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原因、内容和结果。
简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原因、内容和结果。
admin
2019-04-17
76
问题
简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原因、内容和结果。
选项
答案
(1)原因:第一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尚未被扑灭时,意大利部分农民开始酝酿争取土地的斗争。当时土地的集中和农民破产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失地的农民迫切要求重新获得土地,到处都有要求把侵占土地分给贫苦农民的标语。在这种斗争形势下,罗马统治阶级内部有些人认为在不损害大奴隶主经济的条件下,可以收回一部分公有土地,把它划成小块分给破产的农民。提比略.格拉古基于这种想法提出了他的土地方案,由于他的行动符合广大贫民的要求,因此他很快成为这次运动的领导者,被选为保民官。 (2)内容:公元前133年,提比略就任后随即提出土地改革法案。法案规定任何人占有公有地不得超过500尤格。每家不得超过1000尤格,超过限度的土地由国家收回,把它划为30尤格的份地分给无地的公民,世袭使用,不能出卖或转让。提比略还建议设立一个由公民会议选出的三人委员会处理有关收回和分配土地的一切问题。这个法案提出后,元老贵族们极力反对,寻找理由发动进攻,杀害了提比略及其拥护者。 公元前123年,盖约.格拉古当选为保民官。在贫苦农民的坚决支持下,他恢复了提比略的法案,并实行了粮食法,规定国库应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把粮食卖给城市贫民;为了争取骑士的支持,盖约提出了审判法,取消以前元老担任法官的权力,将此权力授予骑士。此外,他还提出设置移民地的法案以及筑路法、包税法(把亚细亚行省的包税权交给骑士)等,这些法案使罗马的民主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公元前122年,盖约又当选为保民官,为获得整个意大利人的支持,他提出给予被征服的意大利人以公民权的法案。这一法案遭到元老贵族的反对,双方发生冲突,盖约及其拥护者三千人惨遭杀害。 (3)结果:格拉古兄弟企图通过限制占有公有地和分配一些土地给农民的办法来保存小土地所有者,从而为罗马保持一支继续扩张的武装力量。但当时奴隶制经济已经充分发展,大地产方兴未艾,高利贷甚为盛行,这些因素决定小农经济必然处在不断分化和破产的过程中,因此,改革不可能成功。 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就使改革必然局限在奴隶主阶级允许的范围之内,而握有国家政权的元老贵族派,他们的力量强于改革派,所以改革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盖约.格拉古死后不久,罗马通过了允许出卖份地的法案,平民又丧失了一切,公民和士兵的人数更加减少了,奴隶制的发展和农民的破产仍在进行,罗马的阶级斗争也更趋激烈。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CP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扎吉尔制度】
【哥穆尔卡改革】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商业战争】
试析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清华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
从洋务运动“先军工后民用”的特点,简述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南开大学2014年中国历史真题)
简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就与影响。(苏州大学2014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论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术贡献以及对清代学术发展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通史真题)
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
随机试题
近端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约占Na+滤过量的()。
到期一次还本法适用于()的贷款。
2013年8月8日,甲、乙、丙、丁共同出资设立了A有限责任公司(简称“A公司”)。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事项未做规定。2014年6月8日,甲与戊订立合同,约定将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权以2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戊。甲于同日分别向乙、丙、丁发短信,告知拟转让股权给戊以及转
公平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实现。
再写实的绘画也不可能像照相机那样如实地还原景象。诚然,摄影者对拍摄对象会有所取舍,观看者则根据自己的________从中获得自以为有趣的信息。观看者对于信息的关注与选择,往往与拍摄者的愿望大异其趣,有时摄影者作为画面的主体呈现给人的,观看者却_______
1818年前纽约市规定,所有买卖的鱼油都需要经过检查同时缴纳每桶25美元的检查费。一天,鱼油商人买了三桶鲸鱼油,打算把鲸鱼油制成蜡烛出售,鱼油检查员发现这些鲸鱼油根本没经过检查,根据鱼油法案,该商人需要接受检查并缴费,但该商人声称鲸鱼油不是鱼油,拒绝缴费,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负责数据模式定义的语言是
设某棵树的度为3,其中度为3、1、0的结点个数分别为3、4、15。则该树中总结点数为
防止软盘感染病毒的有效方法是______。
Wheredoestheconversationmostprobablytakeplac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