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高度,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也是通往人与

admin2018-07-24  28

问题 给定资料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高度,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也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治理污染的力度空前加大,但依然不可小觑当前面临的复杂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
    某地一座古城,城中公园内原本有一块不小的湖面,为发展地方旅游业和特色餐饮业,时任领导头脑一热,废弃公园,引入大大小小数十家诸如水上餐厅等门店,餐余排污没有渠道,只有向湖内大肆排放,结果湖里的鱼死光了,水草也不长了,水鸟也不来了,等到一泓清水变成了一潭死水、臭水,官员们才如梦初醒,重新投资修缮恢复公园休闲游乐功能,类似现象屡见不鲜。
    据有关网络媒体报道,我国西北某地一条著名的山脉作为南北气候分界线,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但是即使这样一个重要生态屏障也难逃厄运。一边是当地省市政府分别在2007年、2013年通过制定《生态保护条例》进行立法保护,动员各级政府力量对滥采滥挖的采矿企业进行整治关停;但另一边还是滥采滥挖、乱搭乱建、乱排乱放、乱砍乱伐的“四乱”现象禁而不止,尤其是掠夺式的开采造成山体千疮百孔,植被锐减,有的山体被削掉一半,有的整条山沟一片狼藉,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直接成为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重大隐患,时刻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和野生动物的保护,这种场面与有些地方的湿地保护和水体保护等一样,既似曾相识,也触目可见。
    当下,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愿望强烈,积极性高涨,组织大量人员到沪深广等沿海开放发达城市招商,有的开发区还打出了产业转移的响亮口号,其实引进来的大都是对甲地生态环境已经产生较大破坏的能耗大、排污多的企业,故被当地“扫地出门”,而“病急乱投医”的乙地则当然沦为如获至宝的“接盘侠”。
    某些地方在所谓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的生态恢复与再造的过程中,挖了这里,填到那里,留下了一个个大坑却不再有人问津,久而久之又变成了新的地质灾害隐患。退田还湖,有的发展养殖业,有的开发了生态游,最后都是水体被污染到不可收拾才罢手。
    有一些原本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方,为创设更好的旅游休闲环境,无计划、非理性地透支生态资源,人为增加一些与自然环境极不协调而又带来污染的景观和游乐设施,或配套一些与主题无干的休闲度假项目,把本来人水和谐的绿水青山通过强行“整容”弄得不伦不类,甚至面目全非。这些不仅扭曲了自然生态的原始风貌,而且也因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让“这边独好风景”在游客眼中大打折扣。
    2.把GDP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依据,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发展速度,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就是硬道理,不惜用生态赤字换取经济“飘红”,热衷于上显山显水的大项目,动辄搞点移山填海的大动作,结果数据上去了,雾霾天数增多了。项目变多了,土壤沙化、石漠化、污染问题成堆,水体变臭了,官员升职走人了,乱摊子扔下了。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官员看重短期效应,只要自己“弄出”的数字体面光鲜,根本不管他人良田寸草不生。
    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庇荫下,有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总是关而不停,打而不死。有的地方清洁的风电送不出去,而有一些地方则拒绝清洁能源,新上大批火电项目。有的地方环保部门查处环境违法,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俨如一只钟罩似的铁桶,地方保护主义可见一斑。
    有些地方一旦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惊动了上级,下面也不能不尽快作出反应,但往往是环保、国土、林业、水利、公安等多个部门一哄而上,而对总体上如何保护,哪些需要重点保护,哪些应该开发与保护并重,则缺乏系统完善的规划引领与约束。部门拿出的规划各自为政,既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的权力交叉重合,也有可能留下权力真空,尤其在一些涉及具体利益的问题上,部门之间“绕道走”和拉锯扯皮的情形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监管效率。
    新环保法的实施,无疑对改变积久形成的“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逆向动力机制具有积极意义,但仍难免存在执法偏弱、偏窄、偏软等问题。看长官脸色执法、选择性执法、倾向性执法等“变通思维”还有较大市场,坊间用“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来形容环保违法处罚似不为过。此外,环境违法信息公开透明不够以及少数企业和政府官员因环保新规产生的“不适应症”或者暗中“杯葛”的现象,也对强势环保执法构成了新的阻力。
    环境治理只有坚持持久战,保持高压态势,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实效,巩固“疗效”。否则,雷声大、雨点小,喊一阵、歇一阵,“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只能愈益放纵环保违法的野蛮疯长。
    3.英国在2050年之前的一项重要能源改革措施包括正在实行中的“绿色房屋”计划。该计划鼓励居民采用环保技术建造或装修房屋,建设有益于环保的新型住宅。这种新型住宅将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洗澡水循环处理装置,每家每户可安装蒸汽发电机或在花园里架一座风车,利用风能发电。英国政府还向公众承诺,如家庭发电站生产的电有剩余,政府将以优惠价格收购。英国政府还在税收政策上鼓励“绿色房屋”的建造者,对采用环保技术建造或装修的英国公民减免印花税。
    法国政府鼓励发展“绿色农业”,争取到2020年将“绿色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比例提高到20%。在交通方面,对旧车增收保险附加费,对购买节能型新车给予一定数额的返款,鼓励购买节能汽车。
    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在2020年以前新建2000公里的高速铁路;除安全等方面的特殊情况需要外,冻结一切高速公路及公路建设。由各地区自主决定是否增收市政交通费。在2020年以前,将空运的能源消耗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
    在2020年以前,将全国可再生能源产量提高到相当于2000万吨石油提供的能源量。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中的比重达到欧盟规定的20%。除保持核能发电的水平之外,重点是增加风能和太阳能的使用比例。
