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张某以侮辱罪对王某提起自诉。一审中,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但在送达调解书时,张某反悔,拒绝签收。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张某以侮辱罪对王某提起自诉。一审中,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但在送达调解书时,张某反悔,拒绝签收。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dmin
2017-03-07
52
问题
张某以侮辱罪对王某提起自诉。一审中,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但在送达调解书时,张某反悔,拒绝签收。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选项
A、调解协议一经达成,即发生法律效力
B、调解书经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法院印章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C、无论当事人是否签收,调解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D、本案中调解书并未生效,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判决
答案
D
解析
《刑诉解释》第200条规定,调解应当 在自愿、合法,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利益的 前提下进行。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刑事自诉案件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判决。本题中张某拒绝签收调解书,因此调解书不能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判决。故只有D项正确。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民事诉讼中,调解书也是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见《民事诉讼法》第89条第3款的规定),而对于调解协议的生效,则与刑事诉讼有所不同,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各方同意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者盖章后生效,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后,应当记入笔录或者将协议附卷,并由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对于此调解协议,当事人请求制作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当事人。当事人拒收调解书的,不影响调解协议的效力(见《调解规定第13条》)。可见,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拒收根据已经生效的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不影响调解协议的效力,而在刑事诉讼中,调解协议的生效必须经当事人签收,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刑事诉讼涉及对当事人的定罪量刑问题,必须更加慎重对待,法律规定也因此更加严格。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2Py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关于继承权放弃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甲、乙、丙三方约定,甲用自己的一套商铺出资,乙和丙各用100万元现金出资,注册资本为300万元的A有限责任公司。乙和丙按时履行了出资义务,但甲一直没有将商铺过户到公司名下。但A公司却实际上在甲的商铺中办公。后甲在股市遭受损失,无奈将商铺以100万价格卖给丁
下列事实中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有:
根据《宪法》规定,下列哪一选项不是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有的权力?
关于选举程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关于法的特征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关于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有:
在某国有企业工作的吴某,在向该企业递交辞职书的第2日不辞而别,对这种违反《劳动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该企业决定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企业有权要求吴某赔偿单位下列哪些损失?
下列有关规则和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有:
乙购物后,将购物小票随手扔在超市门口。甲捡到小票,立即拦住乙说:“你怎么把我购买的东西拿走?”乙莫名其妙,甲便向乙出示小票,两人发生争执。适逢交警丙路过,乙请丙判断是非,丙让乙将商品还给甲,有口难辩的乙只好照办。关于本案的分析(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
随机试题
春秋早期,郑国首先进行争霸战争,运用迂回、伏击、“鱼丽之阵”、两翼攻击等战术,去得重要战果。其中“鱼丽之阵”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车战中尽量发挥______的作用。()
平键联接中,键的底面要与槽底面接触,长度与轴槽两端接触,顶面与轴上配件留有一定的间隙。()
渡白沟①
由桑白皮、麻黄、白果、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黄芩、半夏组成的方剂是
患者,男,48岁,患支气管肺癌。病理组织报告为“鳞状细胞癌”。按解剖学部位分类则该肺癌类型为
(2005年)某企业预计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6000万元,总成本费用将为5600万元,该企业明年应缴纳()。
某人拟在五年后获得本利和10000元,假设年投资报酬率为10%,他现在应投入( )元。
不符合房地产管理法含义的是( )。
《珍惜学习机会》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的第二目。内容如下:(1)维护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侵犯
有人指出:没有产品的广告,又怎么能知道好的产品?一些好的文章性的广告,让消费者了解新的产品,从而增加选择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人却认为:广告多了令人心烦。另外一些人则提出如果没有广告又觉得空空的,可选择的余地太小,总之,众说纷纭。这说明意识的不同主体之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