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 1.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马路边、草坪里、高架桥下,在人行道甚至盲道上,在空地以及不空的地上,都挤满了树苗。种得如此密集,假以时日,必定树冠抵着树冠,树根连上树根,长成团结的大树。这真

admin2012-04-28  34

问题 一、注意事项
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
    1.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马路边、草坪里、高架桥下,在人行道甚至盲道上,在空地以及不空的地上,都挤满了树苗。种得如此密集,假以时日,必定树冠抵着树冠,树根连上树根,长成团结的大树。这真是个奇迹。这一切,发生在S省Q市。
   整个过程肇始于2012年2月27日Q市人民政府所发的一份通告。这份《关于在全市开展植树增绿大行动的通告》中提到,将以高水平、大规模、密种植、厚绿带、多样性、彩相宜为目标,打造春季多花、夏季多荫、秋季多果、冬季多绿的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2012年3月,Q市启动的“植树增绿”工程计划,下属五市七区2012年将投入逾40亿元,栽植景观树、更新补植行道树以及各种乔灌木1000万株,其中80%以上的任务要在5月底前完成。超过3000名工人正在Q市各地区日夜兼程地劳动。
   网上的质疑声,从2012年4月9日开始。其中引起转发、评论较多的,是网友“作业本”的一则微博,他以向Q市领导写公开信的方式,表示支持Q市种树,但更要合理地种树,希望Q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给住在Q市、喜欢Q市、热爱Q市的朋友们一个回应”。
   种树照理是好事,瞎种就变成了坏事。一个月来,市民从抱怨到调查,从打电话到写公开信,影响越来越大,渐渐让这件事成为了媒体的焦点。2012年4月19日晚,他们终于等来负责城市规划的副市长W。这一次网上交流,因为参与人数太多,一度使网络瘫痪。网络的洪流带来了暴风骤雨般的问题:树的价格是否招标?是否监督?为什么该种的地方没种,不该种的地方种了?为什么该解释的时候没解释,事大了再解释?为什么这么热衷于疯狂的运动式的种树,而且是破坏式的?……在线交流中,Q市网民向副市长抛出了全方位的犀利问题,从质疑工程规划的论证程序、树种的选择、公开听证的欠缺,到担忧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很多,但指向的是一个核心问题:这是谁的城市?是市长的城市还是市民的城市?有网友直言:Q市不是市长一个人的,Q市是属于全Q市人民的,此次植树引起市民的反弹和不满,便是忽视民众的结果。
   2.2012年4月4日,Q市网友将汇泉广场草皮被挖的图片上传至网上,直指汇泉广场草皮被挖后将被种上树木。该信息在网上迅速被各大论坛及微博转发。汇泉广场是Q市地标之一,市民说,如果“毁草种树”是事实,将毁掉0市几代人的记忆。东海路是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一条贯通新市区的东西向滨海大道,以“无敌海景”著称。这条曾经获得鲁班奖的滨海大道,多数步行道和周边的公园设计的是嵌草砖和公共绿地。“东海路的绿化并不差,再次种树增绿是否有必要?会不会影响到海滨城市的风景?”市民担忧。对于大规模种树,Q市一位规划专家担心能否成活。Q市很大一部分建立在山体、岩石之上,尤其沿海,成片的整块岩石。在岩石上种树,树木的成活率难以得到保障。2008年,0市曾引进了上百棵南方树种——香樟树。3年之后,大多数香樟树枯萎。市民说,在东海路上,行道树间距在2米左右,部分绿地种植的密度在1米左右,太密了。香港路更是在原有的行道树中间见缝插针式种植新树苗。
   多位Q市市民将新任市长Z称为“种树市长”。Z此前在莱州、潍坊工作期间,都非常重视绿化。针对40亿元种树计划,Q市网民“潘uu”向市长热线、市建委、市园林局拨打电话表达意见,但并没得到实质性回复。事后,她将经历写成文字发在网上,引发热议。“潘uu”说,作为一项公共决策,政府应该征求市民的意见。
   3.官方正面回应的积极效应迅速升温,在Q市副市长W与网民在线交流的同时和之后,网上对于此事的评论也在同步进行。“潘uu”发布长微博,其中评论称,园林局也不再沉默,公开道歉也好,政务在线沟通也罢,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关部门对这种沟通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视,Q市城乡建设委员一位工作人员在记者采访时说:“种树这是一种好事儿,我们好心在办好事儿,只是这种大规模去做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些问题存在。这个事情发生后,我们今后肯定要更好地去沟通。”
   一个Q市媒体记者的微博显示,Q市副市长W当天的工作状态,更能体现Q市官方这次正面回应之后的积极行动——他在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随即连夜召开了会议,研究如何吸纳民意、调整种树等相关事宜。
   4.“领导本身就是规划师,专业的规划师只是领导的画图员,要跟着领导的指挥棒转。”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H对记者表示,城市规划中的“长官意志”问题折射了体制之弊,是中国独特的管理体制下所出现的城市管理和规划现象。
   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城市建设看起来都是主政者的事情。书记的经验喜好、市长的胸中沟壑,都可能改变一座城市的生态。他们大笔一挥,一条地铁线便确定下来;签一个名字,一个植树大行动便宣告启动。
   “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挥手一条路,落笔一栋楼”,老百姓用这样的话来描述“政绩工程”、“首长工程”。在很多时候,规划成了画在黑板上的图画,谁都可以拿起黑板擦子,擦了重画。道理很简单,每一届政府的官员会有不同,每位官员对城市发展的不同理解会导致城市规划的连续性不能贯彻。在一些城市里,高标准的马路刚修好通车没几天就要被挖开。铺设各种管道,一条高标准的城市路面被纵横交错地开“拉链”;还有的地方,马路两边刚盖好没几年的楼房说拆就拆,因为马路又要拓宽了:甚至一些并不尽善尽美的工程在仓促之中就建成了,有的还闹成了“烂尾”工程。这些工程极大地消耗了城市资源,使城市的发展后劲受限,自然引起民众的不满,规划的权威性难免受到质疑。所以对城市规划进行立法保护,有利于保障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也有利于杜绝开发商和“长官意志”对规划的随意左右。
   5.时下在一些城市,不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市长俨然变成了“首席规划师”。有关专家指出,权力凌驾于科学之上,地方决策者的长官意志过强,导致“城市发展观”出现偏差,形成所谓的“政绩规划”,是当前规划浪费的关键原因。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D教授认为,城市规划容易出政绩,政绩驱动型的规划又难免不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比建设中的浪费要大得多。一些地方决策者也想把城市经营好,但其发展观、政绩观出现偏差,对城市的性质、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等存在认识误区,贪大求洋,而对城市的品质、品位以及市民的舒适度缺乏应有考虑。
