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界限被完全打破,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线教育“横空出世”。它打破了时空、人数和地点的限制,等车、吃饭、休息的时候,人们都可以拿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进入在线课堂,聆听名师授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

admin2022-01-10  51

问题 给定资料
1.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界限被完全打破,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线教育“横空出世”。它打破了时空、人数和地点的限制,等车、吃饭、休息的时候,人们都可以拿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进入在线课堂,聆听名师授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810亿元,预计2018年将突破3000亿元关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在改变着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在线辅导、APP作业、APP培训软件等电子产品,已逐步进入全国的中小学校。很多学生和老师开始使用在线教育这种新的方式,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教学效果。
    周女士说:“我觉得在线教育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这两大优势。它既减轻了孩子抄作业题的负担,也丰富了题型和做作业的方式,同时还能及时反馈,让学习更有效率。”
    张老师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她表示:“在线作业平台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题型,教师也能给每位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有效减少了重复性工作。”
    由第三方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中小学在线作业用户洞察报告》显示,66.2%的学生认为在线作业提升了学习兴趣,其中34.3%的学生认为使用在线作业平台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69.7%的教师使用在线作业平台后,布置和检查作业的时间有所减少。
    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三十年的王校长表示,基层的教育资源与大城市的名校相去甚远,而在线教育将远在千里之外的名师带到了孩子们面前。在线教育突破时空限制,提升了基层教育水平,让身处基层的教师和学生都能更便捷地获取以前只属于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某公司职员小赵说:“在线教育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也为我们这些参加工作的人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我们平日里总是有给自己充充电的想法,但总是没有集中的时间进行学习,在线教育能够让我们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让我们也能有机会不断充实自己。”
2.教师被称为“培养人才的人才”,教师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育人的效果。近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但往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这些问题是教师培训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何提升培训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度?如何增强培训课程内容与一线教育教学实际的关联度?如何加强培训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的规范性?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日前,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以下简称《指导标准》),提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科学诊断,设置针对性培训课程,分类、分科、分层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目前,《指导标准》只涵盖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化学学科,其他学科领域标准将陆续研制出台。
    教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核心素养来要求教师的核心素养,才能将教师培训的最终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介绍,《指导标准》根据课程的教学任务,结合教师日常工作内容和活动划分来设计其“核心能力项”,然后按照核心能力项的具体表现,确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指标体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目标,这就让培训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将学生的课程目标,转换成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
    以《语文教师培训课标》为例,培训领域之一的阅读教学,有5个“核心能力项”,第一项“课文的教学解读”有4条能力指标,分别是:能按读者的常态阅读方式理解和感受文本,并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能以专业的姿态分析文本,依循体式特性,梳理文本的关键点;能从学生的角度阅读课文,揣摩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判断学生理解和感受的疑难处;能根据学段、年级和单元,按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等课文类型,对课文的教学功能予以定位。
    “这样一套培训指标体系,不仅系统性地为培训目标的设立提供了有据可依、精准专业、具体可测的参照标准,也彰显了为学生学习而研修、为学生成长而发展、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培训理念,解决了教师培训与学生学习两张皮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表示。
    教师培训需求的实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源于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现状与理想培训目标的“差距"认知。“《指导标准》基于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研发了‘能力表现级差表’这一新工具,为教师提供做同一工作时不同行为表现的典型差别,目的是帮助教师对照‘能力表现级差表’进行自我诊断,从而较为直观地衡量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现有水平,自觉地感知自身能力与培训目标的‘差距’,从而激发其主动参与培训的内在需求。”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介绍。
