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

admin2014-01-15  37

问题 材料1
    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
    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走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2
    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尖锐到什么程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只要指出物价高涨和卡特尔的压迫就够了。这种矛盾的尖锐化,是从全世界金融资本取得最终胜利时开始的过渡历史时期的最强大动力。
    垄断,寡头统治趋向代替了自由趋向,极少数最富强的国家剥削愈来愈多的弱小国家,——这一切产生了帝国主义的这样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使人必须说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趋势之一,即形成为“食利国”、高利贷国的趋势愈来愈显著,这种国家的资产阶级愈来愈依靠输出资本和“剪息票”为生。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某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这种发展不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而且这种不平衡还特别表现在某些资本雄厚的国家(英国)的腐朽上面。
                                              ——摘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材料3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高速增长时期。1950年-1970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4.9%。这一发展速度是资本主义经齐发展史上“第一黄金时期” (1850年-1913年)年均增长率的2.1倍。自1973年“石油危机”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1973年-199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2.8%,仍然高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个黄金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是1850-1913年的1.2倍。

            主要西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比较


材料4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的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1)结合材料1、材料4,说明材料1中“类似的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也会发生这种“类似的运动”?
  (2)材料2“这种矛盾的尖锐化,是从全世界金融资本取得最终胜利时开始的过渡历史时期的最强大动力”中的“过渡历史时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些矛盾的尖锐化”是“过渡历史时期的最强大动力”?
  (3)材料2、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4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的现象”,如何理解这一说法。

选项

答案 (1)“类似的运动”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类似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同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对抗性矛盾运动。第二层是,正是这种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产生了封建社会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取代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运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这种“类似的运动”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为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所控制的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基本矛盾在运动中尖锐化的表现。资产阶级曾经千方百计医治经济危机这个痼疾,却只能改变危机的形式和时间,没有能使危机消失.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最后结束“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无产阶级是社会化生产的承担者,但生产资料及其产品却被资本家占有,工人一无所有。这种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也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根本对立的经济根源。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受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广泛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最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2)“过渡历史时期”是指从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固有的一切矛盾;生产高度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更加集中,以致垄断形成;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等空前尖锐起来。这些矛盾的发展为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并取得胜利准备了主客观条件,决定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3)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不等于立即灭亡。资本主义出现停滞和腐朽的趋势,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根本不发展和发展必定很缓慢。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资本主义通过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进行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调整,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一定时期、某个阶段、某种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这种调整和适应只是暂时的,不是长期性的、本质上的.资本主义不论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上进行怎样的调整,以及在这种调整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解决,资本主义就不可能避免必然灭亡的命运。所以,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恰恰相反,它正是符合这种规律的一种表现。 (4)马克思主义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其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前人从未有过的事业,它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无数的困难、曲折和倒退,但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趋势,却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另外,社会主义在某些国家遭到资本主义的复辟从实质上讲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是扭曲的背离社会主义本质的体制、模式、政策的失败,是“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新思维”的失败。而社会主义在中国等国家仍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zK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