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2019年1月14日,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举行会议。市委书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强主持会议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上海超大城市特点,集中精力抓落实、求突

admin2021-03-22  60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9年1月14日,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举行会议。市委书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强主持会议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上海超大城市特点,集中精力抓落实、求突破、增动力、强领导,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全面促进上海郊区乡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破解上海这个超大城市的城市问题和乡村问题,促进全面、稳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上海市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人,如此规模巨大的城市,一定的农副食品自给率是保障社会民生稳定的战略基础。从其他全球城市(又称世界级城市)来看,随着发展阶段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重视程度及需求量也随之上升,并且更倾向于本地就近生产供应的新鲜健康食品。巴黎、纽约、伦敦等多个全球城市都通过战略规划、行动倡议等多种方式,保护及拓展用于食品生产的土地,甚至在寸土寸金的城区,寻求适合发展社区农园的都市农业空间,构建本地生产和消费直接对接的食品供应短链,增强本地农产品在数量、品质、价格及多样性等多方面对本地居民的供应保障能力。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周期性,供应相对于市场需求呈现滞后性;并且农业发展最基础的资源要素——耕地,尤其是宝贵的土壤耕作层一旦被污染或破坏,非短期可以修复或再生,因此农业发展必须着眼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超大城市应该保持一定的耕地保有量,保护农业发展空间,以有效防范未来不可预期的食品安全危机及其引发的社会风险。乡村是承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主要功能区,要保护和发展农业,必须振兴乡村,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增强乡村吸引力。由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构成的乡村区域,是城市生态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不仅人口规模大,而且城市建成区面积大,开发建设强度高,生态系统较脆弱,环境质量不高。上海可专门用于生态功能建设的土地空间比较稀缺,而农田湿地、果园、林地、养殖水域等农业用地,可以在保障生产功能的同时,发挥生态调节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成为超大城市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乡村地区的动植物资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乡村田园构建的开敞空间,可以优化城市的空『日J结构;乡村自然开阔的田园景观,农业春华秋实的季节变化与自然美感,可以对城市由鳞次栉比高楼、蛛网般立体交通网等构成的密集压抑的人工景观起到转换调节作用,改善城市的环境景观品质,增强自然性和宜居性。
    上海的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收入水平较高,居民对自然田园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为强烈。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在城市周边重塑宁静优美的乡村,可以让城市居民方便快捷地暂离都市喧嚣,适当放慢脚步,感受自然田园的安静恬淡,深度参与体验农耕生活,搭建家庭、邻里、同事等的交流平台,起到放松身心,缓解业健康,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的积极作用;可以为城市中成长的少年儿童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体验亲手播种收获的乐趣,从小培养对自然、田园和食品的了解与珍爱。自然美好的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既是城市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对城市人回归自然、感受慢生活,构建和谐、多元、向上的城市社会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等具有长远的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当前,上海的城乡发展差距还比较大。2017年,上海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6万元,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尚不足3万元,城乡收入比为2.25,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同时,城乡生活环境条件、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发展水平及效益等均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乡村发展动力、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的内生需要,也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同时,城乡优势互补、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有助于释放发展潜力,开拓新空间,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整体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及综合竞争力。
