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2l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虽然与世界上

admin2018-08-16  40

问题 给定资料
  1.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2l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发浪潮”或是“人口海啸”,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一百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中国人口基数决定了老龄人口规模十分巨大。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近十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因此,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老龄化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还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空巢老人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在城市有54%的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而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加,农村空巢老人比例也已接近半数。在种种问题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被无情打碎,因此需要社会化的服务和帮助跟进到老年人家庭,这也为中国养老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适应高龄、失能、空巢家庭老人不断增长的现状。老年人群是整个人群当中最脆弱、最需要被照顾和关爱的人群,因此健康、医疗等服务对他们来说极为重要。
  2.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的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易连军已经习惯了和这里的失能失智老人同吃同住的生活。5年里,她没回过几次家。因为在这里,除了院长的身份,她更是一名护工,而后一个身份对她来说更重要。这家护理院,是齐齐哈尔市唯一一所对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医疗护理功能的专业护理院,成立至今共收住失能老人770人次,这些老人多患有褥疮、脑血栓、糖尿病,卧床无法自理,经过护理,其中12人康复回家,194名褥疮患者已被完全治愈。然而,随着失能老人护养需求的增加,院内的护工数量越来越不能满足照料的需要,社区邻里4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成了这里主要的护工群体。
  2016年5月底,民政部联合全国老龄办、中国记协开展的养老院质量万里行调研显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招工难、流动性大、高龄化等问题依然显著。
“排查发现,养老机构用工(护理员工)流动性、随意性大,不少人说不干就不干。”通过黑龙江省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排查,黑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魏峰对于养老机构用工问题表示了担忧,“由于用工缺乏硬性约束,再加上工作内容苦累脏,往往带来在岗护工难以长期延续的问题,总体用人困难。”“这个行业,一般人都不愿意做。”有着39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易连军坦言,“在护养院,我可以给出比医院护士更高的工资,但是很多年轻人宁愿去做护士,或者扫大街,也不愿给老人把屎把尿。”
  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集养老服务、慈善救助、帮残扶弱为一体的公办公益性社会养老保障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福利院承担着7个区和部分县(市)城镇“三无”老人的兜底保障任务.在这里,失能老人与护理人员的数量大约维持在4:1的水平,“护理员招工难”成为该院面临的最大难题。院里引人的护理人员主要通过社会招聘和劳动派遣两种方式,此外,他们还会不定期招募养老志愿者,然而薪酬普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事实上,相比于自理老人,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工作流程往往更为繁琐、复杂。不少老人存在缺乏智力与意识、情绪不稳定等特殊情况,都时刻考验着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稍有疏漏便容易引发纠纷。
   面对养老机构用工难问题,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附属老年护理院及颐和康宁护老中心经营负责人陈静波总结称,相对于医院的医生、护士,养老护理职业缺乏职称评审和明确的晋升通道,也是导致养老机构招工难的重要原因。这侧面印证了易连军的切身体会,即对于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进入医院工作的意愿远远大于进入养老机构工作的意愿。颐和康宁护老中心所属的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卫校”),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最大规模的普通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在多年的招生教育工作中,副书记董魏观察到,随着养老市场的拓宽,近几年,护理和康复专业的社会需求最大,自2008年学校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以来,这两个专业招生数量呈现出明显上涨的趋势;但另一方面,他也发现,从生源上来说.来自东北三省农村的孩子占了该校学生的大多数,“毕业后很多人不愿意回去,打算留在城市”。由于卫校毕业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证考取率高于平均水平,学生就业普遍受到公立医院的欢迎。农村人才涌人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流人一二线城市,这类人才流动的趋势同样反映在养老护理人员群体中。
