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上限效果”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个假说?
“上限效果”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个假说?
admin
2019-11-15
42
问题
“上限效果”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个假说?
选项
答案
(1)“上限效果”假说的含义 “上限效果”假说是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的。这个假说的观点是: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饱和点)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活动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得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瑷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这个假说意味着,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活动的结果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艾蒂玛等人为“上限效果”假说提出了三条论据: ①信息源的性质决定的“上限”。换句话说,大众传播传达的不是“高、精、尖”的知识,而是某一范围、某种程度的“一般”知识,无论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不可能从大众传播中得到超出这个程序或范围的知识。 ②受众本身具有的“上限”。受众中的“先驱部分”(即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在感受到自己的某种知识已经充足的时候,就会自动减慢或停止对这种知识的追求。 ③现有知识已经达到“上限”。即如果受众个人的知识程度已经高于大众传播的内容,他们便不会再通过大众传播去寻求知识。 (2)对“上限效果”假说的评价 艾蒂玛等人所指出的“上限”在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过程中是存在的,但是在人的一生追求知识的总过程中,这个“上限”是否存在则是个疑问。因为,尽管个人对特定知识追求在一定阶段上会出现“饱和”或知识量增加的停顿,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就会开始对新知识的追求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必须带来知识总量的增加。 此外,考虑到知识的老化和更新的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即使后来在某个“上限”赶上了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这种知识的实际价值也早已大大打了折扣。因此,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知识平均化”效果可以消除社会“知沟”,实现普遍社会平等的观念是很幼稚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4Jh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言的()和语言的()。
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的产生和演进为先决条件的。
英语中出现的国际音标跟汉语中出现的国际音标有许多差异,所以它们是不同种类的语音符号。()
社会的接触带来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带来语言的趋同。()
用国际音标标写从“一”到“十”的自然数,用五度法标调值。(福建师范大学考研试题)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是_____。
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视听法。()
洛克《政府论》首先提出分权原则,即行政、外交与立法权分立。后来孟德斯鸠诠释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认识的变化?(武汉大学2015)
随机试题
年终,应将_________账户的余额转入“结余”账户的贷方
高压发生器的作用不包括
劳动卫生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下列哪种做法符合《公务员法》的规定?()(司考2006.2.4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用于房地产开发的,须根据()下达的控制指标,拟订年度出让土地使用权总面积方案。
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方法有FMEA()等。
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是()。
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个体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总和的素硅是()。
在待排序的元素序列基本有序的前提下,效率最高的排序方法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