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给定资料 1.2018年5月16日,天津市发布了新人才引进政策——“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户条件。根据这一政策,在津无工作、无房、无社保,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全日制高校毕业本科生可“
给定资料 1.2018年5月16日,天津市发布了新人才引进政策——“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户条件。根据这一政策,在津无工作、无房、无社保,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全日制高校毕业本科生可“
admin
2021-02-01
76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8年5月16日,天津市发布了新人才引进政策——“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户条件。根据这一政策,在津无工作、无房、无社保,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全日制高校毕业本科生可“零门槛”直接落户。
门槛超低的落户新政,诱惑力非同小可。16日新政颁布后的24小时内,就有30万人下载并登录“天津公安”App办理落户申请,系统几度崩溃。面对蜂拥而至的“落户大军”,天津市政府先后4次给新政“打补丁”,限制投机炒房等人群借机落户,但直至5月21日,前往天津落户的人依然有增无减。“落户大军”看中的是天津户口的“高性价比”,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天津坐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高考录取率极高。根据近几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985高校、2ll高校和本科一批录取率统计,京津沪稳居前三,而天津高考人数在全国排倒数第四。其次,天津户口也吸引了不少周边省市尤其是在北京打拼的人。相比于落户难度较大的北京,作为直辖市的天津户口性价比极高,同时天津房价便宜,教育质量高,京津城际也让出行更方便。
可见,继成都、西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如火如荼的人才争夺战之后,天津落户新政再一次诠释了“抢人才”就是抢一个城市的未来。大量人才涌入,增加了城市的活力。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人才的聚集有助于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是冯奎同时表示,落户的强大吸引力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吸纳大量人才,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城市拥有较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和住房等资源,但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承载量毕竟有限。比如,西安出台落户新政后,周边地区不断涌入“新高考移民”,随之而来的“入园难”“入学难”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户籍人口“井喷”,也意味着人均享有公共福利的骤减,城市承载力负担不断加重,甚至会出现超出负荷的状况。
冯奎认为地方应该极力避免“抢人大战”演变为“抢房大战”。人口大量增加,短期内当地房源会出现“供求失衡”现象。而随着当地房价飙升,城市居民和附近的民众也会因住房“刚需”纷纷加入买房的行列,这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一种冲击。
目前“抢人大战”中各个城市对目标人才定位存在偏差,在“两个关系”上容易出现问题。首先是人才与人口的关系。各地“抢人”指的是所谓的人才,冯奎认为,过度强调高端人才,对农民工、长期在本地打拼的普通劳动者重视不足,也给城镇化中的人口流动制造了障碍。其次.新市民和老市民之间的关系。“抢来”的人才是增量,但在此之前各个城市已有许多存量人才,也就是已有人才与人口,他们长期在本地打拼,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目前看来,各地落户新政都过于向“新人”倾斜,这可能会导致新老市民之间的矛盾。以上两点反映了很多城市急于引进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的愿望,但缺乏根本意义上的包容性。
2.人才难留,是欠发达地区的一个普遍问题。在2018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省省长指出,广东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粤东西北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才集聚等方面与珠三角存在很大差距。
招揽人才,对于省人大代表、粤东西北某公司总监黄炜乾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他所在的公司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研发中心。“我们对人才的需求很强烈,也愿意开出不错的薪水,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愿意来。”他说,有时候别人过来面试,考虑到各种因素,最后还是选择去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
同时,招来的人要留住也不容易。在粤东西北地区,一些初级技术人才可以拿到三至五千,到了高级可以拿到七至八千,但很多人在这里“攒够”了工作经验,被培养好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就去广州、深圳发展了。对于这种现象,黄炜乾深有感触:“珠三角对人才的吸引力太大了。”
遇到同样问题的还有省人大代表、粤东西北某公司总经理简炜明。作为“创二代”,简炜明从父亲手中接过企业。招聘的过程中,他发现,要招到合适的人很难。“比珠三角城市的企业招人要难。”简炜明说。
省人大代表、粤东西北某公司董事彭自坚说:“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相比于管理人才,科研产业化的科技人才最缺。”他说,公司是不锈钢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但招聘综合能力强的外贸销售人员也遇到比较大困难。“在广深这很容易,但在我们那里就很难。”
不仅企业如此,也有粤东西北地区的领导称,粤东西北的教师、医生等人才也存在流失的现象。
F市地处粤东西北地区,该市副市长陈冰湖在谈到粤东西北人才引留困境时说:“我们缺人,年年招人,都招不到人。”
F市第一中学校长谭元军说,目前,还是很难招聘到高水平的优秀教师或优秀的名校师范毕业生。而且,已经在教的教师经过学校的几年培训,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骨干教师后也会离开F市到珠三角等地任教。