  3.在线订制旅游、移动理财钱包、手机健康顾问……越来越多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走进日常生活,让不少年轻消费者大呼过瘾。相比之下,老年人群却受限于各种原因,没能顺畅地搭上移动互联网快车。“看别人刷一下二维码就能进景区,我们心里很羡慕。”67岁的上海浦东居民杨国荣,一有空就喜欢往全国各地跑。前不久,在海南三亚某知名景区,他排队买票花了近1个小时。细心的老人发现,在检票口,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放检票机上扫一扫,就进入了景区,省了排队的烦恼。
   杨国荣打听后才知道,为了减少游客排队时间,该景区已经开通了电子门票服务。游客在携程等手机APP上可购买门票,而且不用再单独打印纸质版,只需在检票口扫描二维码就行。“用起来挺方便,但我们老人学起来可不容易。”杨国荣说,以前总觉得手机就是打电话、发短信,所以一直用着一部音量足、铃声响、按键大的老人手机。直到去年底,孩子给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他才开始学着用,并逐渐会使用微信等手机APP,但对于旅游类的手机APP,还是觉得很陌生。
  这两年,线上旅游公司推出的“互联网+旅游”服务,让不少游客实现“手机在手,途中无忧”的旅游体验:一键下单,就能解决机票、酒店、景区门票、旅行线路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在“互联网+旅游”的过程中,一些老人的出行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满足。
   对于老人来说,在线预订行程虽然方便,但毕竟是个新事物,要慢慢熟悉。前不久,杨国荣在手机APP上预订了厦门一家酒店的房间,到了酒店以后,前台工作人员说,预订时间写错了。杨国荣拿出手机APP查看订单信息,才发现把离店时间选成了入住时间。“眼神不好,再三核对了订单,还是出错了。”
  还有一些老人担心线上支付的安全问题。杨国荣说,一个多月前,一位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邻居,在手机上预订了上海到长沙的航班。在去机场的路上,这位邻居收到了自称是航空公司的短信,内容主要是“因天气原因,航班取消,请拨打电话更改航班”。于是,他拨打短信提供的电话,并按照“工作人员”提示,支付了400多元更改航班费用。等到了机场,邻居才发现被骗了:航班并没有取消,短信里的电话也不是航空公司的。“肯定是有人泄露了手机上的机票预订信息。”
   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以QQ和微信为主的社交网络重构了老年人的社会生活。报告显示,在生活满意度方面,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高满意度,约占74.1%,比仅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呈现高满意度的比例高出15个百分点,也高于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呈现高满意度的比例。
   从家庭关系和构成来看,青年人是社交网络使用的先行者,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一种“带路人”效应。比较有意思的是,经常帮子女照看家、做家务、带孙子孙女,以及平时帮子女做事情的老年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于不帮子女做事情的老年人。子女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老年人,他们接人互联网,要和子女联系,就有动力去学习使用;或者和子女住在一起,也有一些接人互联网的设施条件,多方面因素提高了老年人上网的可能性。
报告提醒,如果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别忘了教他们防止各种诈骗。其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电信诈骗的达五成。给老人买智能手机后,尤其要告诉老人通过手机支付时该注意哪些问题,不要随意在手机上下载安装软件、不要随便扫码或安装所谓的手机杀毒软件等。
   4.今年75岁的刘能珲大爷居住在重庆璧山青杠老年颐养中心。“儿女们工作太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很难受。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环境又好,生活很巴适。”但是刘大爷十分享受的养老院生活,并非每个重庆老人都能拥有。
重庆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426所,养老床位20.7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5张。但是,一方面公办机构依然是一床难求,另一方面民营机构空置率高。重庆市有600多万超过60岁的老年人,有超过15%的老人希望到养老机构度过晚年,现有床位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为此,政府和社会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70多万张床位。
  “2016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到总人口的16%多。目前,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1亿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亟待社会养老补位。”这是《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披露的一组数据。
“在老龄化进程中,高龄老年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根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预计到2050年以后,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会保持在1亿人这个规模上。而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人,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少子化”危机迫在眉睫,老者增多,而青壮者渐减,养老问题愈发严峻。
