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房子的各种税怎么算?”“如何制作一个高质量的PPT?”“零基础考注册会计师,哪几本教材值得参考?”……互联网时代,人们逐渐习惯在网上搜索信息,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互联网信息的海量获取,也带来无效信息的充斥泛滥。人们往往会陷入对精准

admin2020-02-04  29

问题 1.“买房子的各种税怎么算?”“如何制作一个高质量的PPT?”“零基础考注册会计师,哪几本教材值得参考?”……互联网时代,人们逐渐习惯在网上搜索信息,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互联网信息的海量获取,也带来无效信息的充斥泛滥。人们往往会陷入对精准信息的选择、识别困难之中。为了节省时间成本,人们更加倾向于支付一定费用,直接得到专业回答。”北京某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H分析。
    “知识付费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最容易在碎片时间抄起来就用的产品。”“罗辑思维”的创始人Y表示。音频、短视频或图文结合等形式,适合填补等候、通勤、运动时形成的时间碎片。这种积少成多、聚木成林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下不少人的新选择。此外,在线支付体验的提升、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知识产权意识的明晰,也为知识付费的发展“添柴加火”。
    “知识付费在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某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z说,只有付费才能鼓励更多人,尤其是鼓励更多专家进入这个领域,提供更专业、更有价值的服务。同时,也能让用户更珍惜自己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获得的每一个答案。
    近日,某娱乐记者在微博上用1个小时回答了7个问题,累计有2.4万多人围观,每次围观需付费1元。此外,他在某平台对52个明星的爆料,也引来超过1.7万名用户付费实时参与。
    知识付费模式给平台注入了可观的用户流量,并为知识生产者带来不菲收益。同时,提问与回答的娱乐化倾向也逐渐显现,让用户期待的有价值的知识变了味儿。
    以某知识付费平台为例,在引入网红名人进驻之后,用户的“窥私欲”被迅速激发,出现了大量针对名人私生活的提问。据报道,有名人通过32个回答赚取了近25万元,远远超过各领域专业人士在该平台的收益。“靠名人效应和各种噱头吸引流量,成了各个知识付费平台初期快速占领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Z说。
    当知识付费平台相对严肃专业的问答模式被娱乐八卦、隐私窥探等破坏,各专业领域的知识生产者将逐渐失去平台的主流地位,而那些真正有专业知识需求的用户也会选择出走。Z认为:“知识付费模式逐渐成熟稳定之后,关于名人隐私信息的购买热情会逐渐下降。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光靠噱头和炒作是行不通的。”
    “知识付费是一种满足用户需求的新方式,平台不仅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和阅读收听习惯,更要为用户挑选合适的内容。”H说,“知识可以付费获取,获取的知识是否物有所值很关键。一个平台可能在短期内有名人加持,但是长远的发展需要优质的内容作为基石。平台只有真正带给用户货真价实的知识,才会有生命力。”
    “得到APP的专栏音频免费分享,想要的小伙伴们留下邮箱地址”“定期免费分享喜马拉雅FM、知乎Live内容,有需要的扫码加群”……百度某贴吧里,将付费产品拷贝下来,再免费分享的帖子比比皆是。“目前知识付费市场中,大的版权环境已经很好了,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Y说。由于互联网时代分享的速度和效率极高,必须有更先进的技术及时跟踪和回馈,随时打击侵权行为。
    近日,一位房地产“大V”入驻主打付费私密社群功能的APP,其高达3000元的人群费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很快,在同一APP内就出现了提供“转播内容、代提问”服务的“山寨群”,人群费用仅200元,一天之内已有上百人加入。“3000元群费太高了,还是希望能花小钱,办大事。”某位加入“山寨群”的群友坦言。
    而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也能搜索到以低价贩卖的各大知识付费平台内容的商品,买家付费后通过网盘、微信群、QQ群等渠道获得,有的成交数量达上百次。
    有专家指出,如果不明确知识产品的归属权,就会损害知识生产者的利益,打击他们的创作积极性,阻碍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目前,已有主打内容版权保护和管理服务的平台推出增值服务,专门为知识付费平台上的产品筑起版权“保护墙”。
    各个知识付费平台也纷纷采取行动,在加大对盗版产品举报力度的同时,掌握版权保护的主动权。据了解,得到APP的每篇文章下都有版权声明,专栏内容也在国家版权局进行了著作权登记。
    “知识付费的浪潮中,版权保护的方式应当从以对著作权中人身权的保护为中心,扩展到以保护财产权为主、保护人身权为辅的方式。此外,在保护知识生产者收益,包括广告和流量收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产品传播、分享的鼓励,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z说。
2.“在听《公关误区》的时候,我尴尬癌都快犯了,听听停停,实在无法继续,感觉他已经陷入自己的误区了。”2018年6月12日晚,L忍不住在朋友圈吐槽某知识付费课程,没想到引来了不少好友的跟评。在北京某移动互联网企业从事公关工作的L是知识付费产品的忠实用户,甚至一度痴迷。不过,近一段时间,她感觉到自己逐渐丧失了对知识付费产品的热情。“知识付费贩卖焦虑极其成功,但这些内容有没有价值还不好说。”她说。
    2016年3月分答上线,立刻引爆网络。上线42天,分答得到了超过1000万的授权用户,超过100万的付费用户,流水达到1800万。被戏称为“国民老公”的王思聪,在分答上凭借28个问题进账20万元。然而,当时分答的爆红主要是借用了名人效应,娱乐性远远超过了知识性。