相比于企业招人难的问题,在彭自坚看来,粤东西北最缺的还是教育、医疗人才。他说,其实大家都希望小病不出县,但现在甚至小病也往省里挤。“如果县一级医疗人才能跟得上,我不会三更半夜跑到省城来看病。”
粤东西北为什么招不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不少人认为,工资水平太低是一个很大的原因。简炜明在分析企业招人难的问题时表示,就F市来说,虽然生活环境不错,但是总体工资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较大,“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谭元军在谈到粤东西北教师流失的问题时也表示,教师工资收入与发达地区同类学校存在较大的差距是重要原因。
陈冰湖认为,一方面,珠三角是文化经济中心,发展机会多,而粤东西北相对偏僻,另一个很现实的因素是工资待遇低。她举了一个例子:她曾在招聘时遇到一位非常愿意到F市工作的女大学生,岗位薪资约2300元,但该女生询问工资可否为3000元。该女生回F市发展的意愿很强,但她因家庭困难需要养家,2300元对她来说实在是太少了。根据相关规定,工资无法调整,这个女生最后非常失望地离开了。
省政协委员、F市政协主席丘志勇也有相同感受,他指出,粤东西北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还涉及待遇问题,“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北人均居民收入不到珠三角的一半,其中教师、医生的收入差距更大”。
对于留人难的原因,黄炜乾认为,即使粤东西北的企业愿意开出和珠三角相同的工资,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的生活配套、人文科研氛围和机遇也始终难以与一线城市和珠三角城市相比。他说,粤北山区暂时还没有形成一种交流的氛围,那些高端人才很少能跟相同层次的人交流,而一线城市和珠三角就有这样的氛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这一观点也得到简炜明的认同,他说,很多人留在珠三角的原因是机会更多、资讯更多、各方面接触面更广,总体上个人的素质提升更快。
简炜明和谭元军同时提到,F市交通相对落后,也是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从广州到F市要三四个小时,有时候稍微塞车时间就更长。F市没有机场,去周边机场都要好几个小时,很多人就觉得路途太遥远了,想坐个飞机都不方便。”简炜明说。
省政协委员、G大学科研处处长陈严说,G市地处粤东,虽属区域中心城市,但与珠三角地区的先进城市相比,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程度、公共服务资源及基础条件、产业配套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客观的差距,这也是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欠缺的主要原因。
“除了收入,高端人才对于就业的氛围也是很看重的。”黄炜乾说,氛围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国家高新区在初级阶段可能才有不到50名博士,等有500名博士的时候,它自然就有那个氛围,很多相同层次的人才就愿意在那安家落户了”。
黄炜乾说,粤东西北地区民营企业的积累程度较低,他建议,支持创新型民营企业发展,在人才留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重点支持。
简炜明也强调氛围对于人才集聚的重要性,他所关注的主要是创新创业的氛围。他说,粤东西北各市都应该打造好的平台,“可以启动一个创业资金或者是搞一些比赛,对做得好的创业人才进行奖励”。
黄炜乾建议,应鼓励粤东西北地区政府在引进对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发展当地特色支柱产业的集群,对于成长性、创新性较强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他说,一些大的规划和项目目前主要在珠三角落实,在省级项目上,珠三角企业凭借先发展起来的优势获得财政支持的概率更大。“要搞好统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他建议,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他还指出,粤北山区承载着广东省本地域的绿化、水源等生态责任,为全省做出了贡献,但在工业发展等方面受到制约。因此,应当启用一定的平衡反哺机制。
“我强烈要求,给我们政策倾斜,增加编制。”陈冰湖更加直接。
彭自坚说,粤东西北各地政府也想要引进医疗、教育方面的高端人才,为他们提供高一点的待遇,但在地方财政上有困难。他建议,安排省级医院高端人才多批次到县一级医院作短期一两年的坐诊、手术,提高地方医疗水平;省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补贴粤东西北高端人才。
谭元军也希望省政府出台加大对粤东西北优秀人才奖补力度的政策。“如对在粤东西北地区任教的高级教师、省名师名校长、正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实行月生活补助政策。相信一定有助于吸引或留住优秀人才。”
丘志勇建议,省财政要加大全省统筹力度,统筹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像教育、医疗这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我不是说要拉平,起码差距要缩小”。
3.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能不能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人才发展环境是关键要素。哪里的人才发展环境好,哪里的人才成长就快、聚集就多、活力就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人才新政,为招揽人才各出奇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颇引人注目。
为了地方发展,吸引各方面人才加盟,本来无可非议。因为有人才才能发展,才能实现大的突破。发达地区希望不断有人才流入,实现更好更快的地区发展;而落后的地区,也希望通过吸引人才“入伙”实现后发崛起,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本是正常策略,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局面就有点混乱。例如,某个城市刚推出“黄金十条”,其他城市马上又推出“黄金二十条”。逐渐地,“黄金”被用烂了,人们的审美也疲劳了,有的城市干脆就弄个“美玉十条”,以此来体现自己政策的含金量。到后来,大家认为“美玉”也不够档次了,便弄出了“金镶玉十条”……买房优惠、租房补贴、项目资助、先进奖励等,投入一个比一个大,规格一个比一个高,口号一个比一个响,省里补了市里补,市里补了县里补,层层补助,层层加码。
不能说这些引才政策只是流于形式,也不能说这些引才政策没有契合市场需求,但应该看到,仅仅靠金钱作为开路机器,埋头撒钱,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会让一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难以静下心来搞研究;让一些擅长投机的人钻政策的空子,左右逢源。长此以往,地方的财政负担增加了,实际的收益却没有多少。难怪网友埋怨,这么多钱与其不问结果随便砸进去,不如投入到精准扶贫、提高环卫工人待遇、幼儿园建设等方面。