  “养老服务业还有许多短板需要补齐。”重庆市政协委员王敏认为,老年人大都有慢性病,需要就近的医疗服务。她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经验,为养老机构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建立“医养结合”的专业化养老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重庆市场在养老地产上的投资额已逾300亿元,遍及主城及璧山、长寿、江津、合川、南川、大足等周边区县。
“养老地产的前期投入比普通住宅高,要去做大量的适老化设计以及建设众多相关配套设施。如果不挣高端的钱,中低端市场根本无法收回成本。”一位开发商说。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养老地产不应该完全是地产,涉及方面很广,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医疗护理、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以及日常起居呵护。老龄化产业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应该在服务上多做文章,不只是房地产商卖房子那么简单。
  5.在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家庭规模缩小、护理长期化重度化的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日本针对高龄者护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于1997年制定并公布了《介护保险法》,目的是对那些需要在洗澡、排泄、进食等方面进行护理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技能训练、看护及疗养等综合的、多样化的服务。介护保险将养老与护理进行了有机的统一,是医养结合的典型案例。
    按照保费标准,40岁以上人群可以开始缴纳介护保险,40-64岁的人群由政府承担50%,个人和单位承担50%;65岁及以上政府和个人各承担50%。具体来说,根据收入水平的不同,介护保险将人群分为6个等级,收入最低的等级只用缴纳标准保费的50%,收入最高的等级需要缴纳标准保费的150%。65岁以后如果有护理需求,可以在评估等级后接受护理,个人只用承担费用的10%,其他90%由保险给付。
不少日本老龄者退休后参与工作的意愿仍然很高,为了推动企业积极雇佣老年人,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于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6岁以上的企业,日本厚生劳动省将给予65万日元/人的资金补助。此外,雇佣66岁以上员工的企业,每接收一位40-50岁的“跳槽”人员将获得40万日元的补助。此项政策一经实施,无疑会为原本很难实现再就业的中老年人提供较好的工作机会,可谓中老年求职者的“福音”。
   福冈县在2013年提出“70岁也能工作”的配套服务,广泛和当地中小企业合作,两年内提供了4500个轻劳动工作岗位,既方便了以丰富自己第二人生为目的的老年求职者,也为确实需要经济来源的贫困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就职环境。
一国老人福祉事业。仅靠政府政策与财力维系是不够的,没有全社会参与进来,是无法找到解决之道的。2012年,日本政府提出“政府公助、家族自助、社会共助”三大相关对策。其中社会共助主要是以各地方政府为核心,积极协调当地职能部门,社区、企业及事业团体,共同扶助排解高龄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便。历经数年,一些施策也卓有成效。
   比如针对老年人孤独死等夜间突发状况,大分县于2008年发起“黄色平安旗"运动,当地孤老户会在门前或信箱插上一面黄色小旗,代表无事和健康,朝置夜收,如果有异,警察和邻里会第一时间得知,以便救援。这项运动2013年以后获得推广,逐渐从九州拓展至日本各地。
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进而发展出较为健全的社会医疗与养老产业。在首届旅游服务业教育培训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有十年养老产业经验的日本名古屋RCC公司董事长伊藤健及。TACHIKICARE公司服务代表、董事谷口寿,共同介绍了日本养老产业现状与居家养老产业发展。
伊藤健的公司新创办了咖啡式日间服务中心。在日本的高龄老人中,有些人不愿意去普通的日间服务中心,对其有抵触感,可能导致无法及早发现老人的健康问题并及早治疗。于是,这种看似咖啡店,其实只接待有相关护理保险的老人的日间服务中心应运而生。服务中心不是把老人聚在一起就好了,还为其提供真正的咖啡和烘焙、陶艺、茶道、小提琴演奏等课程,并且配套相应医师,以便现场诊断。
   谷口寿的养老院也提供日间服务,且院内设施齐备,是日本爱知县第一家导人iPad服务的养老院。50间房全部配备iPad,老人可以用iPad呼叫护士,工作人员与老人可通过视频对话方式沟通,以消除老人只能听见声音而引起的不安。此外,老人还能通过WiFi网络与亲人及同院老人聊天。
这种方式在日本已被医疗系统使用。日本国内地震频发,地震时,老人无法前往医院,在院医生就通过视频方式与居家老人进行沟通,了解其身体状况,并有专人送药。养老服务系统随之效仿。
    许多企业建立了养老护理培训讲座制度,老年痴呆症患者及家人均可参与养老护理企业提供的讲座培训。到2017年3月,日本约有800多人通过参加企业培训获得相关护理资格。讲座利润不高。但社会贡献巨大,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因此日本很多企业都在开办讲座。
  6.随着一段视频的传播,关于“老人变坏了”的讨论一下又多了起来。起因是L市某公园篮球场,打篮球的年轻人和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因为场地问题发生矛盾,由言语冲突发展成为肢体冲突。小伙子被老人们围堵在一面围墙前进行殴打,被打几秒后小伙子开始还击,现场冲突激烈。这段视频被网友贴上了“老年人PK年轻人”的标签,迅速走红网络,并引起了舆论的广泛讨论。就目前来看,舆论普遍站在年轻人一方,网友认为,篮球场的首要功能是用来打篮球,而不是用来跳广场舞的;从曝光的视频中可见,是几名老人先动的手,年轻人最后才“无奈”反击。于是,这起冲突再次成为对老人的群嘲大会,关于老人失德的各种新闻和段子再次被扒出,“老人变坏了”的声音再一次成为舆论主流。
    可是,如果了解此次冲突的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并不是“老年人PK年轻人”这么简单。打篮球的不仅有年轻人,也有好几个中老年人,当年轻人与几个老年人争吵时,双方都有人在劝架。因此,“篮球场之争”的本质并不是老年人欺负年轻人的代际之争,它折射的其实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益之争,它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不足,只不过参与吵架的刚好是一个年轻人和一群老人。每当出现类似新闻,部分人就会倾向于忽视事件的完整面貌,而直接导向“老人变坏了”的结论。这种舆论风向背后存在深层次的原因。