    德国政府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计划,全球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半数被德国市场吸纳。推行住宅节能是德国政府的要务之一,一方面是为了应对能源成本上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遵守《京都议定书》,在2020年前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5亿吨。此外,德国还推出富有吸引力的环保家居奖励计划,资助或以优惠条件贷款给住户改善保温隔热设施,投资新式高效能发热系统及装设太阳能板等。业主若在天台安装太阳能板,可获电费津贴。
    德国的节能改造费用可按规定申请补贴或优惠贷款。国家通过银行给予资金支持,其提供的优惠贷款由政府税收予以补贴。贷款的利率与节能量挂钩,改造后的建筑能耗越低,利率就越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进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德国已制定新规,支持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鼓励建筑行业推行能源效益措施。根据《提倡可再生能源法》,所有新建筑物必须装设可再生发热源头,如生物质、太阳能或地热,到2020年,:这类能源须占家居总耗能至少14%。为推广环保建筑物科技,政府每年将额外拨款5亿欧元,资助住房建造者及投资者。
    4.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快递业包装物至少消耗了30多亿条编织袋、99.22亿个包装箱、169.85亿米胶带,仅胶带量就足以绕地球赤道425圈。从环保的角度,这种局面亟待引起各方面重视。
    很多人早就发现,快递箱、编织袋沦为一次性消耗品,带来了巨大浪费。近几年行业内外,不少人都在为此支招,但结果总是不太乐观。比如,有人曾建议用“软包装”逐渐取代包装箱,但面对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暴力分拣”,该办法只适合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快递,乃至仅限于短途的同城快递。此外,还有平台企业尝试推行可回收的塑料环保箱。问题是,在可能导致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一个快递企业都愿接受这种做法,更何况环保箱还面临二次清洁,同样也会增加人力物力,短时间内未必能得到商家积极响应。
    也有快递企业从流程上着眼,尝试现场回收快递箱。但真正实施起来,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包装箱、包装袋在拆封后很难完好。再者,其回收过程增加了投递时间,而回收的纸箱如果无法二次利用,经济上的收益远不如投入的人力成本高,难以延续。环保不但是理念上的问题,也是难以回避的企业经营成本问题,在各方对快递包装成本异常敏感的情况下,单纯呼吁“企业不能只算经济账”,最后总免不了雷声大雨点小。
    所以,在鼓励这些尝试的同时,“绿色快递”重点还是要解决普遍性问题。首先应该从技术上突破和创新,让包装材料更环保,减少难以降解回收的塑料包装,增加易于循环利用的环保包装。比如用于防震的气泡塑料袋,国外已有厂家生产出更易回收处理的纸球,其原料为废弃纸张,经过简单加工后成为球状,在具备防震、重复使用功能的同时又可回收处理。除了引入更多环保包装材料,还需要作为最终环节的消费者的配合。对消费者的环保观念,可以从多个方面探索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比如,有快递公司就试行用户上缴10件快递包装、免费为其寄一件快件的做法。
    总之,只有从源头让包装材料更环保,从终端上促进其回收利用,快递才能逐渐“绿色”起来。
    5.走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这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缓解国内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约束矛盾的战略选择,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条主线。走绿色发展道路,关键是要狠抓工作落实。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保持适当的经济发展速度,但经济发展必须改变过去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模式,步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型发展道路,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发展模式转变、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最为有效途径。中央对发展循环经济非常重视,近些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国务院制定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原则和重点工作及其配套措施。全国人大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资源综合利用法》《节能法》《清洁生产法》,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同时,国家在省级、市区级推出了一批试点地区,在一批开发区和企业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全面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加大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力度。一是切实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中央和地方都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各个层次制定宏观规划、产业规划和区域规划都要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合理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使经济结构向节约型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水平。各行各业的设计单位,要根据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设计本行业产品可持续利用的生产工艺及其组装模式。二是在全国大力推广循环经济试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已到了在全国推广阶段,建议按照“以点带面”思路,认真总结区域、行业、企业循环经济试点经验并尽快在全国推广。