人才新政发布之后,也确实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效果。比如成都发布的“蓉漂计划”,为来蓉城求职的外地大学生提供七天免费住宿等优惠,的确能给青年学子以关怀,释放城市的包容和善意,以及武汉承诺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让青年学子买到住房等。在这些富有诚意的引才政策吸引下,各地人才落户数量同比大幅提升,显示了人才新政的强大感召力。
但引来人才,显然只是一个开始。人才能不能留得住,能否在城市里扎稳脚跟,才是决定城市走向的关键要素。人才也是一种优质资源,随市场迁徙流动是其应有之义。而且随着其他大中城市的政策跟进,买房优惠、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等物质奖励或者本科落户等户籍政策已经大同小异、彼此趋同。在引才新政日趋雷同的现实语境下,曾经拥有巨大吸引力的人才新政就不再是一枝独秀。甚至可以说,城市引进人才早已走过了简单的粗放型发展阶段,是时候迈入比拼城市内功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了。
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业,这才是城市引才存在的现实问题。“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引进人才需要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应该在搭建人才舞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持续着力。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留住人心。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引进了人才,却将人才束之高阁,既浪费了人才,又消解了引才政策的积极初衷,最终导致人才来来又去去。这就要求在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配套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如果说各项补贴和奖励简单停留在物质层面的话,那么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方可以称为精神层面。唯有物质与精神两条腿走路,城市发展之路才走得更快更好。
4.2018年二线城市纷纷颁布各种人才政策,陕西西安也不例外,某节目组织相关人士对西安的人才政策进行了讨论。以下是部分人士的观点:
A:西安引入的人才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规模的人口,绝大多数人才的年龄在18岁至45岁,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正处于孩子需要上学的阶段,那么幼儿园、中小学的配套建设能否及时跟上?人口的涌入是否会加剧“上学难”?交通方面,近年来,在3条地铁线路相继投入运营、机动车限行措施由阶段性走向常态化的情况下,西安的交通拥堵、停车难等仍然每况愈下。据高德地图发布数据,2015年、2016年、2017年,西安市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百城中的排名从第17位逐渐提升到第15位、第13位。同时,数据显示,西安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300万辆,进入全国前十,而停车位仅有60多万个。此外,之前数年,西安经常位居全国雾霾城市前十。2013年始,该市连续5年将“治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力度空前,2017年又实施“铁腕治霾”。尽管如此,西安的空气质量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新增量,将使空气治理之战难上加难。挑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就业问题、医疗配套问题等。
B:重引进轻培养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西安开展高学历人才引进工作,较好地缓解了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状况。但是人才引进不是一劳永逸的,引进人才后,往往忽视或轻视人才后续开发培养,出现前期有政策、有待遇、有保障,后期缺制度、缺管理、缺使用的现象,片面强调人才的输入量和占有量,导致人才“花瓶化”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么一来,必然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引进人才的智慧才能,导致人才流失和浪费。
C:时下,政府都把人才项目作为吸纳人才的重要载体,不单是市级层面有,县级层面也有,其积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但由于评选机制的简单化、片面化,有些人才计划、人才项目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有的引才主体为了申报项目而生拉硬引,即便申报成功了,也很难有效合作;有的专家人选多地人才项目,时间、精力上难以兼顾,合作有名无实。
D:针对“移民型”人才引进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应破除全时全职工作观念,加大“打短工”“候鸟型”等柔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聘请“周末专家”“假日教授”等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到本地工作。同时,通过特定项目合作、网络远程沟通等方式,放宽对人才工作的时间要求。
5.为了争夺有限的人才资源,各地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但一味地争抢,“拾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就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吗?人才所学与地方所需是否相符,地方能否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何才能充分地发挥人才引领作用,这些都是主政者应当认真考虑的事情。
而从人才的角度看待“选东家”这个问题,相较于短期的待遇、资金的支持,他们其实更关注“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
