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甲为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彩视作品的DVD出售,销售金额4万元,获纯利润3万余元。这批DVD因质量太差导致他人在播放时经常死机。对甲的行为应定为( )。(2011年单选16)
甲为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彩视作品的DVD出售,销售金额4万元,获纯利润3万余元。这批DVD因质量太差导致他人在播放时经常死机。对甲的行为应定为( )。(2011年单选16)
admin
2017-06-14
68
问题
甲为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彩视作品的DVD出售,销售金额4万元,获纯利润3万余元。这批DVD因质量太差导致他人在播放时经常死机。对甲的行为应定为( )。(2011年单选16)
选项
A、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B、侵犯著作权罪
C、非法经营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答案
B
解析
侵犯著作权罪(《刑法》第217条),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或者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甲为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影视作品的DVD出售,获纯利润3万余元(违法数额达到较大),故构成侵犯著作权罪。注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构成侵犯著作权罪,违法所得数额达到3万元才可。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明知是侵权复制品而故意销售,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行为。甲的出售行为是甲侵犯著作权罪的后续行为,已在侵权著作权罪进行评价,不单独定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也规定,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又销售该侵权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只定侵犯著作权罪,不实行数罪并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出版、印刷、复制、发行本解释第1条至第10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出版物,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225条第(三)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据此,若能以侵犯著作权罪定罪处罚的,小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甲的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故排除C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140条),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行为。甲的销售金额仅达4万元,故从销售数额看,甲的行为不可能构成此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5oC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张某花费6000元从一人贩子手中收买了妇女钟某,并强行与钟某发生了性关系。对张某的行为应()。
甲与乙订立一房屋买卖合同,规定如果甲今年年底出国,甲就把房屋卖给乙。当事人在该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的条件是( )。
甲因犯盗窃罪于1998年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00年5月刑满释放。2005年3月17日晚上,甲潜入乙的家中,被发现后携所窃挎包一个(内有数码相机一部,物品价值人民币1500元)逃跑,乙紧追不舍,无奈之下甲将挎包扔到路边,乙见状将包捡回。甲见路边有一辆未熄
根据刑法,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下列哪种人可以免除报告义务?()
根据《刑法》第2条的规定,我国刑法的具体任务包括()。
甲了解到孙某、李某之间有矛盾,便找到李某,谎称自己受孙某所托要求李某拿出1万元,否则将找人打李某。李某害怕,就拿出1万元,让甲交给孙某,甲将钱据为己有。甲的行为构成()
甲开枪射杀乙,第一枪未击中,开第二枪时因惧怕承担法律责任遂停止射击。甲的行为()。
某矿井在开采中瓦斯浓度超标,工人向矿主反映。矿主拒绝解决问题,并威胁不干活即开除,要求工人继续采矿,致3人窒息死亡,5人重伤。该矿主的行为应定为()。(2010年单选15)
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代理的情形是
某医院在一次优生优育的图片展览中,展出了某一性病患者的照片,并在说明中用推断性的语言表述该患者系性生活不检点所致。虽然患者眼部被遮,也未署名,但有些观众仍能辨认出该患者是谁。患者得知这一情况后精神压力过大,悬梁自尽。为此,患者亲属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医院。
随机试题
下列不属于绩效管理的作用的是【】
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某项工作由指定分包商负责实施由( )规定。
国家计量规范规定不宜计量的措施项目费的通用计算方法是()。
下列有关经济效果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中国哲学的历史陈述不正确的是:
道德风险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口号的是()。
以下对清政府宣布的预备立宪的叙述正确的是()
已知f(x)是连续函数,且f(1)=1,f(0)=0,f′(x)=arctan(x一1)2,计算
A、Tointroducemoreinvestment.B、Toenhancetherelationshipbetweentwocities.C、Toencouragetwocitiestoexchangeexperie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