    2016年9月,分答在停止运营47天、重新开张后,试图用医生、教授等专家学者取代明星和网红,主推健康、职场以及科普三大栏目,但效果不如人意。无独有偶,豆瓣推出的知识付费产品“豆瓣时间”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2017年3月,豆瓣时间正式上线,首期专栏为北岛主编的音频节目——《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但在北岛的专栏之后,“豆瓣时间”似乎再没掀起多少波澜,同样陷入了“后劲不足”的窘境。
    目前知识付费平台很多,但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还有待商榷。知识付费内容的通病是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用户的喜好来提供个性化的选择。“《公关误区》这个课程跟我的工作很匹配,但听完感觉非常不好。我觉得对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听着会比较新颖,但对像我这种在这个行业沉浸多年的人来说,他给我反馈的很多信息,跟我日常的经验以及理论知识非常不匹配,很多东西我觉得他讲得不对,而且不能自圆其说。”
    L认为,知识付费平台为了传播知识去传播知识,不管用户在这方面有没有一定的积累,导致整个知识付费平台内容输出都不是特别理想。她说:“知识付费还是要专人来做专事,不能什么人都来讲。有很深的沉淀的、专业的人去讲,知识才真正有价值。”很多所谓的专家可能是平台包装、营销出来的,这直接导致用户获得的知识不可靠。
    知识付费属于一种虚拟经济,由于交易前无法查验,知识的真假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用户的消费意愿。但目前的大部分知识付费平台,都缺乏完善的知识评价系统。仅仅凭借零星几位用户给出的好评或差评,往往难以给新用户提供参考意见。可能有的人会说,既然知识付费平台本身就是卖产品的,那如果一个付费课程差评很多,岂不是卖不出去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完善的评价系统可以提高用户对付费平台的信任度,也可以提高用户对讲师的信任度。毕竟开设课程的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如果用户对某个领域不熟悉,可能并不知道这个专家到底是谁,也并不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有了用户的评价和打分作为参考,可以让用户做到“心中有数”,甚至可能会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
    现今知识付费用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获得知识的年轻人,另一类是需要提升专业技能的知识分子。据报道,喜马拉雅FM的所有付费用户中,25岁至34岁的付费用户已超过七成,其中“90后”的付费比例最高。这说明,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为知识买单的主力军,受众群体相对狭窄。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知识付费行业的不断发展,知识付费产业的受众面会进一步拓宽,市场格局也会沿着垂直领域发展,可能会出现针对特定细分领域的知识付费平台。
3.2018年5月25日,得到APP的CTO快刀青衣,在朋友圈晒出一张图,当天得到累计用户已经突破2000万,这距正式运营刚好2周年。也就是在这个月,离北京2300公里的深圳南山,上线一年多的知识付费的技术服务商小鹅通,流水突破10亿。
    而另一方面,很多知识付费的早期创业者却感叹,红利期在消失,生意越来越难做,开始放弃线上,转型做了线下,甚至开始离场。2017年人人都在谈论的知识付费,突然进人了转弯车道,行业进入了大洗牌阶段。
    目前愿意为知识付费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然而,对于知识付费产业来说,若想走得更远,仍有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调动读者的思考主动性,让其获取真正的“知识”而不是花钱定制碎片化的“懒人模式”?如何避免内容重合,让产品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如何建立起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
    对于知识付费的未来,有专家建议,知识付费产品打造者要不断提升内容质量,丰富形式,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立法部门要加快知识付费领域的立法,紧跟互联网发展态势,让知识付费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政府要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盗版和不良内容,为知识付费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消费者要做知识付费时代的主人,在购买知识产品的同时,要提高信息筛选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种业态走向成熟,混乱与迷茫是必由之路。知识付费这块新版图,亟待后来者奋力开拓、激浊扬清、重塑规则。
结合给定资料1、2,概括当下知识付费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答要求:全面、准确、简明,2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知识付费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品缺乏价值,内容的娱乐性超过了知识性。 二是内容针对性弱,不能根据用户的喜好提供个性化的选择,知识匹配度低。 三是侵权行为多,付费产品由多种渠道被盗版贩卖,损害知识生产者的利益。 四是平台专业度低,很多专家可能是平台包装、营销出来的,讲解不专业。 五是知识评价系统不完善,仅凭借几位用户的评价,难以给新用户提供参考意见。 六是受众群体相对狭窄,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为知识买单的主力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31Ql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