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2007/2/9)
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2007/2/9)
admin
2021-01-31
76
问题
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2007/2/9)
选项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答案
C
解析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经验法则:看一头:一头有违章;再看一尾:一尾有死亡;再看死因:死亡因逃逸(不救助)。即:因逃逸致人死亡=交通肇事(不一定构成基本犯)+不作为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主观上:只需知道发生交通肇事即可,无需明知被害人是否死亡。
A选项,逃选行为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即不接受法律处理。本项中行为人离开现场“逃往公安机关自首”,不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行为不属“逃逸”。属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
B选项,逃逸“致人死亡”要求被害人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本项中被害人当场死亡,死亡结果非因逃选导致,不符合对因果关系的限定。属交通肇事后逃逸。
C选项,主观上只要求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并不要求明知被害人当时未死亡。本项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条件。属因逃逸致人死亡。
D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可认为是故意杀人罪的提示规定。行为人客观上隐藏或者遗弃被害人,降低其救助可能性,可评价为“杀人”或“伤害”。主观上有放任或希望其死亡的意图,可认为是间接故意甚至直接故意,符合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的构成条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5kr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15周岁的甲意图盗窃,17周岁的乙对此知情,仍应甲的要求为其配置万能钥匙。甲用乙配置的钥匙,盗窃他人财物3万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丙。乙收钱后找到丁给其2万元让丁“教训”丙。后甲又反悔便告知乙取消行动。乙说:“知道了”,但未转告丁。丁仍按照原计划将丙打成重伤。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民警甲在夜间巡逻期间,见一货车停放在路边,但是驾驶室内并没有人,甲觉得可疑便上车去搜查。恰好货车司机乙回来,因为夜黑没有看清甲的警服,误以为是偷车的,便手持木棒向其挥过去喝令甲下车。甲却误以为乙是犯罪分子偷袭,情急之下开枪将乙打死。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
下列哪些情形应当数罪并罚?()
关于主犯和首要分子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下列哪一主体不能构成单位犯罪?()
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刑法》第72条规定的缓刑条件,因而应当宣告缓刑的对象是:()
关于量刑情节,下列哪一说法错误的?()
下列哪些法律行为还需要其他法律事实,才能导致有关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随机试题
A.泻水逐饮,消肿散结B.泻下逐水,破血消癥C.泻下,逐水,去积,杀虫D.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E.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
Wetendtonoticethetimesthatsomethingremarkableoccurred,whileignoringallthetime________thatnothingremarkablehappe
八纲中的虚实辨证是辨别疾病的
女性,38岁,未婚。因怕热、多汗消瘦2月余来诊。体检:甲状腺I度肿大,杂音(一),心率120次/min,律齐。甲状腺吸碘率:3小时36%;24小时90%。此时最佳处理为
胞宫的功能是
某股份有限公司普通股现行市价为每股20元,现准备增发60000股,预计筹资费用率为5%,第一年发放股利为每股2元,以后每年股利增长率为6%。试计算该公司本次增发普通股的资金成本为()。
真理的相对性通常也称作相对真理,人们在任何特定历史条件下都不能获得真正的真理,真理是不可知的。()
[*]
Bysomeestimates,thereareasmanyas12millionillegalimmigrantsintheUnitedStates,toilinginfarmfields,restaurantk
PepperSchwartzputsherpersonalaffairsintoherbookbecausetheyare__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