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给出《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

admin2012-09-05  54

问题 试给出《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

选项

答案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初一的时候,我们就学过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深刻批判了封建教育、封建文化对儿童身心的束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身心备受摧残、最终走向末路的悲剧性人物。通过学习,我们将对离我们十分遥远的那个社会有一种更为真切的了解。 (教师讲解) 刚才大家所说的作品大多收录在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小说集里。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文学成就前期主要是这些优秀的小说,后期主要是杂文。 介绍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中。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鲁迅作为进步知识分子,以文章为武器,从各个角度向封建礼教发起进攻,深刻批判了“礼教吃人”的罪恶。《孔乙己》就是这样的一篇小说。鲁迅通过描写孔乙己这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下层读书人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控诉了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出封建社会中人情淡薄以及普通群众麻木、冷酷的精神世界。正如鲁迅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用意:“单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从而“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找出生字词。 三、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1.小说主人公一一孔乙己长什么样?根据课文中的外貌描写说说孔乙己有怎样的遭遇,怎样的性格。 身材高大:体质好,有力气。 脸色青白:长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营养不良,生活困窘。 脸上有伤痕:偷东西被打,也是他走向没落的标志。 胡子乱蓬蓬、花白:年纪已大,处于风烛残年,精神萎靡不振。 长衫脏破:好逸恶劳、懒;穷酸潦倒。 2.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什么?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3.可是,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中,分明写道:“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极其穷困潦倒,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与短衣帮一样,说他穿长衫,这不矛盾吗? 不矛盾。在那个时代,长衫是读书人、有钱人的服饰,是有地位、有财富的标志。“孔乙己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所以孔乙己穷困潦倒。但是这位读过书的孔乙己,封建社会那种读书可以做官发财的思想早已深入其骨髓,他羡慕上层阶级的富贵、有脸面的生活,因而舍不得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可是他又不愿意与短衣帮为伍,这就形成了他的特殊的身份。 4.醉心于科举考试的孔乙己,一无所获,那件长衫又能给他带来多少安慰呢?课文中有四个关于孔乙己的片断描写,请分别找出。 片段一: 时间:孔乙己刚一到酒店的时候。 事件:酒客取笑孔乙己又添新伤疤。 片段二: 时间:孔乙己喝了半碗酒后。 事件:酒客取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讨论要点: (1)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孔乙己在酒店遭到了酒客们的嘲笑。作者在写酒客的取笑时用了哪些动词?(片段一:叫、嚷;片段二:问、说) (2)这几个动词应该怎样理解?朗读时应该有怎样的区别? 前者是酒客们对孔乙己落下新伤疤的起哄,后者是对孔乙己未能考中科举的阴阳怪气的挖苦。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区别。 酒客们拿孔乙己作他们无聊时的消遣,这本身就说明了当时社会对弱势人群的歧视。他们不失时机地嘲弄孔乙己,一次又一次地在精神上折磨他,可见当时社会的冷酷与麻木。因此,我们应该在这一片喧嚣声中体会到一股悲凉的意味。 (3)在众人的一片嘲笑声中,孔乙己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片段一:不回答一遭受羞辱一强作争辩 片段二:不屑置辩~遭受羞辱—欲辩无词 这两个片段中,作者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笔法相同,但是用力不同。