    2.2018年4月8日,清明小长假后首个工作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全天都在青浦区的乡村进行调研,他指出,上海离不开乡村,这座城市必须“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的价值,认识郊区乡村对上海大都市的特殊意义”。
    关于乡村建设,早在2018年年初的市委常委会传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时,李强就曾提醒“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不能搞简单照搬复制。3个月后,他再次批评乡村建设直接拷贝城里楼盘图纸的现象,丝毫不考虑乡村的自然环境、建筑风貌和文化传统,全搞成四四方方的“火柴盒”;一些开发商还热衷为郊区楼盘取洋名,不伦不类。
    此外,还有一桩令他挂念的事情——农村河道应是自然驳岸,旁边长着很多水草,小鱼小虾自由进出。但如果照搬城市方式,砌一大堆石岸、水泥岸,“小鱼小虾藏身的地方都没有,活生生把一个很丰富的自然生态变成人造的东西,这对生态的破坏非常大,而且也不美观”。4月8日,李强在淀山湖的船上又谈起了驳岸问题,要求改变简单把自然驳岸都改成硬驳岸的做法。他一再提醒相关负责人,乡村设计要注意特有的“景观”,水岸、桥梁等设计建设,要在工程性要求基础上,更加注重景观性要求;城市河道改造也要借鉴吸收乡村的好传统,而不是相反。
    “农村就要像农村,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保护村庄肌理”,在他眼里,上海乡村“有风貌更要有韵味,有颜值更要有气质,有入眼的景观更要有走心的文化”;“江南水乡,粉墙黛瓦、枕水而居,村口大树、小桥流水,这就是乡愁”。
    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究竟需要怎样的“乡村”?审美问题背后,事实上是发展观和治理观的问题。“一样化”不仅伤害乡村的形态肌理,更意味着发展观念的扭曲,进而带来一刀切、同质化的弊害。
    上海显然不能付出这样的代价。由此,强调“农村就要像农村”,也正是强调一种精准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
    李强表示,对于乡村规划,应当有一些科学而明确的导则。对于产业发展亦是如此。他在不同场合表示,上海各区都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不要什么都做,做就要打品牌、强特色”。比如青浦,有“背靠上海、面向苏浙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当地就应当从这些方面着手,发展特色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宜居环境”。
    2018年上海两会上,李强也有过类似的话。当时,他在参加青浦代表团审议时曾特别提到淀山湖畔引进的华为研发中心项目,称这正是郊区发挥生态优势的生动体现。
    “哪里有好环境,哪里有好风景,哪里就有新经济。”4月4日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李强再度提及华为案例,鼓励各郊区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源优势,并通过乡村振兴来做强“磁场”。
    同样,无论是农产品供给,还是乡村旅游,抑或是从“绿化”到“彩化、珍贵化、效益化”的城乡生态建设,上海都需要向更高质量、更高品质、更高层次突破。而这些方面,不同地方、不同程度都存在大而不精、品牌效应欠缺的短板。要弥补,无疑需要全面的供给侧改革。
    而这一切,又要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紧密相连。李强数次表示,老百姓不富起来,讲振兴就是空话。这方面,仍需要改革破题——对上海而言,都是必须做好的一篇篇“大文章”。
    3.乡村振兴,往往从风貌开始。粉墙黛瓦在上海成为风景。
    “80后”沈利国出生在浦东新区福善村。小时候,村里简单干净,鸟语花香。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村里有了工厂。重污染的涂料厂、五金厂、油漆厂纷纷坐落在附近。与此同时,“洋房”开始出现。稍微有点小钱的农户都在改建自己的房子,美式、欧式,还有各种说不清的混搭风格渐渐冒了出来。村子不复童年记忆中的样子。
    严重的是2000年以后。工厂不断招聘一批批外来工人,他们就租在农民违章搭建的房里。违章房很便宜,约100元一个月,农户一年的租房收入最多不过2万元,而乡村却面目全非。发臭的河道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租客们并不爱惜户主的房子,何况是违章房,他们不放过各种边边角角,杂物乱堆乱放,垃圾随手乱扔,还有数不清的建筑垃圾,把曾经白墙绿树掩映的村庄抹成了一块脏抹布。
    两年前,改变开始了。河道整治、工厂撤离、违章房全部拆除、租客们一批批离开……生产端和需求端一锅端。村庄仿佛洗了一把脸,终于恢复了干净。如今,它成为浦东新区美丽庭院的示范点之一。然而,变美的乡村也让一个严峻问题出现了:打算翻新房的农户越来越多。
    过去,村民按个人意愿随意建房,弧形阳台、罗马柱子、欧式雕花,各种不中不西的房子一拥而上。每户人家,从墙壁颜色、房屋形状到选材用料,风格五花八门,严重破坏江南水乡的整体美感。
    更糟糕的是,每家人都想用足空间,想尽办法让房子“超胖”“超高”。尽管2007年出台的《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有相关规定,但是农村管理难度大,房屋建成后,又很难仔细复量。
    可以说,农村建房长期处于无序状态。村民们几乎都默认:“我自己出钱造我的房,关你啥事?政府为什么要管?”
