐步提高优待水平。对常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外埠老年人给予同等优待。”
    “俗话说,社区是老人的精神依托。”某市红十字会心理援助志愿队队长王华说,居委会可以组织健身、手工、娱乐、锻炼、阅读等团体活动,让“老漂族”学会休闲,而这也是他们排遣寂寞、寄托精神的最好方式。针对“老漂族”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为他们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缓解烦恼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平台,引导他们通过科学的方式将内心的苦闷倾诉出来,协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
    “南方有个家,上有老爸妈。
    北方有个家,下有小孙娃。
    我的晚年安在哪儿?
    春节到了,我想老家的亲朋和川味麻辣。
    走上街头举目无亲,
    咱听不懂那北方土话。
    老家的空气养人,北方的雾霾太大。
    看医买药没法报,只好辛苦跑老家。
    我真想啊:打牌能凑满一桌,
    有个解除后顾之忧的老年之家。”
    这是发表在《工人日报》上的一首歌,名曰“‘老漂族’之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来字,却是“老漂族”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而能否有效化解“老漂族”的无奈和心酸,用城市的温情与人性化政策留住他们的心,考验着城市的智慧和包容。加强对漂族老人的关爱,提高其幸福指数,让他们安度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给定资料5”中“老漂族”的生活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假定你所在的社区将要举办一项“关爱‘老漂族’”的活动,请结合“给定资料5”,以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给居民朋友们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
(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3)不超过500字。

选项

答案 倡 议 书 居民朋友们: 众所周知,“老漂族”在很多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他们的生活状态却令人担忧:因对周遭环境不熟悉,而不敢随意走动;因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而觉得生活单调乏味;因没有亲戚朋友交流沟通,而无奈去做累身又累心的事…… 为了帮助“老漂族”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使他们感受到来自他乡的温暖,我们决定举办一项“关爱‘老漂族’”的活动。 第一,开设交友平台,帮助老人们找到自己的同乡,品尝老人拿手的家乡菜,使其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第二,给老人们科普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其尽快熟悉周围环境,习惯城市生活; 第三,开展合唱、广场舞、手工制作、乒乓球等各种活动,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为其生活带来更多乐趣; 第四,帮助老人与他们的子女进行沟通,尽量让老人重回工作岗位,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积极呼吁社会为老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建立更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从熟悉的家乡来到新的城市生活,“老漂族”普遍会感到陌生和不适。但我们相信,只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从生活、精神、心理等各方面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他们的城市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社区 ××××年××月××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1Ff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