   为了追求政绩,许多地方不顾实际,盲目跟风的现象严重。D介绍说,规划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已先后经历了几次跟风。一开始是搞开发区,一哄而上;接着搞大广场、大草坪,互相攀比:后来又搞大学城,大中城市都上马;再后来就搞国际化大都市,纷纷喊出豪言壮语;最后又搞CBD(中央商业区),连中小城市都在跟风,有的小县城规划CBD动辄就搞一两个平方公里,而国外真正国际化大都市的CBD也不过三四平方公里。前段时间流行玻璃幕墙,一些日照强烈的城市也在跟风。带来很多光污染。眼下又开始流行城市生态区建设,一挖几个平方公里的水面,号称“水生态”,其实很多地方是不切合实际的,完全没有必要。
   在一些城市,城市规划犹如某些领导手里的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为了追求政绩,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急功近利,造就了诸多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短命工程”,甚至出现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D为此深感痛心:“这样单纯为了政绩而出台的规划怎么可能会符合科学发展观呢?而且,把每个城市都弄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难以做到因地制宜,从而造成了巨大浪费!”
   “长官意志”决定城市规划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弊病。一是造成规划“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领导干部并非专家,一旦把有悖于城市科学、合理发展的个人意志强加于规划之中,所进行的规划势必是“短命规划”。二是造成规划朝令夕改。“为官一任,宏图一张”,换了一届领导就弃旧图新,抑或对规划修改一番,致使规划的稳定性丧失殆尽。
   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在城市规划中体现自己的意志和喜好,一方面说明其依法行政意识差,个人权力意识过浓;另一方面也说明少数领导干部把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加以追求,想方设法利用权力垄断规划,精心打造符合自己胃口的城建模式。
   6.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城市更新时代。由于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及其它诸多复杂的因素制约,在城市更新实践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慎重对待,其中之一便是城市规划缺乏民本意识,长官意志十分突出。
   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城市更新首次研究会上,对城市更新进行了较权威的界定:“生活于都市的人,对于自己所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通勤、通学、购物、游乐及其它生活,有各种不同的希望与不满,对于自己所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街路、公园、绿地,不良住宅区的清除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实施,尤其对于土地利用的形态或地域地区制的改善,大规模都市计划事业的实施。以便形成舒适的生活,美丽的市容等,都有很大的希望,包括有关这些都市改善,都是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将城市中不适应现代生活的区域进行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城市更新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特别是涉及到多方实际利益(包括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因此,必须持慎重、严肃的态度。否则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引发剧烈的矛盾冲突。这就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现实的、综合的、长远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路来细致权衡、研制城市更新计划。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基本蓝图与首要原则,城市更新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框架内进行。城市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连续性理所当然得到尊重和保护。可是在我国城市更新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以民为本”的基本原则未能得到有效贯彻或体现,城市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尤其是民众的参与程度明显不够。城市更新要更新什么?为什么要更新?怎样更新?涉及到更新中的各方利益(包括民众利益)怎样补偿?被拆迁人的房子尤其是住房怎样安置?更新的时间表如何确定……都应充分征求广大民众的意愿。通过多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沟通、交流与对接,规划编制主体应特别注意把握民心民意,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其需求,从而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与民众交流、对话的过程,成为对民众思想说服、引导或动员的过程,成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合理合法诉求与民众对规划理解与支持的过程。可是实际上,地方官员往往是左右编制规划的主体,领导的好恶往往成为规划编制的依据,这就必然导致另一种常见情形的发生,即领导一换,规划马上就发生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此一来就难免有这样的结果出现:规划的严肃性大打折扣,规划的约束力大大降低,规划的连续性成为空文,民众对规划的理解欠缺,民众的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映,民众上访甚至群体性上访、冲击政府机关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由于事前未做好相关工作。不少城市在更新中搞盲目拆迁,导致政府部门与市民发生口角甚至肢体冲突,矛盾激化,使政府形象受损。
