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投入多少研发经费并不重要,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在颠覆性创意上的花费,那跟维护老的想法并非一回事。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公司将大部分研发经费用于改进原有产品,以使其更便宜、更易操控、速度更快或者拥有更多功能,而不是用来寻找或开发一种能够带来更高回报率的颠覆性

admin2022-07-22  10

问题 一家公司投入多少研发经费并不重要,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在颠覆性创意上的花费,那跟维护老的想法并非一回事。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公司将大部分研发经费用于改进原有产品,以使其更便宜、更易操控、速度更快或者拥有更多功能,而不是用来寻找或开发一种能够带来更高回报率的颠覆性技术。如今人们对创新的呼声非常大,不幸的是,尽管公司在这方面投入巨资,可大多数“创新”却名不副实,这也是那些公司无法发展的原因所在。柯达公司就是一个例子。柯达发明了业余摄影技术,其廉价的相机、胶卷以及相纸产品改变了人们的摄影观念,公司也因此实现了数十年的收益增长。随着业余摄影迈向数码技术,胶卷不再被需要,照片冲印也变少了,甚至连相机热卖的景象也消失了。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数码摄影技术也是柯达发明的!柯达首创了这项技术,并首次将之投入使用,但没有真正将它推向市场,他们担心这会和胶卷业务自相残杀。为了维护和扩大原有业务,柯达将数码摄影技术授权给相机厂商,放弃了相关研发投入,将重点放回到公司的核心业务上。柯达继续让胶卷技术变得更好、更快以及更便宜,直到没人再关心。
当然,柯达并不是第一家落入这个陷阱的公司。施乐发明了桌面出版技术,却让苹果、Wintel联盟(微软+英特尔)厂商和惠普的打印机抢去市场,因为该公司将重点放在了维护和扩大其原有的复印机业务上。桌面出版设备上没有点击计数器,施乐不知道该如何拿它来赚钱,于是该公司把这项技术授权给了其他厂商。在输给AutoCAD之前,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业务几乎是由数字设备公司(DEC)创造并垄断的。西尔斯公司(Sears)通过商品目录发明了邮购业务,而这个市场现在由亚马逊(Amazon)统领。
不幸的是,几乎没有哪家公司逃脱了这种向新技术转变时的下坡路。那些曾经拥有很高市场份额的公司,或许挣到过很多钱,却常常无法免于失败的命运,因为它们总是把经费用于研发更好、更快以及更便宜的产品,而不是真正用于创新。
问题:
结合案例。讨论如何才能激发和培育创新?

选项

答案创新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创新工作作为管理的职能表现在它本身就是管理工作的一个环节,它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活动。激发和培育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敢于破旧取新。企业创新应果断舍弃不合时宜的旧产品、旧理念、过时技术,大胆尝试新技术、接受新思路。施乐发明了桌面出版技术,却将重点放在了维护和扩大其原有的复印机业务上,让苹果、wintel联盟厂商和惠普的打印机抢去市场,便是没有果断放弃旧业务。 (2)把握行业发展规律,预见发展方向。企业管理者需要对时代发展、产业发展规律有充分把握,有预见性地组织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时将新产品占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柯达公司虽然预见了业余摄影的趋势,但没有预见数码相机的广阔前景,最终在数码相机行业落伍。 (3)配套服务组织。企业进行创新,需要在战略目标上进行调整,战略目标的调整必然导致组织结构的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对创新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包括调整组织结构以鼓励员工发挥创造性、投入相应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等。 (4)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管理人员必须自觉地带头创新,并努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和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组织成员进行创新。 (5)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有过”的新观念,使每一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 (6)制定有弹性的计划。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规则,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计划外占用,因此,创新要求组织的计划必须具有弹性,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 (7)正确地对待失败。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失败的过程。创新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创新的组织者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只有认识到失败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需的,管理人员才可能允许失败,支持失败,甚至鼓励失败。 (8)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要激发每个人的创新热情,还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惩制度。促进创新的奖酬制度至少要符合下述条件: ①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 ②奖励不能视作“不犯错误的报酬”,而应是对特殊贡献甚至是对希望作出特殊贡献的努力的报酬。 ③奖励的对象包括成功者和努力者。 ④奖励制度要既能促进内部之竞争,又能保证成员间的合作。 (9)营造企业创新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产生企业凝聚力、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发展活动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创建企业文化时要抓准企业宗旨和企业精神的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Y1i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