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民法典总则编的形成。从1986年的民法通则到如今的民法总则,一字之变,背后却是立法理念、精神的变化和制度的创新发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admin2021-09-12  41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民法典总则编的形成。从1986年的民法通则到如今的民法总则,一字之变,背后却是立法理念、精神的变化和制度的创新发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第一百二十七条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五条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3月22日)
如何从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看待“法律要被遵守,法治要被信仰.前提是法律真正凝聚共识、体现民意”?

选项

答案法律权威作为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法律被社会成员遵守和法治被社会成员信仰。而法律制定环节做到真正反映人民共同意愿,真正凝聚共识、体现民意则是人民遵守法律、信仰法治的前提,有助于促进法律权威的实现。我国的立法活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原则,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凝聚社会共识。根据材料,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充分尊重和发挥了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由于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因而体现了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立法机关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1fh4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