综合这两个视角不难看出,“合不合用”是人才资源配置中最需要认真考量的因素。简言之,就是要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让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以刚挂牌成立的陕西省首批41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例,其中31家都建在企业中。把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引入企事业单位,与建站主体联合进行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促进更多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这就是市场主导、政府促进。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批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生物技术、基层医疗机构、扶贫机构等。陕西在高端人才配置中不仅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同时还注重推动更多智力资源、创新要素向基层一线下沉,对医疗卫生、扶贫开发等重点民生领域予以适当倾斜。这就是党管人才、规范有序。
在地域分布上,陕西也并没有一味地将高端智慧资源集中在西安,而是根据全省各地的现实需求,将智慧资源辐射到西安周边地区,让人才像活水一般流动起来。这也是陕西着力发展流动经济的应有之义。例如,建在渭南经开区中国酵素城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就为当地民营企业探索酵素行业“蓝海”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这就是需求导向、服务发展。
2017年9月13日,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试行办法》,旨在针对突出贡献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职业特点,建立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放宽资历学历等条件,简化评审程序,突出业绩贡献,鼓励创新创业,为人才提供便捷优质服务。该政策创新力度走在全国前列,各界反响巨大,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纷纷积极申报。
“绿色通道突破了以前评审中一些条件限制,对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推荐更多优秀人才直接参评,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鼓励人才钻研技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牛昕说。
截至目前,陕西省已集中进行了三批突出贡献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工作,共有58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考核认定方式取得高级职称,他们大多是陕西省各行业各领域的技术骨干,其中以高新技术企业高端人才居多。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葛鹏曾先后参加国家及省级项目10余项,负责新产品开发横向课题近2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但在职称评定上因论文发表数量不足而多年被卡。他说:“对于在企业或工程技术类研究单位的人员来说,其职称不应简单以获奖、论文来评定。在传统领域,虽然有些工作很难发表高水平的论文,甚至干很多年所获得的核心成就仅仅是一页纸的工艺参数,但是这些研发、工艺技术都是国家急需的。现在陕西在人才评价机制方面的大胆创新对我们一线科技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气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颜莉萍说:“这回的绿色通道对我们这些年轻科研人员是一种鼓舞,鼓励我们心无旁骛、一心钻研科研,争取早日取得专业技术创新突破。”
6.吸引人才很重要,留住人才也不可小觑。英国城市利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利兹的大学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大量优秀的学生,2013—2015年间,86%的学生是外地生源;而当地毕业生留在利兹工作的比例达到29%,其中23%的学生为外地生源,68%的学生为本地生源。虽然15%的利兹毕业生还是在毕业后选择前往伦敦工作,但其中97%的毕业生为外地生源,即他们在大学教育前并不居住在利兹地区。此外,利兹也从其他城市吸引毕业生就业,2014—2015年从其他地区前往利兹就业的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1.8%,是英国第四大吸引毕业生就业的城市。
利兹能够成为毕业生就业定居的热门城市,主要归功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规划。利兹位于英格兰北部的西约克郡,距离伦敦车程3小时、火车2小时。如今,利兹已成为除伦敦之外英国最大的法务和金融中心,金融保险行业产值高达130亿英镑,有超过30家国内、国际银行在此开展业务,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也在此设立办公室。
制造业作为另一大支柱产业,提供了8.8%的岗位,产值超过70亿;其他重要产业部门包括零售、休闲旅游、建筑、创新和数字化产业。高端服务业和中低端制造业、服务业并行,使得各层次的毕业生都能在利兹找到合适的工作。
比起伦敦地区高昂的生活开支和拥挤的交通,利兹相对低廉的生活开支和适当的城市规模带来的产业间紧密合作,就非常吸引年轻有活力但收入有限的毕业生人群,因此成为毕业生就业热门城市。
对于企业来说,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和当地优良的毕业生人才也有利于企业发展,人才竞争相对缓和,利兹地区的办公室还可以和谢菲尔德、曼彻斯特等城市的办公室一同负责英格兰北部的业务。
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人才引进方面不惜重金,具有发展眼光的领导也格外重视人才建设。纵观全国,人才建设和引进力度,和该城市的总体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都呈正相关。东南沿海因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的先发动力,在人才战略中已处于优势地位。西南、西北地区经过近年来人才建设工程,人才的规模不断提升,从国家的政策战略到地方的引进政策,人才都在不断引进,人才的结构也趋于合理,人才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2020年决战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人才,不只是经济大繁荣的保障,也将成为脱贫攻坚的强有力保障。
