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材料1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一些优秀共产党员把忠于党、忠于组织化作对事业的满腔赤诚,将毕生精力用在为党和人民事业谋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上。向榜样学习,做合格党员,就是要学习他们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党和人民需要的

admin2022-01-10  37

问题 给定资料
材料1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一些优秀共产党员把忠于党、忠于组织化作对事业的满腔赤诚,将毕生精力用在为党和人民事业谋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上。向榜样学习,做合格党员,就是要学习他们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迎难而上,甘于奉献一切的担当精神。
    “李保国教授30多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他把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从没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去医院看病没时间,接受媒体采访没时间,老百姓的每一个电话他都耐心解答,有的还跑过去现场指导。从不收百姓一分钱,从不占园区一点股份,尤其是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这种不为名、不为利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河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程庆会如是说。
    “时代楷模”李保国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坚持30多年扎进太行山,用科技力量帮助百姓脱贫致富,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山区生态开发模式,探索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赢得山区人民的爱戴。
    程庆会表示:“李保国同志是我校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是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继承弘扬‘太行山精神’的重要领头人之一。作为我们身边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深入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李保国教授为榜样,在学实、学深、见成效上下功夫。”
                                                                                (小标题一)________
    李保国同志30多年来,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9门课程,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他从不耽误给本科生上课,并注重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时填充到教学中,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还坚持教学科研两不误,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他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把科学研究同农民需求相结合,先后完成的28项山区研究成果、推广的36项实用技术都源于实际,应用面积达到1826万亩,增加农业产值35.3亿元。
                                                                                (小标题二)________
    30多年来,他长期工作在山区农村一线,每年200天以上,常常是早上五点起床上山,晚上七八点钟返回。几个馒头一瓶水,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一心扑在绿山富民上,带领山区10万群众奔小康,为太行山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成绩背后无不体现了他不怕苦、不畏难、不松懈的干劲、拼劲、韧劲。他患有重度糖尿病、疲劳性冠心病已十多年,但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
                                                                                (小标题三)________
    李保国同志从大学毕业留校开始,就矢志于山区的开发与治理,30多年间先后培育了邢台县前南峪村、内丘县岗底村、临城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平山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6处山区开发先进典型,打造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新闻媒体采访,他没有时间,但农民兄弟有事,他有求必应,而且不收群众一分钱,这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在难能可贵。
                                                                                (小标题四)________
    30多年来,李保国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政治使命和根本宗旨,用生命践行着党的宗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他长期以太行山区为家,始终冲在扶贫攻坚一线,坚持贴近群众,以真心换真情,只为事业,不为金钱,注重实效,不搞样子,与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以一生的执着追求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李保国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死比太行山还重。我们要在广大师生中进一步掀起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把他的崇高精神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工作常态,立足岗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程庆会说。
材料2
    焊工是最平凡的工匠。被誉为“没有翅膀的飞机”的高铁,却离不开他们非凡的双手。
    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工李万君看来,工匠精神有两种。一种是创新发明开拓,攻克非凡的难题;另一种是始终如一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工作了29年、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李万君,每一天都在手握焊枪、踏踏实实地做着这两件事。
    1987年年初入职场,李万君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和工友们在电焊车间水箱工段的烟熏火燎中淬炼意志。
    焊枪喷射着2300摄氏度的烈焰,瞬间将钢铁融化。炎热的盛夏,车间里火星四溅,烟雾弥漫;声音刺耳,味道呛鼻。一年后,一起入厂的28个小伙伴有25个离职,李万君留了下来。焊工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工作,但是李万君热爱它,钻研它。
    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总会多焊20个;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师傅们都说这孩子黏人,问问题问得太细。1997年,他首次代表长客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虽然是最年轻的选手,三种焊法、三个焊件、三个第一轻松收入囊中。