    “目前教师培训的针对性较差。一方面,教师不了解自身的水平和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培训没有很好的方法诊断教师的水平与需求,因此也就很难为教师提供多样选择。”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马云鹏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阶段性,成长过程一般以教师从教时间划分,即初任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但以这种粗略的方式分类,并为其设计培训课程、组织培训活动的做法,其实很难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而“能力表现级差表”则为提升不同水平、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能力提供了可操作的实用的培训体系。比如《数学教师培训课标》,对每一个核心教学能力目标都进行分解,并且设计阶梯性的培训课程,教师或培训机构就可以运用诊断工具,了解教师在该主题所处的教学能力水平。
    教师培训应服务于教师的工作实践,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培计划’的实施经验,我们将在教师培训课程中推行主题式研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为培训提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修主题,构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架构,根据教学能力水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提供课程专题和内容要点的参考建议,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针对教师培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随意拼盘、偏于理论等突出问题,《指导标准》强调实践的取向,并形成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架构。”合肥师范学院院长助理宋冬生教授介绍,理论课的内容是基于学理研究的教育教学知识,实践课则是各项研修活动,包括名课研习、名师经验分享、共同备课、现场作业、教学反思等。例如在语文培训课标的464个专题课中,理论课程只有160个,而实践课程占到了304个。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兼顾我国教育的区域差异,建议采用集中学习、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自学、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培训组织形式,采取专家讲授、案例研究、问题研讨、工作坊等多种培训实施方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磊说,“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策略,通过现场诊断、分析与分享活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基于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反思实践和行动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如此,培训效果将会大大增强。”
3.共享经济盘活了闲置资源,激发了市场活力,而“共享教师”制度也在教育领域搅动了一池春水。所谓“共享教师”,其实是“区管校聘”的通俗比喻。
    2018年4月9日,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山村中学——斋堂中学迎来了一名“大咖”——特级教师李春旺。本学期起,他走出工作所在学校,给深山里的学生上课。打破学校界限壁垒,使全区优秀教师资源实现共享,让全区的学生无论在哪里就读,都有机会聆听到优秀教师授课,这就是北京推出的“共享教师”制度。
    地处深山区的斋堂中学,是门头沟最偏远的山区学校之一。因为师资匮乏,又赶上中考改革,过去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师生都不太重视。2018年许多学生都选了地理学科,本来教师资源就紧张,哪里去找地理老师?这可难坏了斋堂中学的校长田颖。
    正在田校长一筹莫展之际,门头沟区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共享教师”制度,区域内公办中小学校的优秀教师可以打破校际界限,实现跨校流动,除了在本学校教课以外,还要到区内其他学校兼课。
    按照“共享教师”制度,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春旺老师本学期除了在本校带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还到斋堂中学为初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上课。
    一堂平常的地理课,在李春旺老师的讲授下变得生动有趣。“这种上课形式,学生们肯定喜欢,学生的学科素养也会有很大提升,对明年他们的中考更有把握了。这下我可不担心了。"在一旁听课的田颖说。
    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让好老师辐射更多学生,这正是“共享教师”制度实施的初衷。为满足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的需求,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拓展中小学教师来源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一方面在“开源”上想办法,另一方面还在“提质”上下功夫,即着力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制度实施的同时,各区相关部门根据各学段生源变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师生比、班师比等要素,按标准每3年核定一次区域内中小学合理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和岗位结构比例,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调配,以盘活资源,满足实际需求。虽然这项新的管理制度还在试行阶段,但已有不少优秀教师流动起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门头沟区教委主任陈江锋说,下一步,门头沟区将全面启动改革措施,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流动起来,实现区域内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真正转变,尤其是向深山区的学校进行政策倾斜,让更多的城区优秀教师向山区学校流动,真正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网友A:“共享教师”是一种可贵的教育创新,有利于打破教师资源不平衡。从长远来看,这对提升辖区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公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友B:“共享教师”制度,是一项均衡教育资源的得力举措。其好处至少有二,一是拓展了优秀教师施展才华的空间,二是扩大了优质教育的受益面,推动了教育均衡化发展。
    教师C:“共享教师”制度是均衡教育资源的破冰之举,但仍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小范围地“走”容易接受,但要让教师“走”得更远,教师们必然就要考虑到居住环境、工资待遇、生活成本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对于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解决教师流动的后顾之忧,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媒体人D:“共享教师”制度是推动教育公平的积极尝试,但要实现师资均衡效应的最大化,不仅要确保制度的持之以恒,还要使其朝纵深方向发展。
4.“孩子初二了,晚自习三节课,前两节正常上,最后一节老师在办公室或者回家,家长轮流值班看学生。这样合适吗?”
