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

admin2017-03-02  36

问题 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在驳论中作者又揭露了什么问题?

选项

答案揭露了保守派不顾国家利益,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腐败现象。

解析 由“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可知,作者揭露了士大夫们苟且偷安、不忧国事、附和流俗的腐败现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7KR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题库普高专升本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