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admin2010-05-06  35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2008年9月,包括三鹿在内的一些中国企业生产的乳制品被发现混入了有毒的三聚氰胺,暴露出了中国食品监管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事件发生后,中国总理温家宝曾多次表示,要吸取教训,加强制度建设:“更为重要的是要从这起事件中吸收(吸取)教训,要加强制度建设,从生产(以及之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监督和检查。”
    在这一背景下,于2008年10月23日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食品安全法》草案规定,政府对食品安全实行全程监督管理。而食品生产、流通以及餐饮服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和管理等都被纳入了法律约束和规范的范围。这被形容为是“从田头到车间、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法律保护。不仅如此,法律草案还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完善了相关的预警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奶粉事件暴露出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对食品添加剂监管的缺失。为了严堵监管漏洞,法律草案专门增加了更为严格的六条规定。内容包括添加剂许可制度的范围、标准、目录,企业如何使用添加剂,乃至添加剂的标签管理等。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锡荣介绍了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条新规定:“目前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甚至滥用,成为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源头。本法对此作出严格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标准进行修订,对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技术上确有必要的,才能列入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范围。”
    这一规定意味着,只要是范围之外的、哪怕是无害的食品添加剂也禁止使用。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食品召回制度、加强食品检验,《食品安全法》草案还规定,在企业不主动召回“问题食品”的情况下,政府要责令企业召回不合格食品。在国务院已废除食品的免检制度后,“不得实施食品免检”的规定更被写入了法律草案,而相关规定还包括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除了预防为主、加强监管外,吸取奶粉事件的教训后,《食品安全法》草案更从事故报告、应急措施等方面入手,着力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机制,建立畅通、便利的消费者权益救济渠道。草案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接到食品事故报告后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刘锡荣介绍了其具体内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卫生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救治;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不仅如此,“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这一规定也写人了《食品安全法》草案。中国的官员问责制虽已推行五年,但将如此明确的规定写入法律尚属罕见。有评论认为,在国家质检总局负责人因奶粉事件辞职后,问责制有望在中国实现真正的常态化。
    而对于境外普遍关注的中国食品出口问题,法律草案也明确规定,中国出口的食品应当符合进口国家或地区的强制性要求,并要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
    目前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因奶粉事件做出了较大调整、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但实际上,中国在食品安全领域通过立法“解决问题”并不始于奶粉事件。中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从近年来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上可见一斑:不仅《食品卫生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均已颁布实施,仅卫生部在这一领域就有近百个配套规章,质检、农业、工商各部门也有各自的食品法规体系。早在《食品安全法》2007年底进入了立法程序之初,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曹康泰就曾坦率表示,该法主要针对的正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薄弱环节:“(中国)现行有关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和监管体制还不够完善;对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食品检验机构不够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够规范;有的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为了从制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有必要对现行食品卫生制度加以补充、完善,制定《食品安全法》。”
    资料2
    在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企业中,有的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反映产品的主要特性和卫生安全要求,有的企业不按标准生产食品添加剂,或者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原料和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有的企业采用的检验方法不切实际,可操作性差,影响产品检测结果;有的企业标准长期使用,未按规定进行复审和备案,标准内容滞后甚至失效。
    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绝对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和提高食品的色香味,改进食品的生产工艺,增加营养,合理使用可保障食品安全,但是食品添加剂绝大多数为化学合成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少数还可以引起变态反应和蓄积毒性,如果人们食用了含有超量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就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同时,过期食品添加剂、不纯的食品添加剂(如汞、铝等未清除)也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资料3
    3.自2009年6月1日起,《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新法规最大的亮点在于将民事赔偿纳入法制轨道,大大增强了赔偿力度,这赢得了许多上海市民的赞许。
    不过,食品安全问题非一日之寒。工商部门对市民经常食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进行暗访时,发现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问题,其中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时有发生。上海一位人大代表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暴露出的很多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老问题。”有专家建议,整治食品安全乱象,施以重治方能见效。街头水果摊上整齐摆放的水果看上去个个水嫩光鲜,可是,有谁知道这可能是用蜡“伪装”过的结果?