   7.到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们最想看的,大概就是瓦萨沉船博物馆了,就像外国人到了北京,必定要看天安门、故宫一样。这里陈列着一艘瓦萨号古战船,它拥有当时的先进设计和装备,以及其沉没的悲剧故事,吸引了广大游客的目光。尤其是追索其失败的根源,会引起人们无限的深思。
   瓦萨号炮舰是1625年开始建造的。按原设计,它是一艘很先进的单层炮舰。可是当炮舰快要竣工时,当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得知海上强敌丹麦已经造出双层炮舰。好胜心、虚荣心冲昏了他的头脑,国王下令立即将瓦萨号改成双层战舰,不能落后于敌人。尽管当时有许多大臣劝阻说这样风险很大,但国王固执己见,听不得劝说,建设者只好违心地再加一层。1628年,战舰完工,国王率领文武大臣和数以千计的群众,在一片欢呼声中来到港口,下令战舰扬帆起航,一扬国威。谁知战舰刚开行几百米,一阵微风吹来,战舰便摇晃起来,没几下子就连人带船倾斜沉没了。这艘六层楼高,装备64门大炮、700多精美雕塑的豪华宫殿式的战舰在海底沉睡了300多年,直到1961年,瑞典政府才几经周折将其打捞上岸。也许是为了显示当年的威风,也许是要警示后人,政府耗巨资在打捞现场为沉船建了博物馆。世界各地的游客,无不叹为观止。当年瑞典国王的长官意志,虽然给后人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遗产,但其失败的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发人深省的启示:领导者,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凭兴趣和个人意志瞎指挥,必定留下巨大的隐患。瑞典国王的这种长官意志,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有这样一句名言: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的人们,二十次有十九次是要失败的。船只建造如此,城市规划亦是如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则表示,一个城市的外在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自然过程,任何人为的“大跃进”式的造城运动,最后都会失败。实践证明,自然科学也好,人文科学也罢,都有其自然的规律,历来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8.2005年10月22日的《南京晨报》中报道:“日前南京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城市规划的立法工作,明确规定重大规划要报市人大履行法律程序,审定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强调城市规划要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做到没有规划不决策,没有批准的规划不招商。”
   南京市给城市规划定规矩,戴上法律“护身符”实施保护,实属必要。城市规划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长期性、延续性、稳定性,能够传承城市的文化脉络,做到传统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结合,既继承历史又有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城市特点和公众愿望。规划应该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反复论证,博采众长,由各方面专家共同研究制订。
   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严肃性,一旦定型就需要认真对待,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更改。杜绝“长官意志”凌驾于科学规划之上,关键是要依法保护城市规划不受权力的“侵害”,减少行政特权对规划的“伤害”和干扰。南京市规定重大规划报人大审批,体现的正是城市规划的法治原则和依法办事精神,这是法治社会所必需的;而以“长官意志”决定城市规划,则是人治,显露的是对个人权力的扩张和对公权的滥用,必须摈弃。由此可以看出,南京市从法律层面规定“长官意志”从城市规划中退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从理论上讲,城市是所有市民的公共财产,每个市民都有发言权。要求城市规划公开、透明,让市民有品头论足和说“不”的权利,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在主政天津时指出,城市科学研究离开城市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叫“白研究”,因为城市科研成果绝大多数要通过城市领导的决策和工作才能体现出来。而城市领导如果离开城市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叫“瞎领导”。
   显然,城市规划是政府公共政策中的一部分,政府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一些学者看来,城市规划中的“政府失灵”既包含政府的无效干预。也包含政府的过度干预。“在规划中,要平衡好政府、投资商和公众的利益,应该坚持多方参与、公开透明的程序和办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李红玉指出,目前政府在采纳公众意见方面还有一定的随意性,公众形成的共识要想体现在规划中,目前还难以实现。
三、申论要求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做到科学规划,避免“长官意志”?
   要求:内容具体全面,措施合理可行,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一是对城市规划进行立法保护。通过依法保护城市规划不受权力的“侵害”,减少行政特权对规划的“伤害”和干扰,从而维护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连续性。 二是推进政务公开,做到广纳贤言,充分听取民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使政务公开透明,做好与群众的沟通,做到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充分体现出城市特点和公众愿望。 三是加强政务监督,严保规划科学合理。在立法保障和政务公开的基础上,要加大监督力度,通过部门内部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等途径确保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以及严肃性、长期性、稳定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3l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