    鼓励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发展是国家大战略,如果没有企业参加、主动作为,就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绿色发展,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广大企业的必然选择。让广大企业尽快走上绿色发展道路,是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节能节材和环境友好,二是企业生产出节能环保型的产品。这不仅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增强软实力、提升竞争力、争取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建立绿色发展奖惩机制。一是建立激励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价格、技术经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生产绿色产品。最为现实可行的是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实施绿色信贷战略,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等绿色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加大信贷支持。二是实施绿色消费战略。绿色消费是绿色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当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建立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制定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鼓励居民优先购买经过环保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的产品,积极引导绿色消费。三是加快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经济核算体系中,把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及环境保护纳入对地区、企业统计范围,形成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定期公布结果。四是建立绿色品牌评估、优选和宣传机制。发挥具备资质的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定期评选全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先进的绿色品牌产品和生产企业,鼓励各种传播媒体大力宣传绿色品牌产品和生产企业,形成有利于优强绿色品牌产品和企业加快发展的氛围。
    6.习近平同志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这为我们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了重要遵循,要求我们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走好经济技术与社会能力双提升的绿色发展之路。
    走绿色发展之路,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力。只有把绿水青山作为核心竞争力,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绿色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富足。既要做好经济发展的“加法”,又要做好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的“减法”,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益。
    绿色发展既有经济层面,也有社会层面。有研究表明,落后国家或地区实现跨越追赶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经济技术水平的提升,二是通过社会能力的提升。在推动绿色转型、绿色发展中,提升经济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提升社会能力对于欠发达地区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实现跨越追赶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使经济技术与社会能力协同推进、相互促进,实现“双提升”。经济层面的绿色发展,关键在于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社会层面的绿色发展,本质上是人的绿色发展,以社会能力提升推动绿色发展有赖于全民素质能力的提高。
    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一些地方的煤炭、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应以节能环保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遵照生产方式绿色化的要求,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更加注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动资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为天空添蓝、为大地添绿、为河流添清。
    推进新兴产业高端化。按照“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的要求,着力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形成有利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突出产业水平的高端性及技术研发的前沿性,努力使其在绿色转型、后发赶超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在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体验、感悟中,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心灵深处,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要求转化为人的内在诉求,形成上下联动推进生态文明的新合力,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新风尚。
    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将绿色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细节之中。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方式,努力使绿色发展、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阅读“给定资料3”,总结英国、法国和德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绿色发展的主要启示。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选项

答案三个国家的主要做法: 1.英国推行“绿色房屋”计划,鼓励居民采用环保技术建造或装修房屋; 2.法国从农业、交通和能源利用方面建设“绿色法兰西”; 3.德国通过政府大力推动、国家财政补贴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大打“绿色产业”牌。 对我国的启示: 1.积极倡导以环保为基础的绿色发展理念; 2.绿色发展要以节能减排为核心;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清洁能源; 4.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学习国外绿色发展经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8T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