    工商人员在上海一家果品批发市场内,看到经营橙子的摊主给橙子上蜡的过程。这种蜡一般呈液体状态装在塑料瓶子里,将橙子放置在盆内,往橙子上喷洒液体蜡即可。只需几分钟,橙子就上完蜡。据观察,橙子在上蜡前后,表皮的光滑程度、鲜亮程度变化明显。摊主表示,给橙子上蜡是水果批发商普遍的做法,“这种蜡属于水果蜡,无毒无害。蜡只留在表皮,橙于是剥开吃的,买回去一洗,蜡就会脱落”。
果品行业专家透露,给水果打蜡是国际上允许的保鲜方法,主要用在橙子和苹果上,高档水果中应用较多。水果表皮上有许多气孔,水分容易挥发。打蜡的目的是封住气孔,防止水分蒸发。
    所以,一般的橙子,保质期为两三个月,打过蜡后,保质期可以延长到五六个月。不过,水果打蜡要使用食用蜡,但为了降低成本,个别商户会使用矿物源蜡等非食用蜡,这会导致橙子里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而二者的差别只有在实验室才能检测出来。
    业内人士表示,给果品上蜡,应该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有一定的卫生要求,并且应保持蜡的纯净性,比如应该在密封状态下进行,分装使用。而我国目前没有具体标准,上蜡的含量、上蜡是否应予以标注等相关标准仍处于空白。质检部门对打蜡原料的监控也并不完善。上海有关方面关于食品安全性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选购食品,81.44%的市民最看重“生产日期和保质期”,72.95%的市民重视“品牌知名度”,而55.09%的市民会选择“食品的色泽和外观”。不过,也有市民表示:“以前挑东西要色美昧香。现在,越是好看的可能越假,捡难看的买,就吃个安心。”
    那么,买到问题食品后会如何处理?70.16%的市民首选“丢弃了事”。大家都认为:“向消协、媒体等投诉太麻烦,太花时间。”而71.46%的市民认为,通过立法、职能部门加强监管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有效的手段。
    市民金先生表示:“如果打个投诉电话,执法部门就能去调查解决问题的话,我肯定不会息事宁人。关键还是看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食品安全法》是一个好的开头,只有职能部门真正行动起来,法律才能发挥作用。”
    上海的人大代表也十分关注食品安全,他们认为,很多问题屡禁不止,是因为有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和老百姓的期望相比,还有差距。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违规违法操作问题,从法规、管理监控机制、检测手段到惩罚力度等都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麻生明认为,中国应当效仿国外,建立或完善食品添加剂清单,并制定、完善相应的使用规章制度,特别是严惩违法添加行为,应当通过法律认定往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目录以外的化学品为刑事犯罪行为。
    资料4
    2009年8月29日,有消费者反映,某超市的面包外包装上的标签存在着“玄机”,一些贴有当天生产日期的面包也有“猫腻”。
    王先生平时经常到市区一家超市购物,也会买些超市自制的面包吃,不过,他却发现这家超市的部分面包产品却有不少问题,“一些用塑料盒包装的面包,标签似乎有点怪,仔细一看,都没有完全粘住,这样很容易撕下来,给超市‘作弊’提供了方便。”王先生说,他很喜欢吃牛油提子蛋糕,不过他却几次碰到过这样的怪现象,包装上的标签特别厚,结果撕开一看,标签竞有两张,外面这一张标签的生产日期是当天的,里面的这张竟是以前的,他觉得超市这样随意更换标签,是想让消费者以为面包是当天生产的。
  “面包的保存期一般只有两三天,加上现在天气热,很容易变质,万一老人、小孩等体弱的人吃了实际上已过期的面包,肯定要吃出问题的。”王先生对此表示担忧。
    资料5
    南昌市通过制订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安全监管、专项整治等措施,完善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和监测体系,保障百姓健康。
    南昌市工商局建立食品流通环节市场准入备案查询系统,在各大超市,消费者只需在备案查询机前扫一下食品条形码,所购买食品的相关信息便一目了然,如发现过期、变质等食品,执法人员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处,维护消费者权益。畜产品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南昌市在严格实行集中屠宰的基础上,将整治“瘦肉精”列为专项监管内容,重点对屠宰场、养猪场及各类学校、机关公共食堂、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专项整治,确保百姓吃上放心肉。
    南昌市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严格控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全市各蔬菜生产基地均推广配方施肥及标准化生产,对批量上市的农产品实行建档立案。
    2009年上半年,商贸部门推行“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工程,推进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对接,建立了从田间到企业,再到超市,最后到百姓餐桌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溯源机制。
    资料6
    随着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云南省农业部门将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既抓好例行工作,又找到突破点,重点实施,在两年内将监管网络构建到各乡镇,确保全省人民吃上放心农产品。
    云南省农业厅明确了相关责任部门,做到产地环境监测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紧密结合,投人品使用许可审批与生产技术规范紧密结合,农产品检验检测与质量安全认证紧密结合,质量安全认证与创建品牌紧密结合,标签标志管理与市场准人管理紧密结合,前移监管关口,以加强源头管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管理。
    云南省农业部门正在加快标准、检测、认证三个体系建设,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改善和提高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监管能力,并在两年内构建起乡镇级的监管网络体系。同时,以试点示范推动综合措施全面落实。
    据介绍,相关部门将围绕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植物源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动物源产品药物滥用3个主要方面抓好例行监测,以推动持续、稳定的制度化建设。以进出口安全管理推动国际接轨,围绕大宗进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有计划地集中人力和财力,采用国际标准,在检验方法、检验技术、农产品认证等方面,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资料7
    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
    公告称,鉴于近期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部分企业生产的个别批次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检出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考虑到食品的特殊性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因素的复杂性,为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经研究决定,停止实行食品类生产企业国家免检。