    2018年,浦东新区航头镇结合美丽庭院建设,精细化管理农民建房,以“农居焕彩”引导乡村风貌。他们不仅通过合理手段管住了,还管得十分细。
    42岁的村民钟华,家里的老房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白墙涂料早已斑驳不堪。翻新房子,是他的心头大事。
    2018年,建房申请报告提交上去后,钟华发现,原来航头镇正在推进“农居焕彩”活动。镇里已邀请专业设计师,设计了15套江南水乡风韵的房子供挑选。如果农户按这些设计图建房,不仅设计费由镇里承担,而且审批流程也会顺畅许多。
    起初,愿意者并不多。村民大多不喜欢水乡风格,有人甚至说:“我们在水乡的房子里住一辈子了,就想造一幢欧式别墅住。”而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如果按设计图建造,房子不可能再“超高”“超胖”,那就彻底被“管”住了。
    钟华成为第一个愿意按设计图建房的人。不过,父亲却表示不同意。老人就想造一幢西式房子,钟华多次劝说无果。最后还是建房办的人有办法,他们带着老人看了一套实景房:隔壁镇上有一套和设计图很像的房子。
    实地一看,原来中式建筑也可以造得如此“高大上”,充满深宅大院的气质,老人有点心动,但仍然没同意。
    农村传统思想认为,小瓦不好,穷人家造房才盖小瓦。而这批设计图,几乎全是小瓦。建房办的人解释,这就是江南传统建筑,如今城里模仿水乡建筑的高档别墅,用的也是小瓦,“符合自己的审美有啥用呢?这房子要用几十年,还是孙子孙女喜欢,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最重要”。老人终于被说服。
    “时代在前进。”航头镇规建办主任朱强说,“问村民为什么非要西式建筑?大多也说不出所以然,无非是从众,所以引导很重要。”钟华家的房子打下第一桩时,引来多人围观,因为这一桩是村里首次采用卫星精准定位。
    航头镇土地所所长严俊解释,农村建房,过去打桩定位全凭肉眼“毛估估”。造完的房子位置发生偏移的不在少数,有的还建到邻居的宅基地上,闹过各种矛盾。没有精确的坐标点,门牌号和宅基地实际未必能对上。
    这一次航头镇进行了制度创新。从打第一桩开始,就请第三方机构用卫星测绘。第一次,定位放线,确定房屋坐标和范围。第二次,施工初期基础验线,确认没有误差。待房屋第一层基本造完,第三次再来进行一层复线。最后,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专业机构出具4次报告。
    如此,房屋不仅定位精确,符合实际标注,而且房屋“超胖”“超高”也被彻底管住。造房的全过程都在眼皮子底下监管,令违章建筑无处遁形。
    “假设以前我们允许100户人家翻新房子,往往70%都会产生邻里矛盾,后续调解牵扯大量精力,还经常有人举报,说隔壁房子也超平方了,凭什么我家就不行。而现在,建房矛盾几乎降到零。”严俊说。
    村级经济来源大幅减少,乡村发展、农户增收该怎么办?这是乡村变美之后,不得不继续思考的问题。奉贤区南桥镇六墩村远近闻名。这里毗邻市区、工厂集中,曾经一度成为来沪务工人员的聚集地。如今,工厂搬离、违章房被拆除、人口转移,道路一改昔日面貌,干净整洁,畅行无阻。然而,村级经济来源却大幅减少。
    六墩村采取了一种试点办法。在农民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的前提下,重新改造闲置房屋,美化宅基的整体环境,再引入优质企业总部落户办公。在区、镇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总部税收全部返还村里,为农户带来持续不断的增收。
    而今,六墩村已有一块街角破土动工。4家企业早已相中,它们各有自己的设计需求,有的需要一个大平层,有的需要格子间。改建的新宅基将会为每家企业量身定做。
    南桥镇党委书记王震说,在大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乡村很多房屋空置,村落人气凋零,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与其如此,不如引入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统筹开发”。
    如今,乡村有了风光,而有了风光,接下来才有人,有产业,有服务,有乡村振兴的可能。
    4.江西某县一个村庄内,假山、石桥、廊道、花坛、护栏、凉亭、广场、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污水处理设施等一应俱全,人居环境媲美城市优质小区。“这是我们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的一个示范点,共投入1200多万元,还专门聘请了北京一家规划机构设计。”当地乡镇负责人说。
    “一个乡镇一般只能搞一到两个点。”该县县长坦言,当地共有自然村2000多个,不可能每个村都按照这么高的标准打造。
    为彰显“村容整洁”,个别村落被如此精心塑造成示范点,而在另一些地方,乡村“产业兴旺”被刻意标识为一个个产业园区。在一些地方主政者看来,产业园区多,乡村振兴自然“差不了”。
    贵州某县拥有8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在全省位列前茅。该县下面的乡镇又建有“园中园”,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各类产业项目充塞其间,近20个乡镇仅有2个没有农业示范园区覆盖。“目前可以说,村村都有大工地。”一名乡镇负责人说。
    “如果发展不科学,大上项目问题会比较多。”当地干部透露,该县“摊子铺得大”,近年来农业产量虽有提升,但产地分散,加工能力匮乏,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农业生产利润率降低。
    “产业”不够,“特色”来凑。欠缺农业自然禀赋和比较优势的一些地方,则热衷打造特色小镇,速成特色样板。
