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国实际,试从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论述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及其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意义。

admin2017-05-08  34

问题 联系我国实际,试从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论述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及其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意义。

选项

答案(1)权利保障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尊重和保障人权。法治的所有价值目标都可以归结为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公民自由意识和能力的提高。通过法治而保障人权,其实是人的自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国家权力的法律限制本身就是对人权的有力保障。法律至上性的最终日标也是为人的权利和自由发展服务的。因此可以说,充分尊重和扩展人权是法治的终极性的目标价值。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现代法治原则首先要求法律适用上的平等,即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对一切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平等保护,对一切主体义务的平等要求,对违法行为平等地追究法律责任,不承认任何法外特权。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要求在立法上平等分配各种社会资源。与自由竞争时代的法治相比,现代法治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既讲求形式上的平等,也通过形式平等内容的发展逐步推进实质上的平等。③平等还意味着尊重社会主体的多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消除歧视与偏见。 3)在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贯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一方面,确认和保障主体的权利和自由是法治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权利和义务又具有一致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是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对国家权力而言,在资源分配上不能将权利分配给一部分人,义务分配给另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体而言,在行使权利时,也必须尊重他人和社会的相应权利,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2)法治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没有权利保障就没有法治,在法治社会中,权利保障原则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 第一,在立法活动中,贯彻权利保障原则是立法善良的表现,也是法治的前提。只有贯彻权利保障原则才能确保坚持立法的合宪性原则,即法律制定必须符合宪法的精神和规定,包括立法主体(或权限)的合宪性、内容(或依据)的合宪性和程序的合宪性等,这样才能确保坚持立法的科学性原则。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规则,它要为国家、社会及普通公民确立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规范的行为模式、正确的价值选择,这就必须建立在科学原则的基础之上,才能确保坚持立法的民主性原则。立法内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反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律的要义。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较长,封建专制的影响很深,民主传统比较少,公民权利意识也较差,因而在法律中就要特别强调反映民主,反对专制特权,不允许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机关侵犯人民的合法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但要使立法的内容更充分地体现民主原则,还要用其他法律将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具体化。 第二,在执法活动中,尊重和保障人权,贯彻执行权利保障原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只有贯彻权利保障原则才能确保坚持依法行政。其意义在于:首先,指导国家行政机关正确实施管理。国家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一切方面,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不按法律规则和程序办事,整个国家机器将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其后果不堪设想。只有依法行政,行政执法活动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其次,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由于执法具有主体特殊、范围广泛、活动带有强制性和主动性的特点,权力易被滥用,有可能滋生腐败,走向执法宗旨的反面。坚持执法合法性原则,既能使行政机关充分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又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第三,在司法活动中,贯彻权利保障原则,切实保障人权是法治的重要保证。只有贯彻权利保障原则才能确保坚持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实行这一原则,对于切实保障公民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惩治司法腐败行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尊严和统一,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加速实现法治,都有重要意义。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34F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