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中世纪教俗之争的背景、焦点和影响
中世纪教俗之争的背景、焦点和影响
admin
2018-11-23
17
问题
中世纪教俗之争的背景、焦点和影响
选项
答案
背景:中世纪西欧经历了封建化和基督教化的过程,早期皇权一度占有优势,教会曾是帝国政权的一个支柱。但随着11世纪教权意识的觉醒以及克吕尼教派发起的克吕尼运动,世俗王权和教会展开了长期斗争,深刻影响了中世纪西欧政治格局与社会结构。 焦点在于主教授职权的争夺。11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因主教授职权与德皇亨利四世产生矛盾。教皇下诏开除亨利教集,解除臣民效忠誓约,煽动德意志大封建主反对皇帝。亨利迫于形势于1077在教皇居住的卡诺莎城堡赤足冒雪哀求三天才得以晋见,教皇同意恢复亨利的教籍与皇位。此为卡诺莎事件,显示了教权的强大。12世纪,教皇与德皇暂时达成妥协,订立有利于教皇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规定德意志主教一律依照教会法选举,皇帝或者他的代表仅象征性的出席选举会议,皇帝的神职授予权大为减弱。14世纪,法王腓力四世禁止法国教会和诸侯向教皇纳贡,并囚禁教皇,教廷从罗马迁至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教会势力受到王权的强力压制。此后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教会势力逐渐衰落。英国都泽王朝通过《至尊法案》确立了国王对教会的绝对领导地位。法王法兰西斯一世亦同罗马教会签订《波伦亚条约》获得任命高级教职和向圣职界征税的权力。16世纪由马丁路德引发的宗教改革,教会势力完全衰落。 影响:中世纪教俗权力的斗争和此消彼长,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打破教会的思想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8PW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权力宣言”
“浮园耕作法”美洲文明中的()发明的耕作方法。
颁布《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尔顿法》的国家是()。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重要影响是()。①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②为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为中国革命的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④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拜占庭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是()。
迈锡尼文明
简述维也纳体系的形成。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在森林中修筑铁路,力图为美国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这种举措有利于()。①缓和阶级矛盾和安定社会秩序②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复苏③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④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随机试题
(201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章所列的民事权利有()()()()()。
Paulhas______friendsexceptme,andsometimeshefeelslonely.
A.敌敌畏B.灭鼠药C.氰化物D.敌百虫E.巴比妥类可饮用3%过氧化氢溶液后引吐的毒物是
可乐定的不良反应为利血平的不良反应为
下列哪组药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
DIC产生的贫血属于()。
下列行政案件中,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是()。
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In1929JohnD.Rockefellerdecideditwastimetosellshareswhenevenashoe-shineboyofferedhimasharetip.Duringthepa
编写如下程序:PrivateSubCommand1_Click()DimmAsInteger,nAsIntegern=2Form=1To3Printproc(n);NextmEndSubFunctionproc(i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