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二、给定资料 1.任何道德都是在人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都是某种程度的公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在社会道德领域通过推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admin2012-08-10  44

问题 一、注意事项
    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二、给定资料
    1.任何道德都是在人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都是某种程度的公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在社会道德领域通过推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举措,引导群众更好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更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具有了明确的方向。但与之相背离的是,父子反目、夫妻相斗的事件并不少见;学校为了分数,将道德教化抛置一边;医院为了效益,让医德和救死扶伤统统走开……
    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2.早晨一离开家门,家住西安街的魏学光就开始头疼,两部电梯中的一部被搬家的占用,搬家公司的大卡车就紧逼大门出口。小区里有人把车停在行人通道上,堵住了路,管理员就急忙对看禁喊叫车牌号。
    正值上班高峰期,小区大门El喇叭声一声接一声,门前停满了车。路上的车子挤成螃蟹状,各不相让,谁也走不动。好不容易开出了小区,一路上,看见开在前面的司机摇下窗户,然后把痰吐在原本干干净净的马路上,旁边的一辆车又从窗口扔出一张用过的纸巾。路过一个公交站,明明已经排好队等着上车的老人,愣是挤不过一个从旁边插过来的小伙子。眼神掠过公交站旁边的电线杆,贴满了“办证”和“高价收购药,,的小广告。斑马线前,人们驻足静候飞驰的汽车驶过。见有空当,老人刚要抬脚,滴滴的喇叭声又响    办事排队、过马路看红绿灯、碰了人说声“对不起”、上完厕所冲马桶,这些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灌输的道德标准,也是基本的社会规范。可是现在,诚实、处处守规矩的人却被看成是不知变通、守死理儿、假惺惺。
    现实生活中,只要稍许留心,人们不难发现一些不良行为。比如,设置在街头的磁卡电话,遭毁坏的情形就比比皆是;绿地,本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但许多绿地里却有人在其中嬉戏、下棋、酗酒、谈情说爱;城市中的雕塑,被涂抹和砍砸得面目全非的事也屡有发生;漫步商、步行街,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情形比比皆是,至于随地吐痰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在犄角旮旯里,常有个别男士侧身而立撒起小便;在公用厕所里,不随手冲刷便池者更是大有人在,等等。这些与我们的社会公德、城市环境极不相称的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3.公交车上让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只有一个座位,到底应该让给抱孩子的妇女还是老人,恐怕我们谁也无法作出判断。2011年“五一”期间,汤女士接待几位广州朋友在武汉玩,一行7 ALT 588路公交车,准备到江汉路。车上,她给朋友1l岁的孩子做工作,希望孩子把座位让给一位抱幼儿的妇女,不料却遭到身后没有得到座位的60多岁老大爷责骂,老人竞用武汉话骂了她两站地,而得到座位的妇女却转头向车外一声不吭。
    这一事件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在全国都要设立一个让座日,号召大家文明礼让、、、、、让座要礼貌,接受让座也要礼貌。”网上呼吁设立“全国让座日”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百度贴吧,有网友率先发帖号召全国网民行动起来,文明让座并礼貌接受让座。
    4.从2008年2月22日开始,每月的22日都将是北京的“让座日”。该项公益活动由市交通委、市运输局联合发起。2008年2月2113,由市交通委等单位推出的“让座爱心卡,,同时问世。在公交车上让座的乘客,将通过司售人员获得卡片。到年底时,获得卡片较多的乘客,将获得物质奖励。
    随后,有多个城市相继设置了“让座日”。2011年5月14日,200多名身穿印有“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白色T恤的志愿者,聚集在香洲客运总站,参加了“排队日、让座日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的启动仪式。
    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孕等乘客让座是人人都应遵循的社会公德,可如今在公交车上,让座却成了稀缺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些乘客素质低下,把公德意识抛到九霄云外,等等。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让座者的举动未得到充分肯定甚至是受到冷遇也是一重要因素。