相同处表现为孔乙己一开始总是表现得十分清高,然后又在遭到酒客的嘲弄后表现得十分狼狈。两个片段用力不同,这是从用词不同上表现出来的。“不屑置辩”显然要比“不回答”更深入地刻画出孔乙己自命清高的神态。而在遭到羞辱后的狼狈状,片段二又比片段一更过之。“孔乙己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对一心追求功名的孔乙己来说伤害更大。 片段三: 时间:孔乙己一再遭到羞辱后。 事件: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 片段四: 时间:邻居孩子听到笑声后。 事件: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 讨论要点: (1)孔乙己对酒客的态度与对小孩子的态度明显不同,这是为什么? 孔乙己用不屑置辩的神气对待酒客,说明他是以读书人自居.自命清高,要在短衣帮面前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同时也是为了对抗酒客的取笑,以掩饰自己的窘态。而小孩子不同,他们毕竟还比较单纯,所以孔乙己在遭到一再的羞辱之后,便指望在孩子身上找到一点自身的价值,其态度变得热情而诚恳。比如“做掌柜……”说明孔乙己受到科举影响,向上爬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尽管是穷途末路,但还要在孩子面前炫耀毫无用处的所谓本领和学问。当然这也表现了孔乙己性格的另一面~一善良,以唤起读者对孔乙己遭遇的同情。 (2)孔乙己的态度和小伙计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 这是一处对比鲜明的描写。一方面是小伙计的爱理不理,一方面是孔乙己的越说越起劲。相比之下,更能显出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低下,显示出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即便是酒店的小伙计也难免被污染。 (3)四个片段中都有“之乎者也”之类的语词,即使对小孩子也是这样,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孔乙己死读书,读死书,中毒太深。虽然已是胡子花白的人了,科举的仕途对他来说已经毫无希望,但他仍然满口“之乎者也”,实在是画饼充饥,他的迂腐麻木可见一斑。 5.通过四个片段的比较分析,我们了解了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自命清高、好喝懒做,但心地善良而又穷困潦倒的旧时代的读书人。 6.孔乙己所处的社会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孔乙己所处的社会是一个被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化了的势利、麻木、毫无同情心的社会。 7.四个片段所写之事,是偶然发生的还是经常发生的? 经常发生的,孔乙己一再遭到心灵肉体上的折磨,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四、拓展阅读 观看《阿Q正传》电影片断。 1.看了这个电影片断后,同学们把它和《孔乙己》再作一次比较,看看还能悟出些什么? 相同点:所处的环境都是在酒店,主人公都是被嘲弄的对象。 不同点: (1)孔乙己:不屑一顾,显出读书人的清高;阿Q:好吹牛,好虚荣。 (2)孔乙己:面对旁人的戏弄,极力争辩,“之乎者也”,又羞又恼;阿Q:面对旁人的戏弄,依然洋洋得意,自以为是,即所谓的“精神胜利法”。 2.在影片中,阿Q有一个取钱买酒的动作,这和课文中的“排”有什么不同? 两个人付钱买酒动作的不同,和人物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阿Q是拿出钱来往柜台上一拍,显出虚张声势、洋洋自得的样子。孔乙己则是一副读书人的派头,却又手头拮据,于是来了一个斯斯文文的“排”。 3.孔乙己被耻笑后,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看了《阿Q正传》的影片之后,你觉得阿Q被耻笑后的神态是怎样的? 阿Q被耻笑后的神态是胜利者的微笑。 小结:阿Q和孔乙己,他们在酒店里都同样使人快活,但阿Q是阿Q,孔乙己是孔乙己,思想性格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表现也迥然不同。阿Q始终是那样洋洋得意,孔乙己则是一副狼狈相。他一次又一次地遭受着精神折磨和摧残,同时又受到丁举人这类通过科举考试爬上去的富豪们从肉体上实施的迫害,最后终于走上了穷途末路。 五、布置作业 1.设想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成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酒店后的孔乙己”为题,续写一个你认为合乎情理的故事,题目也可以叫《孔乙己后传》,还可以自拟。 2.漫画式的联想 中举后,孔乙己会像范进那样喜极而疯吗?孔乙己后来做官会清廉吗? 3.发挥想象写一篇情节生动的故事 (1)孔乙己中举后回到成亨酒店; (2)鲁提辖、孔乙己、范进偶然相遇.鲁提辖救了孔乙己,杀了丁举人,被范进治罪,孔乙己谒见范进,冒死救鲁提辖。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8dq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