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家31)元代的方回,论诗颇有眼力,而对朱熹的诗却抬举过分,事出反常。这里除了有乡里私心的原因之外,很可能与方回“秽德彰闻,依托道学”的隐曲有关,文人既心存依附之念,势必________。再如,中国古代文论的作者,常常自己就兼作家身份,“文章得失

admin2018-09-27  42

问题 (2013国家31)元代的方回,论诗颇有眼力,而对朱熹的诗却抬举过分,事出反常。这里除了有乡里私心的原因之外,很可能与方回“秽德彰闻,依托道学”的隐曲有关,文人既心存依附之念,势必________。再如,中国古代文论的作者,常常自己就兼作家身份,“文章得失寸心知”,发而为论,实有取长补短或________的隐衷。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选项 A、进退维谷  才短思涩
B、随波逐流  博采众长
C、进退失据  扬长避短
D、骑虎难下  避实就虚

答案C

解析 第一空,题干说方回本来评论诗文很有眼力,但是因为心存依附之心而对朱熹的诗文抬举过分,可见文人存了依附之心后就会让自己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因为自己有心依附道学就不能公正评论,但是不公正评论又不能做到让人信服。C项的“进退失据”指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符合这里文人无论怎么做都没有依据的语境。A项中的“进退维谷”指无论进还是退,都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文段并未至“困境”这一程度,故排除。B项中的“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文段并未提及别人都称赞朱熹,“随波逐流”与文意不符,故排除。D项中的“骑虎难下”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文段中亦无此意,故排除。故基本锁定正确答案为C项。第二空,根据“或”可知此处成语的意思应与“取长补短”形成近义并列。“扬长避短”指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与“取长补短”语义相近,故C项当选。A项中的“才短思涩”指见识短浅,思路迟钝;B项中的“博采众长”指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D项中的“避实就虚”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或指谈论问题回避要害。A、B、D三项都与“取长补短”存在语义上的很大差异,所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jz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