    贵州一位镇领导介绍,镇里正在规划建设一个能容纳5万人左右的特色小镇。实际上,这个镇目前的总人口才4万多人,并且当地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在贵州北部,距离县城相对偏远的某乡镇,正规划打造一个与五台山、青城山、峨眉山、梵净山等媲美的4A级景区。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着手建设“百园之镇”,两年之内的目标是100个山地公园。目前,当地村庄为响应乡村旅游发展的号召,处处开工,大搞开发。
    乡村振兴并不是不需要示范或样板带动。但有的乡镇看到别的地方树立样板,为避免“矮人一头”,不顾自身条件,“硬着头皮也要上”,项目摊子越铺越大。“样板化”流于“同质化”、“铺摊子”易变“烂摊子”的风险不可不警惕。
    走访一些乡镇建设项目可以发现,不同村庄的民居和街道风格统一,样式造型设计思维单一。走在街道上,一些刻意打造出来的古风古韵的店铺,很少正常营业,门庭冷落。
    在河南一个传统农业村,可以看到一个扶贫工程未成形即遭废弃的景象。刚刚修建的扶贫车间,除了几台缝纫机和成堆的布袋子,别无他物,空无一人。
    “这个扶贫车间是为了就近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而直接复制别处经验建设的。”该村驻村书记介绍,扶贫车间用于村里留守妇女闲时制作布袋,但是由于没有开拓出真正的市场,帮扶性订单完成后出现了“活跟不上”的问题。群众不赚钱,干了一段时间纷纷离开,大家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打击。
    在湖南某村,六七百亩的良田而今长满荒草。一位村民介绍,一位私企老板租用当地林地和耕地建起了一家综合农庄。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后,农庄生意一落千丈,老板欠了大量外债,这家农庄从此就人去楼空了。
    “要面子不要里子”,是乡村发展“样板化”走偏的集中体现,最终损害的是农民利益。一些深受华而不实的“样板工程”之苦的农民反映,有的示范点小区表面光鲜,实则缺乏必备的公共服务支撑。有的新小区,房子建了五六年了,连路灯都不装。
    “房前几十米外是排水渠,因长期不清理,垃圾遍地。”一位村民说,乡村振兴不能只有面子、没有里子,房子建得再漂亮,基本服务跟不上,振兴只能是空谈。
    乡村发展“样板化”走偏也造成公共资源分配的失衡。少数基础好、有区位优势的行政村甚至自然村,集聚了大多数的公共资源,缺乏优势的村则项目难求,甚至在行政村内部,也会产生不同自然村的资源分配不均。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W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合理使用公共财政资源,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是一项基础工程。一味样板示范的马太效应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均甚至不公,背离了公共资源的属性,削弱资源使用绩效,而且会影响政府公信力,造成政府与群众关系的疏离。
    5.“三农”问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国家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上是在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文化是农村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沉淀,是农村人与物两大载体的外在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转变过去重经济轻生态、轻文化的发展理念,也就是“既要护口袋,还要护脑袋”。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方面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生态宜居”目标,必须强化农村生态治理。此外,乡村振兴战略还应明确两大核心问题,即对水资源质量和耕地土壤质量的保护。为此,一是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绿色理念对农村生态治理的引领作用;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生态治理设施建设;三是创新与整合技术,以支撑农村生态治理;四是完善治理机制,推动农村生态治理。
    6.2018年12月28日——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结合给定资料,归纳概括农村发展“样板化”走偏的具体表现。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精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农村发展“样板化”走偏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示范村庄难以普及。乡镇集中财力建设示范村庄,却无力覆盖,样板效果未能发挥。 第二,盲目投资产业园区。多个乡镇竞相建立产业园区,导致产地分散,加工能力匮乏,生产利润率降低。 第三,建设项目同质化。乡镇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风建设,同质化问题严重,易造成经营困难。 第四,样板缺乏服务支撑。示范样板表面光鲜,但缺乏基本公共服务,损害农民利益。 第五,公共资源分配失衡。基础好、具备区位优势的村落集聚大多数公共资源,产生资源分配不均。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1Kf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