   不难发现,每一次舆论关于“老人变坏了”的讨论,老人的声音往往缺席,如果认真翻看微博底下的评论,就会发现几乎都是年轻人在说话。“篮球场之争”也一样,媒体采访中有多方的声音,唯独老人没有接受采访。老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被污名化,与他们在互联网上的这种缺席有关。
根据2017年1月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0岁以下群体占整体网民的53.7%,但50岁以上的群体才占整体网民的9.4%,比例悬殊。另一个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用户占用户总数的82%,40岁以上的用户仅占用户总数的6.3%。当信息平台和舆论平台被年轻人所主宰,他们在选择新闻、解读新闻、评判新闻时,不可避免地将带人这一群体的视角,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认知框架、价值立场和利益诉求的声音。在网络世界中,谁的地位主导,谁的声音便是主流和“正确”的,而缺席不仅意味着话语权的丧失,也意味着被定义、被标签化。
   网络上关于“老人变坏了”的讨论,根本上是一次力量并不对等的舆论斗争。辩论双方一方人数众多,控制着几乎所有的麦克风;另一方则寥寥无几,声音微弱,甚至他们从来都不知道辩论的存在。老人们在网络舆论中败下阵来,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虽然老人在互联网上败下阵来,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却是掌握最多话语权的群体之一,尤其是针对他们的子女——另一个身份刚好是互联网上的那些年轻人。中国式父母热衷于干涉子女的学习、工作尤其是个人生活,从读什么专业、什么时候谈恋爱、找对象要找什么样的、找工作要找什么样的,到饮食起居等种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许多老人都要以爱的名义“干涉”。年轻人苦不堪言,现实中却囿于长幼有序或其他因素,他们对于老人的干涉无可奈何。网络便成了他们的倾诉和发泄空间,于是豆瓣上的“父母皆祸害”小组汇聚了10多万人,于是在老人失德的新闻中,年轻网友们不免愤愤地发出了“老人变坏了”的感慨。
  从这个角度看,“老人变坏了”的论争,折射的其实是我们这个时代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价值观等方面难以调和的矛盾,最后演变成话语权之争。现实生活中,老人的话语权占优,但到了网络上,年轻人实现了逆转和翻盘。表面上看是相互扯平,实际上是在互相伤害。
作答要求
如今我国老年人所占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但是网络舆论却凸显了老年人与年轻一代之间存在的矛盾,大多数老年人陷入了网络话语权缺失的尴尬境地。有人认为应防止中国老人在现代社会中日渐被“边缘化”,请自拟题目,结合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老龄化社会不应使老年人失位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超过2亿,正逐步迈进老龄化社会。然而,社会各界却似乎并未做好相应准备,老年群体的物质、精神需求都未能得到满足。而且.老年人并不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面对网络舆论的污名化、妖魔化,他们应对无力,集体失声。种种事件正展现出老龄化社会的重大问题:老年人正成为社会的边缘群体。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但现实所反映出的老年人失位问题,则与这一发展趋势极不相称:养老服务不够完善,老人养老依然依赖子女,精神文化供给不足,空巢老人社会交际匮乏.个别老人的不良行为更被年轻群体放大宣传,令老人形象被“妖魔化”。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的问题,固然有其自身经济弱势、观念陈旧的原因,但更是社会认识水平不足造成的。不可否认,老年人口增加带来的巨大社会负担令人望而生畏.可年轻人对老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否定,却使他们不愿去正视和理解老年群体的重要价值。 其实,退休在家的老人正是昔日支撑社会发展的脊梁,从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到改革开放的试水前进,他们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与牺牲不容忽视。中国自古便有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老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在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保护他们的权益,更要正视他们的地位——他们不是这个时代的边缘人,而应该成为我国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郭子仪悬车之岁,智退回纥,大败吐蕃;文安之年近古稀,督师川湖,抵抗侵略;邓小平75岁拨乱反正,主导改革开放;褚时健74岁种植褚橙,再创人生辉煌。从古至今,中国老人开创事业的事例不胜枚举。当下,我国社会中延迟退休的呼声此起彼伏,正彰显部分老年群体渴望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迫切心情。若是可以将这些老人请回社会发展的舞台中央,激发他们的热情、活力。必然可以为国家发展再添助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的作用不可小看。不可否认,老年群体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但无论是排队抢购苹果手机时的热情,还是对微信交流的热衷,都体现着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好奇与渴望。面对老人的这份需求,社会各界都应积极伸出援手,帮助老人跟上信息时代飞速前进的脚步,让他们绽放新的光芒,获得应有的地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2D4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乡镇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