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标志是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标志是
admin
2018-05-18
90
问题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标志是
选项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
C、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
D、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于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B选项正确。A选项,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共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C选项,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时的宣言,公开表示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D选项,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26B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风建设的最大贡献在于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新形势下,既要看到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要看到我国面临的挑战;既要看到国内因素,也要看到国际因素。其中,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1947年5月30,毛泽东指出,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为了建立一个和平的、民主的、独立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应当迅速地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的原因在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与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
抗战胜利后,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为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而达成的协议是()
随机试题
Aroundtheworldmoreandmorepeoplearetakingpartindangeroussportsandactivities.Ofcourse,therehavealwaysbeenpeop
在保存全血中,枸橼酸钠的浓度为
我国某进出口公司和德国商人签订一份买卖钢材的合同,由德国商人向我国公司提供钢材200吨,交货条件为CIF上海港。我进出口公司依照合同规定按时开出以该德国商人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德国商人收到信用证后,按时将货物送上船,取得船公司签发的已装船提单,并办理
财务分析的比较分析法不包括( )。
()不是影响股票投资价值的外部因素。
农户贷款中已展期贷款不得再次展期,展期贷款最高列入()进行管理。
在进行武术模块教学时对学生的“眼法”要求()。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2011年江苏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价)突破3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4.O%;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以占全国3.8%的耕地生产了5.9%的粮食,亩产达415千克,创历史新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
EducationinRussiaandtheothernewcountriesfacesespeciallydauntingobstaclesbecausethestrugglingeconomiesofthesena
ANiceCupofTeaTheLegendaryOriginsofTeaA)ThestoryofteabeganinancientChinaover5,000yearsago.Accordingto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