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 一一引自中共1936年《苏维埃土地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 一一引自中共1936年《苏维埃土地法》
admin
2015-08-04
43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
一一引自中共1936年《苏维埃土地法》
材料2:1931年2月,毛泽东按中央决定指示各级政府发一布告;“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_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生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
——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3: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地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引自中共中央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问题》
材料4: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引自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是党在哪一时期的土地政策?材料2对材料1在土地所有权问题上有什么改变?你认为作此改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3是党在哪一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作这一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4与材料1、2之间有什么联系?说明了什么?
(4)综观四则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是什么?
选项
答案
(1)是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材料1规定土地归苏维埃政权公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材料2改为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是党在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目的是调整阶级关系,既调动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又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3)材料4是材料1、2土地政策的继续和发展。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反封建斗争重新成为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 (4)主要依据:不同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主要任务。出发点: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借以战胜一切敌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3hT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证券交易机制设计的政策目标有哪些?其相互关系如何?
试论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与相关评价。
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列国时代,逐渐统一了北印度地区,为孔雀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的国家是()。
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共和制宪法是()。
《隆兴和议》(南京大学2011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
严复和夏曾佑在天津创办的宣传变法维新的报刊是()。
谈谈王莽的“托古改制”以及效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
【九一八事变】
随机试题
磺胺抗菌原理是抑制菌体核酸合成的哪个环节
A、白芥子B、紫苏子C、辛夷D、合欢皮E、海桐皮表面被有长茸毛的药材为()
国库券属于()。
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密度为则a的值为()。
不属于我国的学习结果分类的是()
TheBrainMostActiveDeringSleepFormanyyears,peoplebelievedthatthebrain,likethebody,restedduringsleep.After
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Internet信息服务→默认网站→属性”对话框中,不能进行的操作是(43)。
【B1】【B6】
DearSirorMadam,I’mverygladtointroducemyselftoyou.MynameisThomas.I’mstudyingintheChineseDepartmentinNo
Insomeplacesleaveswillfalloffthetreesbeforetheychangecolorsintheautumn.TheexamplethatSourwoodchangescolor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