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36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4年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

admin2019-02-03  33

问题 (2016年第36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4年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3月19日起,这篇长文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隔20天,毛泽东就在《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1月21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2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北京)。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3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选项

答案进入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迫切。另一方面。党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肩负着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党所肩负的重任与党所面临的新的、更大的考验与风险,要求党必须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所以说,“赶考”远未结束。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任务与使命。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形势、肩负的任务不同。材料1主要说明了郭沫若总结李自成建立大顺朝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并引起广大关注,毛泽东复信郭沫若,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材料2主要说明了毛泽东就、周恩来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充满信心从西柏坡进“京”赶考。材料3主要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并强调虽然如今的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第一问,“前往北平”就意味着即将成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即将完成第一大历史任务,开始为实现新的使命而努力,这一时期任务艰巨,如何交出满意答卷,摆在了共产党人面前,故毛泽东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第二问,考生可从新世纪以来,党面临的执政考验、危险及党所肩负的重任入手,进而链接到当前党面临的种种问题和考验,说明“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V64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