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为方针,以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

admin2022-03-30  25

问题 孔子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为方针,以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认识过程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思维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在儒家崇尚务实和“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形成了以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发明创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选项 A、中华古代文明具有文理交融的包容性
B、古代科技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实现途径
C、传统文化和古代科技存在必然的联系
D、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发展有积极影响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通过引用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方针谈论了它对于“六艺”教育的联系。接着借用《中庸》里的观点继续讨论其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最后对上文进行总结,论述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实用性的科学技术。通过分析可知,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为文段重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发展有积极影响”与文段重点句表述最为接近。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古代文明具有文理交融的包容性”并非文段重点。B项:“实现途径”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只论述了儒家思想对古代科技重要,并未说明古代科技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儒家思想。C项:“存在必然联系”表述不具体,文段重点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单向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i3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