    媒体曾报道,有人在公交车上让座后,对方连声谢也没有,便坐了上去;还有老人不服老,对年轻人让座不仅不感谢,还很不高兴;还有女士身材较为丰满,被人误以为是孕妇而让座,结果是大发雷霆,这都会令让座者觉得心里委屈,或许以后就不会再让座了。
    有关方面设置“让座日”,这样的举措让人拍手叫好!但“让座日,,毕竟一年才一回,因此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要将“让座日”扎根心中,乘客们要树立公德意识,给弱势群体积极让座,与此同时,接受座位者也要心怀感恩,道声谢,即便你不需要这个座位,也要在致谢后再将座位转让给有需求者。若是这样,让座者能从中品味到助人的快乐,爱就能生出更多的爱,天天都会是“让座日”。
    5.助人为乐是一种社会公德,是应当受到社会尊崇的高尚行为。然而眼下,“不敢当好人,却是不少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遭遇了“好人难当,,的信任危机。
    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民彭宇下公交车时见徐寿兰老太太摔倒在地,就将老人扶至旁边,并且在其亲属来到以后一起送老人到医院,还垫付了200元医疗费。但后来徐老太太则称是在等车时被彭宇撞倒。2007年1月4日,徐老太太将彭宇告上法庭,判决的结果是彭宇应赔偿40%的损失费计45876.36元。依据南京市鼓楼区法院的推理,彭宇送徐老太太上医院的行为纯属“做贼心虚”。
    无独有偶,“南京彭宇案”又现“郑州版”。2008年8月21日,郑州小伙儿李凯强骑电动车时被骑自行车的宋老太太追尾。李凯强见宋老太太倒地后就上前扶起她,宋老太太却说自己的腰被撞伤,要求李凯强赔偿医药费,并将李凯强告上法庭。2009年12月28日,郑州市二七区法院作出判决,由于无法查证是由李凯强还是宋老太太其中一方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根据公平原则,宋老太太的损失合理部分由双方各承担50%。因此,李凯强应支付宋老太太1万元精神抚慰金及其他费用7.9万余元。
    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一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为何这么难?文明为何这般奢侈?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
    6.进入高温时节,游泳是众多市民消热避暑的一种较佳选择。然而,部分市民却肆意在市内各饮用水水库游泳,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2011年7月8日下午,慈溪市政府组织水利、环保、公安、建设等部门开展水库禁泳联合执法检查,督促各镇有关单位做好水库禁泳工作。下午3点半,检查组一行首先来到梅湖水库。保安人员正冒酷暑坚守在第一线,时刻监视着水库四周的动静,水库现场并未发现入库游泳者。在上林湖水库,管理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高温开始后,到水库游泳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大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选在早晨六七点钟或下午五六点钟来,像赶集一样。 经劝阻,大部分人都会及时离开,但有些人会玩“猫捉老鼠”游戏,趁人不注意又会到水库游泳。下午4点半,检查组一行来到杜湖水库时发现,七八名未成年儿童正聚在一起戏水;还有两名男子躺在救生圈上,划水转圈,悠然自得。检查人员当场劝他们离开。检查组指出,梅湖、上林湖、杜湖等水库都是慈溪市饮用水源地,每年都要向水厂提供数千万方的饮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饮用水源水库是我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止在水库内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严禁为游泳者提供与库区游泳相关的服务;对在饮用水源水库内游泳的,环境保护部门将依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予以处罚;在饮用水源水库内游泳,且妨碍正常管理造成后果的,公安部门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7.自包头市开通无人售票公交线路以来,部分素质低的乘客在投币时,向投币箱中投入了各种假币、残币、代币。据不完全统计,公交集团每年因此损失20多万元。
    据了解,市公交集团点钞中心每天清理出来的假币、残币可谓五花八门。假币多为颜色与钱币相近的花纸,还有大量娱乐场所的游戏币,其中不乏韩币、日币等。据公交集团统计,每天公交车上清点出的残、假、代币大概有700多元,包头市公交行业每年都要因此损失20多万元。
    对此,公交集团只能提醒司机严加防范,但有时因上车的乘客较多,司机往往无暇顾及,假币、残币、代币防不胜防。为此,公交集团的工作人员希望通过本报呼吁市民:遵守社会公德,别再用假币、残币、代币乘车。
    8.相关调查显示,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 %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将其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作斗争。