    1995年,工作了8年的李万君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党员。“当时工作条件艰苦,我就想好好干活,加入党组织好发挥更大作用”。
    成为党员,李万君更加不讲条件地带头干活。厂里的尖端活、关键活都找他,他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一年,工厂水管冻裂了,水哗哗地流,生产无法进行。可带压焊接一焊就噗噗冒气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没了主意。李万君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在裂口处焊上了一个带螺纹的管座,让气体从中排出,难题迎刃而解。
    多年的勤学苦练下来,李万君把焊枪使得出神入化。两根直径仅有3.2毫米的不锈钢焊条,可以被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不留一丝痕迹;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
    技艺越来越高的他自然而然地走上了攻克技术难题之路。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时速250千米动车组在长客公司试制生产。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整车约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按常规焊法焊接段数多,接头易出缺陷,质量无法保证,成为阻碍生产的拦路虎。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提出这个想法,来自阿尔斯通的法国专家认为不可能。经过1个月的反复钻研摸索,李万君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枪焊完整个环口。这是连最先进的焊接机械手也无法完成的操作,让倨傲的法国专家对中国工人竖起了大拇指。
    随着我国高铁产业不断升级,技术难题也越来越“高精尖”。“既要保证生产任务,又要攻克难题,党员自然要加班加点带头干。”2016年,李万君又带领团队攻克了美国纽约地铁列车转向架焊接难题,通过32道焊接把4厘米厚的钢板严丝合缝地焊在一起,即使用超探、射线技术检测也看不到任何缺陷。
    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的电焊弧光四面散射,为了看清徒弟孙维鹏的操作手法,李万君一个晚上都没有带护具。“后来我看到师傅的眼睛开始红肿、淌眼泪,就为了教我焊试验片,我是又感动又自责啊。”在26岁的年轻技工孙维鹏心中,师傅李万君是他最敬佩的人。
    在传授技能这件事情上,李万君的确毫不含糊。他利用业余时间举办高级电焊工培训班,一招一式地传,手把手地教,经常跪在地上指导操作。他还会根据大家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做训练方案。2013年,长春市焊工比赛的前三名都出自李万君门下。
    随之设立的“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既是传承技术的培训站,也是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攻关站。不仅培训企业内部和吉林省内其他企业的焊工,李万君还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对4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把自己的技能变成社会财富。“我的技能不能只留给自己,传给企业和社会才更有价值。”李万君说。
    2011年以来,李万君带头完成国家发明专利21项,革新7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10多项,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项,获奖104项。而在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高铁也完成了时速250千米、350千米、380千米的“三级跳”。“大国工匠”正助力“中国梦”提速。
材料3
    在七年知青岁月里,青年习近平担任过驻队社教干部、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在最基层、第一线为老百姓做一件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成为大家都拥护的村支书。总书记用躬身实践告诉新时期的年轻干部“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当好干部”,为大家树起了看齐的标杆。
    总书记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青年习近平自己讲:“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因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梁家河的村民们讲,“近平主要想的就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了它的根基与源头。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梁家河的村民讲,“近平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他带领大家打淤地坝,挖深水井,办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青年习近平的务实还体现在村民都爱听他讲话。村民们都说,“唯独习近平开会,讲话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听”。原因就在于青年习近平“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讲得“特别实在”,说的都是老百姓想说的心里话。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人民群众急需的事情去干,选择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去干,特别是要把那些已经决定了的好事实事快干、干成、干好,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敢说、敢做、敢担当”,是梁家河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当年,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只要群众需要、对集体有利,他就会在严谨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坚决地干。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党直面问题和弊端,以钉钉子精神实现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这背后所体现的强烈责任担当,与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奋斗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更需要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共有9处明确提到“担当”,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敢于较真、敢于碰硬,争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士。
材料4
    2017年12月16日凌晨,安徽六安市裕安区外科医生方培虎在值班室内猝死,年仅31岁。当时寂寥无声,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关注。没想到一个多月后,他的名字出现在很多报道中,因为当地区卫计委作出了《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这本是一个善意倡议,不想却引发轩然大波。很多医生表示,不学,要好好活着!
    这不是一两名医生的声音,而是很多医生内心疼痛的愤然表述。因为每一个医生猝死的背后,都有一道过度劳累的伤疤。
