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扩散:是指一种物质的分子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最后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现象生动地证明,无论是哪一种形态的物质,它们的分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当它们互相接触的时候,彼此就要扩散到对方当中去。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扩散也加快。根据以上定义
扩散:是指一种物质的分子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最后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现象生动地证明,无论是哪一种形态的物质,它们的分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当它们互相接触的时候,彼此就要扩散到对方当中去。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扩散也加快。根据以上定义
admin
2013-09-15
78
问题
扩散:是指一种物质的分子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最后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现象生动地证明,无论是哪一种形态的物质,它们的分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当它们互相接触的时候,彼此就要扩散到对方当中去。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扩散也加快。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扩散的是( )。
选项
A、春风杨柳万千条
B、夏日炎炎似火烧
C、金秋桂花遍地香
D、寒冬北国白雪飘
答案
C
解析
扩散的定义中强调的是“分子”的分散运动。A项中的“杨棚,”,D项中的“白雪”都不属于分子的范畴。B项描述的对象是温度,也不是分子。只有C项中的“桂花香”是由于分子扩散产生的。举个例子:在烹调的过程中,饭菜的分子有一部分被蒸发到空气中。渐渐地向四面八方运动,当这些气味分子进入鼻腔后,我们就闻到香味了。这个过程叫做扩散现象。正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帮助人们闻到了各种气味。同时我们发现,在热锅中加入油,会马上闻到油香味,这正是因为高温使分子扩散加快,符合定义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扩散也加快”的特征。故本题答案为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8r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选调生分类
0
行测
选调生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全省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为3388.3亿美元,同比下降13.6%,其中出口1992.4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6.3%;进口1395.9亿美元,下降9.5%。全年贸易顺差596.5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8.8%。12月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全省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为3388.3亿美元,同比下降13.6%,其中出口1992.4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6.3%;进口1395.9亿美元,下降9.5%。全年贸易顺差596.5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8.8%。12月
A、 B、 C、 D、 A观察图形可以发现,一个“工”字型等于两个“十”字型,将“工”字型代换为“十”字后可得每个图形均含14个“十”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
我国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
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趋避冲突的是()。
A、 B、 C、 D、 CA项左侧面对角线方向错误;B项上底面斜线位置错误;D项正面图形和上底面不可能相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从1,2,3,4,…,2007中取N个不同的数,其中任意三个数的和能被15整除。则N最大为()。
A、 B、 C、 D、 B每一行前两个图形外部线条相加去异存同得到第三个图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在一次围棋比赛中。参赛选手陈华不时地挤捏指关节,发出的声响干扰了对手的思考。在比赛封盘间歇时,裁判警告陈华:如果再次在比赛中挤捏指关节并发出声响,将判其违规。对此,陈华反驳说,他挤捏指关节是习惯性动作,并不是故意的,因此,不应被判违规。以下哪项如果成立,最
随机试题
患者,男性,69岁。肝癌晚期,呼之不应,心率40次/分,血压40/20mmHg,呼吸微弱,此期属于
密度=样地内某物种个体数量/样地面积。()
A.血链球菌B.轻链球菌C.变形链球菌D.乳杆菌E.放线菌龈下菌群和根面龋中最常发现的细菌是
A、硫酸奎宁B、硫酸阿托品C、盐酸麻黄碱D、盐酸吗啡E、硝酸士的宁Vitaili反应使用( )。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的缺点是()。
某企业生产车间的生产线,由于长年磨损,某些零件毁坏,为了维持设备的性能,打算对生产线进行修理,已知修理维修费共计5000元,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那么会计人员对此的处理应该是( )。
下列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中,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有( )。
近年来,“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不仅为学术界所接受,而且已成为社会各界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流认识。“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万民法
题基于如下所示的树林:该树林对应的二叉树的根结点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