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作为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大在人才建设、人才引进方面的投资,从住房、工作条件、政策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为人才提供好的环境,以便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同样,这种人才的竞争,绝不等同于拍卖场上的竞争,你出一百,我出一百五。这种竞争需要考虑到长效机制。人才建设一味依靠引进,终有一天,会因为不断上升的成本而崩塌。建设属于自己的人才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大学群、科研院所就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传帮带,追赶超,通过教育培养人才,通过情感留住人才成为更好的选择。
目前,人才和城市如何更好地融合,仍然是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人才的供求关系不平衡,也将诱发人才的恶性竞争。同样,人才的比例、结构也并不太合理,许多小城市需要发展,引进高精尖的人才却没有能力留住他们。中低端人才又较难对城市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其中的矛盾,仍需要守土一方的干部谋划、考量。
给定资料7中提到“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请结合给定资料,以“人才与城市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认识深刻,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流畅。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城以才兴才以城长 龚自珍曾为国家发展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近年来,许多城市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引进人才方面也做出多重努力,以聚才为己所用。然而盲目地引才只会使城市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正视城市与人才的发展关系,理清人才自身对于城市的期盼,才是城市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关键。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上到国家的繁荣富强,下至城市的发展壮大,都得益于人才的支持。各个城市的人才政策虽然引来一些人才,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使人才与城市自身发展相匹配,盲目地招贤纳才,只会适得其反。每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这些优势和特色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决定了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每一个人才都具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拥有某种专业的知识。在选拔人才时,只有注重其对于城市的实际价值,使其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人才的成长需要城市平台的滋养。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业,靠金钱作为开路机器,靠户口吸引人才落地,已无法满足人才真正需求。人才,真正需要的是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大展拳脚的舞台。用优厚的待遇、丰富的福利去诱惑人才,可能奏效一时,但很难长久留住人才。非但如此。还可能使人才偏离自己的发展轨道,选择一条未来发展并不明晰的道路,或在几年后因看不到前景而离开,抑或因别无选择而屈足留下,结果要么是漂泊不定,要么是碌碌无为。城市拥有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为人才有所成就提供平台支撑,才能激励人才创造更多的价值;城市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为人才提供生活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发展。人才只有依托城市这个大舞台锤炼本领,才能在进步中为城市创造更多价值。 人才与城市相生相长,融合发展。缺乏人才支撑的城市,只是一潭死水,毫无活力。而失去城市发展平台的人才,则如失去羽翼的大鹏,再难翱翔于广阔天空。例如东莞筑巢引凤,依靠充足的科研经费、成熟的产业链条和便利的供应体系,为半导体领域研究人才提供发展平台。让众多人才顺利转化科技创新成果。而这些人才的努力,更促进了东莞从“世界工厂”到“创业沃土”的成功转型。可见,人才与城市相辅相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功以才成,业以才广。人才以才智服务城市,让城市发展充满动力;城市以发展滋养人才,让人才获得成长。人才与城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融合发展。如此良性循环,城市才能在反哺中受益.人才就不会去而之他。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2dfe777K
0
陕西
申论
地方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二、给定资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二、给定资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资料 1.2004年7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资料1.目前,全球
随机试题
对血液病病人出现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关于ABO溶血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商标局受理了一批商标注册申请,审查过程中均未发现在先申请。商标局应当依法驳回下列哪些注册申请?(2007年卷三第62题)
()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这一全国性的房地产估价行业组织。
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单位,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 )。
下列路段,不宜采用滑模摊铺机进行摊铺的有()。
关于教育费附加的说法,正确的有()。
下列有关疏散走道宽度的设置要求正确的是()。
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方式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Canwegeneratethenewculturalattitudesrequiredbyourtechnologicalvirtuosity?Historyisnotveryreassuringhere.Itha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