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进出口总额从1千亿美元增长到1万亿美元,中国用了16年,而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显示,这一过程美国用了20年,德国用了26年。随着这战略性大转折的完成。中国在全球贸易的排位也已升至第三,跻身国际市场最大开放经济体之一。 正是20多年前对于开放的选

admin2013-03-06  51

问题 材料1进出口总额从1千亿美元增长到1万亿美元,中国用了16年,而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显示,这一过程美国用了20年,德国用了26年。随着这战略性大转折的完成。中国在全球贸易的排位也已升至第三,跻身国际市场最大开放经济体之一。
    正是20多年前对于开放的选择,令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寻找到了发展的动力,而如今,开放的经济态势也增加了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和需求,就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量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的同时,我国外贸依存度也经历了一个迅速上升时期: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外贸依存度为51%,2003年为60.2%,2004年伴随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大幅度攀升,外贸依存度达到70%。
    材料2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8月2日宣布撤回对优尼科公司的收购邀约,至此,这场长达8个月之久、我国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多、规模最大的海外竞购,最终以中海油的主动退出而告终。由于中海油的价格高出对手雪佛龙,而且是全现金支付,不少人认为此次收购势在必得。而事实上,这场并购最终没有达成,美国国内将原本单纯的商业操作“泛政治化”成为关键,也就是说,非经济因素成为中海油竞购失利的关键。
    材料3在新的条件下扩大对外开放。必须更好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
    ——江泽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
    材料4中国的发展同亚洲及世界的发展紧密相关。中国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为亚洲及世界各国带来合作共赢的机遇。截至2004年年底,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5621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多万个,并形成了年进口5600多亿美元的大市场。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企业来华投资,《财富》500强企业中已有多家在华投资,外商投资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达700多家。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同世界各国和各类企业的合作必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将继续稳步开放市场,创新引进外资的形式,完善有关鼓励和保护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改革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为中国的对外经贸合作和外国来华投资提供一切便利,创造更好的环境。
    问题:(1)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作用?
    (2)什么是经济安全?如何认识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

选项

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具有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有助于各国经济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投资外向化现象日益凸显,有助于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济全球化使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正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扩大和推进。有助于推动各国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改革本国的贸易和金融体制;经济全球化使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是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利润最大化,因而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把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全球化把资本追求利润的动机和目的扩展到世界范围,力图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扩展到世界范围,对发展中国家形成新的经济霸权的现实威胁,损害其国家主权和经济的正常发展;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极分化扩展到世界范围,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使一些国家和一部分人走向了贫穷化。 (2)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不致受到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自主性不受削弱、经济发展不受国际市场各种因素扰乱的正常状态。 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是统一的。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可以增强国力,实际上也增强了经济安全的状态:一国经济的发展只有处于安全状态,才能有更佳状态的对外开放。我们强调经济安全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使自己保持一个相对领先的地位,从而提高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以自身的经济实力为手段来获取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安全。只有确保了国家的经济安全,才能确保国家的根本利益。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2sn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公共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