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中庸》是如何阐述学习过程的?
《中庸》是如何阐述学习过程的?
admin
2017-09-26
27
问题
《中庸》是如何阐述学习过程的?
选项
答案
《中庸》对古代教育理论的另一贡献,在于它对学习过程的阐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习过程具体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这一表述概括了知识获得过程的基本环节和顺序,是对先秦儒家学习过程思想——学、思、行的发挥和完整表述。 如果将《中庸》的五步骤与《大学》的“八条目”作一比较,那么可以看出:学、问、思、辨、行着重于阐述求知意义上的学习过程,列举了知识获得过程中一些基本的学习环节,比较局限;而“八条目”则着重说明为学、为人、处身、立命的完整过程,内涵更为丰富,过程更为漫长,要求更高。但二者也有共同点,即都把学习过程视为学习、思索和行动诸环节前后相续、缺一不可的完整过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学习思想的基本特征。 学、问、思、辨、行被后世学者引为求知的一般方法和途径,朱熹曾称之为“为学之序”,列为《白鹿洞书院揭示》的重要规定,因此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庸》还特别指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倡“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Aow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提出虽然婴儿对隐藏的客体表现出敏感性,但在8个月前还不能拿到隐藏的客体。一种观点认为8个月的婴儿具有客体永存的原则,但缺乏手段一目的分析能力。为了验证这一观点,在训练阶段,研究者让家长训练7个月的婴儿关于手段一目的的行为,即教他们如何通
设计实验考察意识与无意识加工的质的差异。[北京大学20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过程中,曾出现把智育视为敦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此现象发生于()。
()是1932年国民党教育部整顿全国教育的重要措施和内容。
让学生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或读文章的标题,去猜测文中的具体内容是属于()训练。
近代中国教育吏上第一个省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所在地是()。
“人人谈时务,家家言西学”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源于()
“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随机试题
不能非特异多克隆刺激T细胞增殖的物质是
下列关于网络计划的工期优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实施电子转单后,依据《口岸查验管理规定》相关规定,检验检疫机构( )。
Ithinkuniformsaredemeaningtothehumanspiritandtotallyunnecessaryinademocraticsociety.Uniformstelltheworldthat
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Parenthoodisn’tacareer-killer.Infact,economistswithtwoormorekidstendtoproducemoreresearch,notless,thantheir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2。[说明]某公司要为其制作的多媒体演示系统采集音频素材,并且在计算机内对音频信息进行编辑。
Nothingis________time;yetnothingislessvalued.
Everyprofessionortrade,everyart,andeverysciencehasitstechnicalvocabulary.Differentoccupations,however,differwid
Thecurrentpoliticaldebateoverfamilyvalues,personalresponsibility,andwelfaretakesforgrantedtheentrenchedAmerica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