    就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听到了多起医生猝死的案例。2018年元旦前,山西一名呼吸科医生,在连续工作18小时后,突然昏倒后猝死,年仅43岁。此后不久,1月23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一名43岁的急诊医生也是在持续工作18小时后猝死。
    “43岁”“持续工作”“值班以后”这些几乎雷同的关键词,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是雷同的:国内的很多医生,正处在集体疲惫的状态中。
    不错,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没有奉献精神当不了好医生。但医生是一个个平凡的个体,在奉献之后,也需要爱护与保护。因为,任何的付出都需要一个平衡的支点。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医生们用自己的体力和健康作成本,为社会提供健康保障,这是职责所系。但保护他们的健康,也是社会共同的责任。
    因为强调医生的责任,忽视了他们的应有权利;因为赋予医护人员“白衣天使”的属性,忘却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健康诉求……这一方面与医生数量短缺,不超负荷就难以保证医疗体系高效运转有关;另一方面,少数人主观上宣扬“以此为荣”的做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多次发生的医生高强度值班后猝死事件来说,医生忠于职守理应宣扬,但常年困顿于高强度的工作场所,对医生们的身心也是伤害。偶尔的高强度谁都能理解,频繁乃至常年的高强度,肯定有其值得反思的地方。
    现实中,看不到这些应该反思之处,已成为一道令医生颇感苦痛的伤口。不考虑如何抚平这个伤口,却高调地把伤口当荣勋,难免让很多人伤心。
    医生猝死背后,其实还有两个问题:其一,医院真的不是保险箱,即便是医生,即便在自己的医院突然发病,当前的医疗手段也常常无法与凶恶的疾病抗衡。其二,许多医生其实很弱小,弱小到有时连自己的疾病都会漏诊。有时判断不清患者的疾病,也确实是难以避免的无奈。
    相比于体力上的劳累,这两个问题常常成为压迫在医生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如何破解这方面的问题迫在眉睫。
    医生猝死动辄引发共鸣的背后,隐含着这个行业太多的无奈。向猝死的医生致敬,是当地卫计委担当责任的一种表现,倡导爱岗敬业也没什么不妥。只不过,这次这样的倡导有些没顾虑到涉事群体的遭际。
    更好的选择或许是,将这种致敬更多地体现在对生者的关爱上面,切忌罔顾警示、空洞地谈“学习”,以免让人生出“这是号召后来者重复前人悲剧”的误解,觉得伤口又被撒了一把盐。
材料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倡“见贤思齐”。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就谈到: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包括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有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作为国人常说常用的一句古语,它看似简单平常,但其实内涵很丰富。
    从大处来讲,“见贤思齐”有文化传承的意义在里面。我们如果要继承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的优秀文化,重点不在于记住一些理念甚至一些书文,而是学习创造中华文明先行者的智见,要心存敬意,向这些先圣先贤学习。
    中华文明之道,其早期主导思想就是尧舜之道、文武之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古代圣贤,他们内圣外王,有感召力,思想境界高,同时有辉煌事功。就像孔子讲的能够“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向这些先贤学习,而后有孔子、孟子与后儒加以继承发扬,确立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基本道德规范。
    从一般为人处世来讲,“见贤思齐”是人们学习、修身、进学的最好方式之一。贤人是德才兼备者。荀子讲:“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怎么进学?你要去找一位贤人,你尊敬他喜欢他,就会向他靠拢和学习,而不是硬把一些理论、概念往自己脑子里塞。现在有些老师得不到学生的敬爱,主要是因为自己人格缺少吸引力却喜欢向学生训话,越训学生越反感。古人说身教重于言教,就是因为身教具有真实性,因而有示范作用。
    “见贤思齐”是孔子“为己之学”(修身之学)的精要,《大学》强调“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成己而后成物,修己才能安人安百姓,所以我们修身要认真要坚持,要善于向古人和今人学习,使自己仁智勇兼备,才能做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结合给定资料,以“见贤思齐”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以见贤思齐促民族复兴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屡屡强调“见贤思齐”,旨在提醒我们要向身边有德、有才的人学习,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我们要以古今贤人为榜样,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可用之材。 见贤思齐使泱泱众人律己修身。荀子认为,“学莫便乎近其人”,意为跟随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只因跟随才德兼备的老师,便会受到正面影响,修身律己,提升能力。可如今,我们身处娱乐至上、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很多青年不以名师大家为榜样,反而对娱乐明星、网红主播趋之若鹜。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才能锤炼,都因此乏善可陈。这种对贤人榜样的忽视,让年轻人丧失了拼搏、向上的能力,从而制约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其实,人非生而知之,若要有所成长,唯有见贤思齐,学习榜样。赵匡胤年轻时曾四方游荡。直到从军入伍跟随郭威,才找到了人生发展的方向,从而立下结束乱世的理想。李鸿章筹办团练初期,屡屡碰壁,而投奔曾国藩幕中,才改变轻浮作风,成就人生功业。由此可见,我们要善于向榜样学习,补齐品德、能力的短板,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见贤思齐使中华文明传承发扬。中华文明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闻名于世,皆是因中华人民善于学习贤者所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乐器书籍,丰富汉族文化;唐朝玄奘西行取经,翻译千卷经文,发展我国佛教。明朝军器制造模仿欧洲,抗倭御虏;五四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唤醒群众。纵观古今,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始终存续,正是因为中国善于向有才能的国家学习。这种学习,不断丰富中华文明的组成,让我们历久弥新,生机勃勃。见贤思齐,不仅仅是在强调个人要向古今先贤学习,传承文化,从而继往开来,更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期许。只有积极了解、学习外来文化,中华文明才能与世界同轨,从而传承不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无论是跟随君子学习道德修养,完善自我,还是师法先贤学习知识技能,传承文化,“见贤思齐”都是发挥贤者才能、培养有用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面临着一道道坎坷曲折,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奉献力量。因此,我们要宣扬“见贤思齐”的精神,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为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By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公安招警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