    在一些家长聚集的论坛上,类似问题一抛出来,就引起热烈讨论。从中不难发现,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去学校帮孩子值日,替孩子到学校布置教室、打扫卫生,甚至是监考、代班早晚自习等现象广泛存在。
    一名家长吐槽:孩子在上高三的时候,学校要求家长轮流替老师监考。高三年级早自习和晚自习也需要家长轮流到岗。早自习期间,家长在教室帮收作业;晚上七点到九点的晚自习时间,家长需要坐两个小时班。有的家庭父母没空,只得由爷爷奶奶上阵。
    “当时99%的家长都听从了学校的指挥,直到后来有家长向媒体投诉,这个规定才被取消。”王先生说,家长们很无奈,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让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对这种在中小学已普遍存在的现象,家长不能改变,只能去适应。
    针对学校教师为摆脱部分工作责任,召家长来学校“干活”,让家长承担大量原本与自己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有家长戏称自己为“编外教师”。
    如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家校共育理念不断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学,从批作业,到课堂值日保洁,再到监督学生考试,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家长也逐渐成为一支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队伍。
    对于“编外教师”这个身份,家长和老师也有各自的看法。
    有些家长认为,活动中积极活跃、愿意为班级付出的家长,确实能提升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特别是在班级活动中,热心家长们能帮助布置教室,帮老师购买活动物品,替老师迎来送往,出于对家长的感激和回馈,孩子能得到班主任老师更多的关注。
    但也有些家长对此颇有微词。谁都有本职工作,有时很难兼顾。像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让孩子们独立完成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心理上,不太能接受;在行动上,绝对都会支持。我敢说,大多数家长都是这种心态。”王先生说,因为孩子的事总归是家长自己的事,所以不敢拒绝老师。
    某公办小学班主任沈老师则从教师的角度持另一种观点。她认为,这并不能全怪老师“偷懒”“失职”,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下的教育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造成的。现在的教育现状几乎只给了老师教课的权利,而剥夺了老师管学生的权利。比如,对于学生不好好写作业这事,不少老师束手无策。
    “在我带的班里,学生的听写作业交上来,我圈出错误的地方,让他们下次交作业时要先改正错误,结果没有一次是学生主动改正的。人都有惰性,何况是尚无自制力的孩子。但现在的教育环境,老师们除了说教,就只能让家长参与教学,好好管教孩子。”沈老师说。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W认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家校合作意愿强烈但途径单一,家校关系存在冲突。
    从理论上来说,家校合作对于孩子成人成才十分关键,学校教育与管理需要家长配合。但是,教师因职业优势,在家校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关专家表示,这种不对等有可能导致当教师将一部分应尽职责转嫁给家长时,家长无法拒绝,也必然会滋生学校的责任转嫁、不作为等乱象。
    专家认为,对于这类问题需要更加具体细致的分析,例如小学阶段,需要家庭更多的配合,因为这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期,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无论何种情况下,让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治理,一定要避免打着家校合作的名号,给家长摊派任务。
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正确方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指数。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并影响着更高层次的公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县域义务教育越来越均衡。但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对于接受更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日益高涨,渴望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也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与需求,全面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全面改薄”,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规范化办学。各级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继续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坚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努力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教育公平将更进一步实现,当义务教育质量提高时,教育质量也将更进一步提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梦想也一定能得到实现。
某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准备研究制定一份工作方案。假如你是该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2,拟定该工作方案。
要求:
(1)内容具体,条理清晰;
(2)语言流畅,措施明确;
(3)字数不超过400字。

选项

答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解决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的问题,市教育局特提出工作方案如下: 一、设计教学能力标准。根据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设计“核心能力项”,确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指标体系。 二、准确诊断教师能力。对照“能力表现级差表”,为教师提供做同一工作时不同行为表现的典型差别,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诊断,激发其内在培训需求。 三、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强调实践取向,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架构,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满足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四、组织培训。兼顾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区域差异,采取多样化的培训组织形式、实施方式,推行主题式研修,增强培训效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6y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公安招警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