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45岁。胃痛反复发作10年,近2天因饮酒后出现胃脘隐痛,口渴不欲饮,大便干结难解,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疗最佳方剂是

admin2010-07-02  11

问题 某男,45岁。胃痛反复发作10年,近2天因饮酒后出现胃脘隐痛,口渴不欲饮,大便干结难解,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疗最佳方剂是

选项 A、黄芪建中汤
B、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C、益胃汤
D、归脾汤
E、以上均非

答案B

解析 1.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
   2.病因病机:(1)胃痛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2)本病初为实证,久则属虚证,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皆可形成虚实并见证。(3)本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也与胆肾有关。(4)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
   3.临床表现:胃痛的部位在上腹部胃脘处,疼痛的性质以胀痛、隐痛、刺痛常见。可有压痛,按之其痛或增或减,但无反跳痛。其痛有呈持续性者,也有时作时止者。其痛常因寒暖失宜,饮食失节,情志不舒,劳累等诱因而发作或加重。本病证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
   4.鉴别诊断:(1)痞满:胃痛以疼痛为主,痞满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者则无压痛。(2)心痛:心与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响及心,表现为连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故应高度警惕,防止胃痛与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与真心痛之间发生混淆。胃痛多发生于青壮年,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对较低,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隐痛,痛势一般不剧,其痛与饮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病症状,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胃的检查异常;心痛多发生于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对较高,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绞痛,有时剧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痛势较急,饮食方面一般只与饮酒饱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气,汗出,脉结代等心脏病症状,心电图等心脏检查异常。(3)胁痛: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4)腹痛: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位置相对较低。
   5.辨证要点:(1)辨寒热。(2)辨虚实。(3)辨气血,初痛在气,久痛在血。
   6.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旨在疏通气机,恢复胃腑和顺通降之性,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7.分证论治:(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若大便秘结,可合用小承气汤;若食积化热成燥,可合用大承气汤。(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4)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中;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化肝煎。(5)瘀血停滞,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6)脾胃湿热,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清中汤。若寒热互结用半夏泻心汤加减。(7)胃阴亏虚,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8)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或大建中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qcV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