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最近,一段“医生手绘秘籍,让患者秒懂手术”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中,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周伟力在短短几分钟内,就画出了一张张手术治疗图,以此作为辅助材料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案、手术流程,让患者能比较直观地感受治疗过程和手术效果,也在一

admin2018-05-08  17

问题 材料1
    最近,一段“医生手绘秘籍,让患者秒懂手术”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中,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周伟力在短短几分钟内,就画出了一张张手术治疗图,以此作为辅助材料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案、手术流程,让患者能比较直观地感受治疗过程和手术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除患者疑虑。这种工作方式,周医生已经坚持了6年,绘制的手术图谱多达千张。同行看后,为其专业和敬业点赞,“如果不是对人体骨骼结构和手术路径都烂熟于心的人,画不出来这么详细的图”;病人看后,放心又叫好,“看了周医生的画之后就懂了,而且他的画和我手术后拍的片子基本重合,这种方法真的好”。
    这是治疗沟通上的创新,也是跨越专业鸿沟的尝试,更是纾解医患矛盾的努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就医时,医生认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患者可能视为“天书”,医学专业术语听不懂、治疗原理搞不懂、治疗状况也摸不到;同样,病人向医生描述病情、诉说痛苦时,也不一定能被感同身受地理解,双方难以引发共鸣。这种情况下,医生有无奈,患者有焦虑,在不经意间形成了治疗阻力甚至积累矛盾。能否让专业变通俗、能否换位思考、能否提高沟通质量,关乎医治质量。对医院和医生来说,除了绘画这样的生动做法,诸如制作专科疾病宣教视频、诊室建立疾病康复宣传角等,也必不可少。
    与疾病抗争,医生和病人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只有彼此信任、团结一致才能战胜病魔,也只有“假如我自己是病人”、设身处地着想,才能让患者踏实。“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患同心协力共战病魔时,“有效沟通”与“彼此信任”是我们所乐见的,而这离不开医生挥好“责任之笔”,画下和谐之图。
    ——《人民日报》,2017年8月7日
    材料2
    3D摄影、激光放映、巨幕体验……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科技论坛上,专家认为,科技手段将开拓电影影像表达新维度,再造电影工业流程,但也应警惕技术滥用对电影本质的损害。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经过了几十年时间,现在短短几年问,数字技术就将胶片电影淘汰。“数字技术杀死电影了吗?”观众不免发问。“数字技术不是‘电影杀手’,而是将电影从胶片中解放出来,丰富了电影的表现空间和叙事手段。”中国传媒大学基础理论系主任张宗伟认为,数字技术革命的终极目标,是更加完美地实现电影叙事。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院长李晋林说,和传统电影不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电影将实现长镜头、无景别、无剪辑,呈现出多线性的叙事,观众可以自己选择看什么,从而打造出游戏一样的互动体验。
    专家指出,电影在探索数字技术的过程中,要避免“用力过猛,过犹不及”,避免以技术为噱头而忽视剧本创作和演员表演。并强调,数字电影不能成为技术的堆砌场,应该始终坚持内容为王。
    ——摘编自新华网,2017年9月14日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只有‘假如我自己是病人’、设身处地着想,才能让患者踏实”?

选项

答案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只有亲身实戢,才能获得直接经验。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因此。医生只有假设自己是病人,才能更好地了解到病人对于病情的理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OI4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