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宋史.刑法志三》:“配法既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所至充斥。(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编者注),校书郎罗点言其太重,乃诏刑、寺集议奏闻。至十四年(公元1187年),未有定论。其后臣僚议,以为:若止居役,不离乡井,则几惠奸,不足以惩恶;若尽用
《宋史.刑法志三》:“配法既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所至充斥。(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编者注),校书郎罗点言其太重,乃诏刑、寺集议奏闻。至十四年(公元1187年),未有定论。其后臣僚议,以为:若止居役,不离乡井,则几惠奸,不足以惩恶;若尽用
admin
2019-02-26
60
问题
《宋史.刑法志三》:“配法既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所至充斥。(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编者注),校书郎罗点言其太重,乃诏刑、寺集议奏闻。至十四年(公元1187年),未有定论。其后臣僚议,以为:若止居役,不离乡井,则几惠奸,不足以惩恶;若尽用配法,不恤黥刺,则面目一坏,谁复顾藉?强民适长威力,有过无由自新。”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宋朝何种刑罚制度?该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选项
答案
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宋朝的刺配刑。刺配刑就是将杖刑、配役、刺面三种刑罚施加于一人的复合刑罚。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47H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哪些属于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的诉愿权包括()。
法律责任的特点是()。
在我国,根据公民结社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
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废除井田制,确认土地私有制。商鞅的这一行为反映了
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宋史·刑法志一》:“熙宁四年,立《盗贼重法》。凡劫盗罪当死者,籍其家赀以赏告人,妻子编置千里……虽非重法之地,而囊橐重法之人,以重法论……若复杀官吏,及累杀三人,焚舍屋百间,或群行州县之内,劫
《宋史.刑法志三》:“配法既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所至充斥。(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编者注),校书郎罗点言其太重,乃诏刑、寺集议奏闻。至十四年(公元1187年),未有定论。其后臣僚议,以为:若止居役,不离乡井,则几惠奸,不足以惩恶;若尽用
《宋史.刑法志三》:“徒、流折杖之法,禁纲加密,良民偶有抵冒,致伤肌体,为终身之辱;愚顽之徒,虽一时创痛,而终无愧耻。若使情理轻者复古居作之法,遇赦第减月日,使良善者知改过自新,凶顽者有所拘系。”沈家本《刑法分考》:“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
《宋史.刑法志三》:“(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编者注),令杀人无证、尸不经验之狱,具案奏裁,委提刑审问。如有可疑及翻异,从本司差官重勘,案成上本路,移他监司审定,具案闻奏。否则监司再遣官勘之,又不伏,复奏取旨。先是,有司建议:外路狱三经翻异,在
随机试题
甲与乙对一古董所有权发生争议诉至法院。诉讼过程中,丙声称古董属自己所有,主张对古董的所有权。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卷三2009年真题试卷第39题)
规划衔接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监理工程师对设计施工图的审核重点是()。
招标文件应对专用条款中的主要内容做出实质性规定,使投标方能够做出正确的()。
开工前施工技术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下列关于资产评估师执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中国儒家十三经之首的“易经”是最古老的系统思维方法,建立最早的模型与演绎方法,周易成为中医学的整体观与器官机能整合的理论基础,在古代希腊则有非加和性整体概念,但西医以分解和还原论方法占主导地位,现代西方心身医学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物”综合医学模式兴起,开启了
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西方新闻媒体在处理事故类新闻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模式:在披露事故发生细节的同时,重点表明消息来源或者证据,同时还要有提示性的语言,说明这些信息只是在某个阶段,来自某些部门或者个人的意见。从表面上来看,新闻媒体这样做似乎是画蛇添足,但在不了解事实真相
下列选项中,有权提出违宪审查要求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