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5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一封反映福建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 赤溪村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引发社会的关注和中央的重视。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扶贫开

admin2019-02-03  28

问题 (2017年第35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一封反映福建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
赤溪村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引发社会的关注和中央的重视。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序幕。赤溪村因此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时隔32年之后,2016年2月1日,赤溪村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宁德模式”的典范亮相《人民日报》头版,再次引发关注。
当年,赤溪14个自然村散落在9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山高路险鸟迹稀,要跳出“贫困的陷阱”殊为不易。最初的办法是“输血”:由政府和社会等筹措资金送钱送物。但这种救济式扶贫治标不治本,到上世纪80年代末,整个赤溪贫困率仍在90%以上。
针对当地贫困状况,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弱鸟可先飞,至贫可能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他非常富有前瞻性的指出:“抓山也能致富,把山管住,坚持10年、15年、20年,我们的山上就是‘银行’了”。
在宁德地委强力推动下,赤溪村打响了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的“换血”攻坚战——“挪穷富”:用移民搬迁的方式把分散的14个自然村集中起来,通路、通电。搬迁成功了,生活环境改善了,新问题又来了:挪了穷富,靠着人均不足1亩的土地,如何拔掉穷根,走一条自我致富之路?赤溪村两委干部再次帮助群众改变观念,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今天,生态旅游已成为赤溪人致富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多元,其中45%以上来自旅游业。
三十多年来,赤溪村干部群众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在社会各方的大力帮扶下,从“输血”帮扶到“换血”搬迁再到“造血”开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扶贫脱贫之路,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问赤溪村干部群众进行在线支流时指出:“‘中国扶贫第一村’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的实践印证了现在的扶贫方针,就是要精准扶贫。”
赤溪村矢志不渝推进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正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探索之路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齐”,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摘自人民网(2016年2月1日、11月9日)、新华网(2016年7月25日)、央视网(2016年8月6日)等
如何理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

选项

答案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而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小康的一个标志性指标,已成为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败的关键。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就体现不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A64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