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简述知识经济和法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简述知识经济和法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admin
2016-07-11
20
问题
简述知识经济和法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选项
答案
知识经济与法治文明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两大支柱,是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它们犹如两个车轮,推动着时代前进。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知识经济离开法治文明,如同法治文明离开知识经济一样,都是不可想象的。 (1)法治文明对知识经济的作用 ①法治文明是知识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中介。任何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或者说知识经济运行的机制,都必须通过反映法治文明的知识产权这一中介。 ②法治文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知识是靠人来获取与运用的,而人的积极性、进取性及其各项素质,都与法治文明有直接联系。 ③法治文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保障。知识经济也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运行的,离不开有序的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2)知识经济对法治文明的作用 ①知识经济导致法律内容的扩大与更新。知识经济是新的经济形态,必然出现新的社会关系或改变原来某些社会关系,而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并因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划分不同的法律部门;在新的社会关系面前,法律的调整范围必须扩大,内容必须更新。 ②知识经济导致人们观念的变化和更新,其中当然包括法学观念的变化与更新,特别是法学基本概念的变化与更新。 ③知识经济导致法学方法论的更新。知识经济对法学方法论必然要产生极大影响。总之,知识经济对法治文明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全方位的,我们必须面对这种未来,把挑战与机遇结合起来,使法治文明在21世纪大放异彩!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4Gn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主观题试卷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主观题试卷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人们法院判决,可以从应负法律责任的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费用有( )。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索赔期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年内。
甲某2006年大学毕业到A公司工作,双方于2006年5月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甲的工资为每月3000元,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期工资为2500元,合同期限为两年。2007年甲某被公司选中参加了某特殊职业技能培训,为此公司花费培训费5000元,甲某参加培训的
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来确定。
建立相应组织、配置战略资源、设置行政支持系统,这是在进行企业战略的()。
唐某作为发明人,依法应享有哪些权利?甲公司在未获得专利前,与乙公司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是否有效?如甲乙双方因此合同发生纠纷,应如何适用有关法律?
若甲公司在贷款和合同欠款到期之前,未告知抵押权人(银行和乙公司)便将汽车转让给丙公司,则银行和乙公司有何权利?若该汽车在运输途中翻下山崖,则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和乙公司应当如何实现自己的抵押权?
若甲公司在贷款和合同欠款到期之前,未告知抵押权人(银行和乙公司)便将汽车转让给丙公司,则银行和乙公司有何权利?若银行的贷款到期日在乙公司的合同价款到期日之后,则乙公司是否有权就汽车行使抵押权?如果可以,怎样行使?
星星商场规定其下属的百货、家电、食品等承包组对外开展业务可以使用星星商场的名义和公章,但发生的债权债务概与商场无关。2002年11月2日,该商场百货组以星星商场的名义,与丰华服装厂签订一份购买5万件服装的合同,合同约定由百货组自行提货,签约后6个月内一次性
如果一审宣判后,张某对刑事部分不服提出上诉,王某对民事部分不服提出上诉,第二审法院在审理中发现本案的刑事部分和附带民事部分认定事实都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应当如何处理?如果法院受理了附带民事诉讼,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相关规定,对一审过
随机试题
下列生活现象与其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纤维粉尘是指纵横径之比为()
男性,28岁,自诉突然心慌、胸闷,听诊心率200次/分,心律齐,血压正常。
小儿,10个月,面黄来诊,诊断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下述处理哪项是不必要的
国内将房地产经纪人员分为()。[2009年考试真题]
高老师每节课都做了充分准备,即便是非常熟悉的一节课,也会认真备课,并根据教授班级的特点做出调整,学生交的作业也总是尽量当天批改完。关于高老师的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年份中,国家电网公司并网机组总上网电量同比增速最快的是()。
《中华民国约法》指的是()。
MT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1980年该公司占据全球的机械设备市场份额的50%,但公司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来自日本KIKO公司的竞争;二是美元的汇率变化。20世纪60年代,KIKO公司只有很小的海外市场,但整个70年代,借助日本出众的劳动生产率,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