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次兴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宋朝官学制度有哪些特点?

admin2020-04-30  31

问题 北宋“三次兴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宋朝官学制度有哪些特点?

选项

答案 (1)北宋三次兴学的具体内容是:①第一次兴学:宋仁宗庆历四年,由范仲淹主持,史称“庆历兴学”。第一,普遍设立地官学。规定应试科举的士人须在学校习业300日,方许应举。进而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第二,改革科举考试。停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诗赋和经学。明法科试断案,重视实践能力。第三,创建太学。将胡瑗的“苏湖教学法”引进太学,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批判。庆历新政实施不过一年多,便在旧官僚权责集团的强烈反对下失败,兴学也告夭折。但它促成了宋代学校教育的兴起,且其余波荡漾不息。②第二次兴学:宋神宗熙宁年间,由王安石主持,史称“熙宁兴学”。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三舍法是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依据成绩依次升舍的制度。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一是设置学官全权负责管理当地交友,地方当局不得随意干预学校事务。二是朝廷为地方学校拔充学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县学校的维持提供了保障。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为了统一经学,熙宁六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修撰《诗》《书》《礼》三经义。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熙宁兴学也同样因为王安石被逐出朝廷而半途夭折,但是它将北宋教育事业推进了一大步,并对后来的兴学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③第三次兴学:宋徽末崇宁年间,由蔡京主持,史称“崇宁兴学”。第一,在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官学。第二,建立县、州、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县学考生考试升州学,州学学生再根据成绩升入太学的不同舍,成绩上者升上舍,中者升下等上舍,下者升内舍,其余升外舍。这种学制系统对元、明、清的学校影响深远。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崇宁时期的画学是中国古代唯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这是对取士制度的重大改革。北宋以上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北宋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前两次,这三次兴学是对北宋文教政策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 (2)宋朝官学制度的特点:①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备。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了专门教育行政管理机构;②官学类型多样化;③中央官学的等级限制放宽;④学田制度的确立。这一制度为后来的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4GM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