    据介绍,为了促进企业提高质量,避免各种重复性的检查,减轻企业负担,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组织实施了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企业获得免检,需自愿申报,产品必须达到质量长期稳定、市场占有率高、质量保障体系健全等条件,经国家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后,才能确定为免检产品。免检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定期报告质量状况。质检总局每年组织对免检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实施严格监管,确保产品质量。
    资料8
    近几年,“山寨”一词频频出现在广大市民的视野中,山寨手机、山寨数码相机等产品的外观、商标等都与某些知名品牌极其相似。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食品也有“山寨”现象。
    前些日子,小吴拿出一大袋装有“旺仔”、“真知棒”、“阿尔卑斯”等品牌的糖,朋友仔细看后才发现,里面的糖都是些“旺子”、“真知味”等山寨货。奶糖包装上的图案、颜色等都酷似市面上的品牌产品,只是生产厂家玩起了文字游戏,套用了知名品牌的外包装,将产品名称偷梁换柱,不仔细看很难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区分开来。小吴说:“这种山寨食品外观很相似,但口味上还是有些许差别的。”
    这些山寨食品虽然都有生产厂家、食品生产许可证等,但市民对山寨食品的卫生、质量问题大都持怀疑态度。针对这种现象,相关人士指出,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擦亮眼睛,看清产品名称。
    资料9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养生意识的增强,保健食品已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然而,保健食品发展的过度、过热、过乱,致使该行业呈现乱、滥的局面,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明确等,也使得对该行业的监管非常困难。
    前不久,江西新余市民薛先生想买一些保健食品去看望乡下的老母亲,一进药店,听说是买保健品的,店员一口气向他推荐了10余个品种,弄得薛先生一头雾水。面对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薛先生感叹道:“如今的保健食品真是太多太滥了,分不清真假!”
    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经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达9 900个,地方各级卫生部门批准的各种“食字号”、“健字号”、“监字号”、“监健字号”等五花八门的保健食品更达5万种之多,每年销售额为600亿~650亿元。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现象,有相当比例的保健食品为假冒产品。
    近日,回家度暑假的江西新余女大学生小胡向记者反映,前不久她在沈阳一家药店购买了一种据说很有效的减肥药(实质是标志“卫食健字”的保健食品)“××塑身素”,可是吃了几天后,就出现口干、心慌、胸闷、恶心、厌食、失眠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买的时候,营业员称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怎么会这样呢?”小胡提出质疑。为此,小胡拿着还未吃完的“××塑身素”保健食品以及罗列了一大堆“减肥功效”的说明书,向医院专家了解有关情况。专家告诉她,目前市场上的减肥保健食品,有的服用后也会产生与减肥药一样的副作用,这很可能是非法添加了减肥药(西布曲明)的成分,这些保健食品违规添加处方药后绝对不敢在产品标签上有所体现,因此危害更大,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选择。
    据了解,目前违规添加化学药品主要集中在六大类保健食品中:调节血糖类保健食品中添加降糖药;减肥类保健食品中添加利尿剂或兴奋剂;抗疲劳类保健食品中添加“伟哥”或近似成分;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中添加安定类药物;“增高”类保健食品中添加生长激素;免疫调节类保健食品中添加中枢食欲抑制剂等。不久前有关部门在上海等地进行专项调查,在抽验的207个批次的保健食品中,有197个批次的产品添加了“伟哥”、降糖、减肥类的化学药品,占95%,令人触目惊心。由于大量违规添加化学药品,保健食品非但不能补身,反而可能“夺命”。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保健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太低,没有一个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加之审批相对简单,故而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食品行业,给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造成很大困难。二是我国保健食品的审批长期处于“只进不退”的状态,给违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多头管理、权限不清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保健食品的配方五花八门,缺乏相关的标准和工艺规范。
    目前,当务之急是健全保健食品标准体系,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疲劳等产品的监督检查和抽验,严厉惩治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实行强制定价,将其价格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严厉打击夸大和虚假宣传行为。
    资料10
    某市质监部门一名负责人说:“厂家对过期食品进行处理时,一般不会通知我们到场监管。我们监管主要针对生产环节,这其实也可以起到监督生产企业不使用回收食品的作用。”据他介绍,大的生产企业一般自律意识较强,他们都有一套严格的回收食品销毁制度,消费者尽可放心。极少数唯利是图的小食品生产企业,的确存在着将过期食品“回炉”再利用甚至重新流回市场的情况。比如,一家报纸曾报道过当地一个小面包坊将已过期面包的包装袋上打上当天的日期继续出售。
    据了解,根据目前管理体制,过期食品处理监管应该属于质监部门。早在200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发出《关于严禁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回收食品作为生产原料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如何处理回收食品作出了严格规定。《通知》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定期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回收食品的登记和销毁情况”、“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管工作中,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督促检查”。
