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是: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是:
admin
2019-02-01
35
问题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是:
选项
A、某卖场使用过期变质的鸡腿,经过处理后用来制作炸鸡
B、某地下加工窝点为提高所腌制熟食的销售品相,在加工过程中添加苏丹红
C、某饮料生产厂家在生产的可乐中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但并未在包装上予以注明
D、某食品厂在所生产的一款糖果中添加食用色素超标,长期食用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答案
B
解析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义的关键信息为: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选项B中提到的苏丹红为非食品原料,符合定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GGY777K
0
辽宁
行测
地方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在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回望中华民族,因为有那些熠熠生辉的华彩诗章留存,漫长的朝代更迭便不再单调,中华文明愈显璀璨。今天我们在谈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时,不妨先从古诗词中感受美、培养提高审美能力。毋庸讳言,诗词已日渐小众化,能从中有深切体会者,也不在多数,这是无法强求的。但通过
政府部门对各类新业态、新模式要有“包容审慎”的态度。各地方、各部门要_________,不能用老办法去管制新业态。现行的法律法规大都针对传统经济,面对新业态、新模式时显得不适应,各地政府部门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监管,经常走一律禁止或_________
某机构调查居民订阅报纸的情况,发现30%的家庭订阅了日报,35%的家庭订阅了早报,45%的家庭订阅了晚报,10%的家庭没有订阅任何一种报纸,没有家庭同时订阅早报和晚报,则同时订阅日报和早报的家庭的比例在:
陈祖培教授介绍,天津医科大学最近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必需微量元素过量(碘过量)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食盐中加碘的浓度是碘的生理需要量,不会造成人群碘摄入过量,因此也不会造成因食用碘盐而形成的碘过量的公共卫生问题。碘浓度即使再增
虽然中国现行文物法规中还缺少直接针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条款,虽然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和我国的文物保护单位还不能简单对接,但是中国遗产保护的实践充分证明,《文物法》的基本精神以及党和国家文物工作的方针,完全适用于世界文化遗产领域。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性与各级
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有一个说法,讲人的一生吃进去的食物总量约60吨,如果吃得太好、太多、太快了,把一生的食物提前吃完,生命也就提前终结了。这个说法未必准确,但其提供的视角值得深思。现实中,我们常见一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是:
对比二十多年前,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中国人很讲礼节,道德水准提升了。譬如以前街上两车追尾,两个司机肯定会下车相互指责甚至大打出手,而现在更多的是把车靠边一停,相互递根烟,把保险号一抄就完了。因为“交通强制险”的介入,在这个问题上,人性里的“善”的一面流露出
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随机试题
某区税务稽查大队公务员李某因参与聚众赌博被区公安分局处以7日拘留,本案中公安机关对李某的拘留行为属于()
患者,女,49岁。咳嗽,咳黄脓痰,伴发热4天。胸片: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血常规:WBC21×109/L,CRP35.27mg/L。血气分析:pH7.30,PaCO266mmHg,PaO250mmHg,AB24mmol/L,SB24mmol/L,BE1mmo
“战略管理”一词最早由()在1972年提出。
某企业与海外公司2011年签订一份金顿为500万芙元的采购合同,并按合同金额的0.3‰缴纳了印花税。2011年修改该舍同,将金额增加为661万美元,修改凭证当日的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6.88,当月1日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6.9,剥该企业2011年应缴纳的印
讲一件你做得不太成功的事。
读下面北半球、南半球和全球月均温冰雪覆盖面积对应值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当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与欧洲面积相当时()。
0,9,26,65,(),217。
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
将文件夹下MUNLO文件夹中的文件KUB.DOC删除。
Questions27-30Foreachquestion,onlyONEofthechoicesiscorrect.Writethecorrespondingletterintheappropriateboxo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