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兴,则城市兴。大运河流域居住着中国近八分之一的人口,大运河一直在滋养着两岸城市走向未来,而两岸的城市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着如何与身边的大运河和谐相处。 近年来,扬州对大运河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陆续展开,搬迁棚户、疏浚河道、整修堤岸,大运河逐渐恢复当

admin2021-06-10  20

问题 运河兴,则城市兴。大运河流域居住着中国近八分之一的人口,大运河一直在滋养着两岸城市走向未来,而两岸的城市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着如何与身边的大运河和谐相处。
    近年来,扬州对大运河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陆续展开,搬迁棚户、疏浚河道、整修堤岸,大运河逐渐恢复当年的清水碧波。由于运输功能转到了城外的新河道,大运河上已无当年舟楫纵横的繁忙景象。但游船点点,碧波涟涟,“运河之城”的水韵气质依然令人流连。扬州市还启动了以运河保护为重点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在沿河的邵伯湖等湖泊实施退渔还湖、退养还湖工程,总计还湖面积达到15万亩。
    在山东枣庄,大运河船舶污染治理工作正在大力推进,船舶按照要求加装污油、污水收集设备,运河沿线码头配套建设污油、污水回收处理装置,海事部门加大对来往船只的监督检查,船民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此,船户小苑说:“我们这两套收集设备的改造,得到了1万多元政府补贴。政府这么大力度抓环保,再向大运河里乱排乱倒可真是太不像话了。”
    地处鲁南的台儿庄古城,利用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等水工遗存以及水街水巷历史肌理,重建北方水城,走文化旅游业发展之路。如今,“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的昔日繁华已在这座曾经的大运河水旱大码头上重现。古城周围民宿已发展到1.5万个床位。2018年迎来游客600万人次。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高高矗立的燃灯佛舍利塔,曾见证北京通州当年舟楫往来的繁盛景象,如今与毗邻的3座庙宇一起正被打造为运河文化景区。同时,京杭大运河通州至天津段也将很快再次通航,北运河水上观光旅游有望成为一道崭新的风景。
    自古就有“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神”美誉的江苏淮安,近年来大力推进中国漕运博物馆、清江浦记忆馆、皇家敕建名人馆等运河文化博物馆群建设。通过制作清口水利枢纽、洪泽湖大堤3D动漫,实施惠济祠沙盘复原等系列解读工程,为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了解运河历史、感受运河文化搭建平台。此外,该市还积极挖掘整理大运河史料,组织编写了《里运河名胜》《淮安运河故事》《运河文化研究论文集》等系列丛书。
    在浙江杭州,大运河拱宸桥畔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中外游客的必游之地,产城融合的沿大运河景观带年接待规模达1200万人次,大运河已成为继西湖、西溪之后杭州又一张闪亮的旅游金名片。在城南的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江河汇流区应运而生,一座近百万平方米的江河汇综合体正在崛起,大运河和钱塘江正“手挽手”助力杭州“拥江发展”。
    由于对大运河文化的热爱,杭州诗人小舒于2012年9月发起了首届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倡导通过诗歌去保护、宣传和传承大运河文化。诗歌节已连续举办了6届,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诗人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其中,汇成了一股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民间力量。小舒说:“大运河一定是一条审美的河,举办诗歌节,就是希望为她提供更多的文化符号,让她真正成为诗的河流。”
    以上材料是某晚报拟刊登的一篇新闻报道。围绕这篇报道,以“城市与运河和谐相处”为主题写一则短评,与该报道一同在晚报刊发。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论述深刻,结构完整;不超过500字。

选项

答案 重塑运河生态打造城市未来 大运河流域居住着我国近八分之一的人口,它滋养着两岸城市走向未来,而两岸城市也只有做到与运河和谐相处,维护好运河生态,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推进综合整治,营造水韵气质。扬州开展综合整治,启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重现清水碧波;枣庄加大对船舶治污的监督检查,并支持配套治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污染治理,从而营造出“运河之城”的水韵气质。 建设运河景区,助力产城融合。台儿庄利用运河历史肌理,重建北方水城,走文化旅游业发展之路;通州结合毗邻庙宇打造文化景区,北运河再通航,水上观光成新风景;杭州塑造旅游名片、建立“拥江发展”综合体。运河的建设利用,正在让产城融合成为现实。 搭建文化平台,注入文化符号。淮安通过推进运河文化博物馆群建设、实施运河解读工程、挖掘整理运河史料等,为游客搭建了解运河历史的文化平台;杭州诗人出于对大运河文化的热爱举办的诗歌节,汇成保护传承运河文化基因的民间力量,也为运河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符号。 运河兴,则城市兴。运河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城市必须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与运河和谐相处,才能走向未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81Le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