    透过这些规定不难看出,质监部门掌握的是回收食品处理结果,而且这个结果的掌握是建立在生产企业主动汇报的基础上,这样难免让一些自律意识不强的企业投机钻营。采访中记者发现,一较大企业为维护自身信誉,能够做到靠自律将返厂过期食品销毁,同时向质监部门汇报销毁情况。而一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小作坊,不知道要“上报”,同时,也从没有质监部门责令其定期汇报。“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必须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而不是只监管某一个环节。”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律师苏跃龙在接受采访时说,从法律层面来看,目前有关过期食品处理问题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二是当前的有关行政法规还不够完善。譬如,根据目前有关行政法规,超市何时、将怎样的过期食品返厂,是否返厂,监管部门都无从得知,更加谈不上督促检查了。
    有关法学专家提出,应建立超市返货、厂家销毁过期食品的“报告制度”,建立起监管部门对销售企业和生产企业透明、主动、及时的监管机制,将过期返厂食品的处理全程放在“阳光”下进行,确保返厂过期食品绝不进入生产领域。
    资料11
    江西省南昌市通过制订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安全监管、专项整治等措施,完善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和监测体系,保障百姓健康。
    南昌市工商局建立食品流通环节市场准入备案查询系统,在各大超市,消费者只需在备案查询机前扫一下食品条形码,所购买食品的相关信息便一目了然,如发现过期、变质等食品,执法人员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处,维护消费者权益。畜产品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南昌市在严格实行集中屠宰的基础上,将整治“瘦肉精”列为专项监管内容,重点对屠宰场、养猪场及各类学校、机关公共食堂、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专项整治,确保百姓吃上放心肉。
    南昌市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严格控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全市各蔬菜生产基地均推广配方施肥及标准化生产,对批量上市的农产品实行建档立案。
    2009年上半年,商贸部门推行“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工程,推进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对接,建立了从田间到企业,再到超市,最后到百姓餐桌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溯源机制。
    资料12
    我国将在两年内对近一半现行的食品国家标准进行更新和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现有食品国家标准867项,其中404项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急需修订更新。
    国家标准委将组织有关部门在2007年底全部完成404项食品国家标准的修订,今后五年,将重点补充和完善有关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限量、食品包装材料、婴幼儿食品等领域的卫生标准及相关的检测方法标准的制订。
    资料13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李援表示,要真正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不留监督空白,需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调整现有的监管体制,实现安全分段监管的“无缝对接”。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从6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实施以来,这部法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近日法学会举行的以“落实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食品安全法治进程”为主题的中青年法学家恳谈会上,专家学者针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李援指出,这次立法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从法律制度上明确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他说,我国现行的监管体制是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监督部门对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实行分段监管。在中央一级,卫生部门承担综合监督的职能,生产环节由质检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行业由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食用农产品由农业部负责。在地方一级,由地方政府依照食品安全法及有关规定确定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但他坦言,食品安全法在半年的准备期和两个月的实施期中也暴露了监管体制上的一些问题。首先,分段监管的体制虽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但每一段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也无法仅由一个部门来承担。比如,卫生部门承担综合协调的职责,其五项综合协调的职能跨越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因而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和分管该环节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将监管落到实处。
    其次,我国现行法律中涉及食品安全的就有11部,相关行政法规至少有15部,还有大量的部门规章,这就可能导致各监管部门依照自己的法律法规办事。李援指出,在这种多部门、多部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一定要首先适用《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中没有规定的,再适用其他法律法规。比如,在违法处罚问题上,《食品安全法》的处罚力度大大高于其他法律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来执行。
  三、作答要求   
请针对给定资料中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对国家监督机构在工作实践中应如何履行自身的职责这一问题做简要论述。字数2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在工作实践中,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要找准定位、履行职能,着力提高综合监督能力,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建立全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统筹规划食品安全工作。通过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等活动,强化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积极应对、组织协调地方及时处置,充分发挥政府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的作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mG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