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动因及其特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动因及其特点
admin
2018-11-23
73
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动因及其特点
选项
答案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战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变化动因: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是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外在动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廷开放通商口岸、取得关税协定权、内河航运权等,至此中国的国门向西方列强敞开,西方各国的经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削弱了对本国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传统的经济结构遭到打击并逐渐瓦解。另外,内在动因是小农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传统经济结构内部自身的发展到了晚清已经是步履维艰,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需求。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占主导,这种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无法应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冲击,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裂变。 特点: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质优低廉的洋货冲击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迫使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在沿海内地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呈现不平衡。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冲击下,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在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总之,西方列强的冲击是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变化的外在动因,内在动因则是小农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此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两面性特点,一方面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并沦为附庸;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也不断地发展,力图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PW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博学鸿儒科
以德国宗教改革为例分析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和作用。
“三和路线”
下列哪个条约为土耳其赢得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城市的兴起在中世纪西欧历史上的意义。
简述秦始皇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下列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论述王安石变法。
山顶洞人
海昏侯
随机试题
计算机系统由()组成。
A.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B.药剂科C.药检室D.质量管理组E.制剂室确定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和处方手册的是
以下关于胃黏膜层的壁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向乙借款300万元于2008年12月30日到期,丁提供保证担保,丁仅对乙承担保证责任。后乙从甲处购买价值50万元的货物,双方约定2009年1月1日付款。2008年10月1日,乙将债权让与丙,并于同月15日通知甲,但未告知丁。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关于勒.柯布西埃的建筑设计,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风险中属于系统性风险的是()。
“大环套小环”是我们在质量改进中经常提到的一种说法,它是()。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 B、 C、 D、 B黑色小球依次增加1个;白色小球每次先顺时针移动一格,然后减少一个。
IfIaskyouwhatconstitutes"bad"eating,thekindthatleadstoobesityandavarietyofconnecteddiseases,you’relikelyto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