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刑事二审中的全面审查原则。

admin2023-02-02  26

问题 试述刑事二审中的全面审查原则。

选项

答案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22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二审全面审查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我国长期以来所奉行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等诉讼理念的基础之上的。二审程序存在的合理根据在于为控辩双方再次提供法律救济的机会。但是,从公认的现代诉讼原理和理念上看,二审中的全面审查原则,不仅违背了刑事诉讼中控审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审判的中立性,而且也必将造成诉讼拖延和诉讼效率的下降。因为,基于全面审查原则的要求,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可以不受诉讼请求的限制,法官既可以审查当事人或者检察院已上诉、抗诉的部分,又可以审查他们没有上诉、抗诉的部分,特别是在共同诉讼或共同犯罪案件中,法官在审查已上诉和被抗诉的当事人,还要审查未上诉和未被抗诉的当事人。 显然,这时的法官已不仅仅是案件的裁判者,而是还有可能成为事实上的追诉官员。这种控、审不分的状况,不仅不利于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也使得二审程序有违司法权的被动性和审判的中立性,破坏诉讼中的三角形诉讼结构。而法院一旦偏离了其中立性,保证对案件的真实和公正裁判将无从谈起。并且,从诉讼经济的原则分析,在上诉审程序中,如果允许法官审理争端双方没有异议的部分,虽然有可能降低道德错误成本,但多余的审查不仅浪费了二审法院宝贵的时间、人力、物力等,也使得二审裁判因无法及时作出而背离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从法院审判的任务来讲,其任务就是解决纠纷、裁决矛盾。如果重新审理当事人没有异议的部分,就会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 在二审程序中,法官通过全面审查,也许对案情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但并不必然能做出比一审更正确的判决,尤其是对上诉或抗诉中未提出部分进行裁决,出错的机会可能更大。从主观方面来说,法官的“全面审查”不仅有可能使其对案件有一个先人为主的认识,而且往往使作为裁判者的法官承担了其不应承担的控诉职能。这不仅对于公正裁判的作出是十分危险的,也是不适当的。只有把法官的审查范围严格限定在纠纷双方的诉讼请求之内,才能使法官最大限度地避免偏见、预断等主观方面的缺陷,从而作出更公正的判决。从客观方面来说,我国二审法院的审理方式制约着对案件事实真相的发现。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对检察机关抗诉的案件直接开庭审理外,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开庭审理。尽管二审法院在不开庭的情况下,可以对被告人进行讯问,也可以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但其工作的重心主要还是阅卷。这种没有控辩双方参与的书面审,使得法官即使进行全面审查,也很难发现一审判决的错误。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刑事二审程序中的全面审查原则进行修正,即对于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案件,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应当严格地限制在抗诉的范围之内。对于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如果被告人并没有说明理由,而仅仅是对一审法院所作的判决表示不服,则二审法院可以依职权进行审查。如果被告方明确提出了上诉的理由,则二审法院也应当受上诉理由的限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4zP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