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被抓回。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卷二—2,单)
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被抓回。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卷二—2,单)
admin
2014-04-02
52
问题
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被抓回。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卷二—2,单)
选项
A、甲主观上是过失,乙是故意
B、甲、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犯
C、甲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D、乙不构成脱逃罪
答案
A
解析
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导致犯罪嫌疑人脱逃,应该说甲主观上不是希望或者放任犯罪嫌疑人脱逃,主观上不存在故意的心态。但甲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可能性,因为行为人擅离职守的行为违反了工作规则,而工作规则制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防范危害结果的出现,从这一意义上看,甲主观上具有过失。甲的行为成立《刑法》第400条第2款的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乙脱逃的行为当然是故意的,成立脱逃罪。需要指出的是,乙的行为不仅仅成立脱逃罪,而且是犯罪既遂。脱逃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脱离了司法机关的控制就属于犯罪既遂,即使是事后被抓获,也不改变行为属于犯罪既遂这一性质。根据《刑法》第25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本案中,两行为人一个主观上是故意,一个是过失,故二者不成立共同犯罪。本题答案为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5Ot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法治、法制问题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下列有关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李某经镇政府有关领导批准,在一道路旁搭建了一个临时修理部,后李某未经批准擅自将临时修理部改造为一个水泥楼房。城管所两次发出限期拆除通知,李某均不执行。城管所工作人员王某和张某在未通知李某的情形下于下班时间强行将房屋屋顶拆除,致使李某屋内的许多电器被损坏。李
李某经镇政府有关领导批准,在一道路旁搭建了一个临时修理部,后李某未经批准擅自将临时修理部改造为一个水泥楼房。城管所两次发出限期拆除通知,李某均不执行。城管所工作人员王某和张某在未通知李某的情形下于下班时间强行将房屋屋顶拆除,致使李某屋内的许多电器被损坏。李
某县公安局协助某乡政府强制收取农业提留,并对该乡拒不交纳提留的30户农民处以总额1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处罚决定是以某县公安局、某乡人民政府、某乡党委3家名义作出的,如农民要求国家赔偿,可以向下列哪些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钦定宪法大纲》是在“预备立宪”活动中,由“宪政编查馆”编订,清政府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一个宪法性文件。其基本特点是:()
王三开,某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因严重违纪被免除职务,后又经法定程序被任命为法官,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厦门海关认定吴某船上运输的货物无合法证明构成走私,对吴某给予行政处罚。吴某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向法院提供了包括新加坡某公司出具的其购货证明等有关证据。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细心照顾患病丈夫张某10年的妻子李某,因实在忍受不了脾气暴躁的张某的长期虐待,在一次张某拿着榔头追打她的过程中,从张某手里夺过榔头将其活活打死,随后投案自首。当地乡邻闻讯后联名请求司法机关对李某从轻处理。最后法院根据事实和违法情节综合考虑,以故意杀人罪判处
张某在火车站候车室窃得某人一提包,到僻静处打开一看,里面没有钱财,却有手枪一支,子弹若干发,张某便将枪支、子弹放回包内,然后藏于家中。张某行为的认定,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关于运动中的合理呼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直肠肛管周围脓肿B.环状痔C.直肠脱垂D.内痔E.外痔排便时脱出肛门,需用手指推才能还纳的圆形肿物是()
能引起四环素牙的药物是
A.自体移植B.同种同基因移植C.同种异基因移植D.异种移植E.骨髓移植异卵双生子之间的移植称为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之一是()。
甲公司2×18年财务报表于2×19年4月30日批准报出,2×18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19年5月31日完成,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生产的产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适用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即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然后按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返还70%。2×18
劳动争议分为个别争议、集体争议和团体争议。其中个别争议是指职工一方人数(),争议标的不同并由职工直接提出申诉的劳动争议。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戴伟吃过奶制食品后几乎没有患过胃病。仅仅因为他吃过奶制食品后偶尔出现胃疼,就断定他对奶制食品过敏是没有道理的。上述论证与以下哪项论证的推理最为类似?
Bequietand______yourwork.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