    9.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调查结果显示,57.1%的人将之归因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54.8%的人归因于个人修养差,36.8%的人归因于管理措施执行不力,29.7%的人选择了“道理明白,行动跟不上”,28.6%的人认为整个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上的变化是导致公德缺失的原因之一,24.4%的人认为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对社会有怨气,16.1%的人认为公共场所的舆论压力不够,14.7%的人认为有些公共设施或管理规则没有从方便市民的角度来考虑,另外,还分别有8.7%和8.6%的人将矛头指向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采用的是多选形式,故累计百分比超过100%)。
    10.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有在街头得到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热心帮助的经历,而这种热心的帮助并不会给美国公民带来任何“被倒打一耙”的危险,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几乎每个州都制定了一项《无偿施救者保护法》,其核心就是鼓励人们在紧急时刻伸出援手,并且能够得到法律上的保护,免除无偿施救的后顾之忧。
    在美国的民事诉讼中,法官也往往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倾向于无偿施救者,例如坚持“原告证据不足,被告即无民事责任”原则,并且在紧急状态下,做好事的人在无偿救助他人时,如果救助行为对被救助者造成伤害,可以免除负担法律责任。由此可见,“道德风险”在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救助者是肇事者,出庭费还要被救助者自己来拿。
    11.2011年7月11日,为期四天的温州市第二届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在掌声与温情中落下帷幕。四天时间、十二场报告,来自机关、企业、媒体等领域的200名市民以及外地学员,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四天里,一次次因为感动而流泪”,参加论坛的市民田敏说,这次论坛是一次心灵的沉淀,听后能为自己找到立命的根与道。
    台上,是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道德践行者:王希海,26年如一日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父亲;田秀英,山东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用孱弱的双肩抚养严重烧伤的残疾儿子成才;刘苏,从2001年开始每月一次捐献血小板,被誉为全国“无偿献血女状元”……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先进模范事迹使台下听众为之动容动情、为之潸然泪下,不时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本次论坛是由市慈善总会、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研究会主办,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温州技工学校承办,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的纯公益性活动。围绕“弘扬中华文化,做有道德的人”主题,论坛邀请了全国道德模范田秀英、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总导演吕明晰等十多位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成就斐然的志愿者作专题报告。他围绕伦理、感恩、礼仪、诚信、和谐、荣辱、养生、孝道等时代热点问题,以独特的视角展开阐述。
12.2010年12月20日,兰溪市云山街道天福山社区启动以“崇尚文明,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天福山在行动”活动,以驻“点”、治“线”、扩“面”为载体,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目前,全市其他社区也以“四城同创”为动力,以提高居民素质为立足点,整合资源,虚实结合,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社区在行动”活动。   
2011年3月31日上午,兰溪市委书记宋志恒,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成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庆松先后前往星辰路、丹溪大道,参加兰江街道青松社区公民道德教育“社区在行动”共建活动。
    青松社区以提高居民素质为立足点,以社区活动为纽带,从居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从“四城同创”大处着眼,从改变人们陈规陋习人手,整合资源,有计划地开展文明在我环境中、文明在我先进中、文明在我话语中、文明在我微笑中、文明在我感恩中等五项专项行动,实施公民道德教育,激发居民关心、支持社区建设和参与社区活动热情,为美化家园、建设兰溪出力。
    宋志恒说,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要持之以恒。道德的力量应是公民发自内心的力量,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最终目的是使公民成为自觉的道德实践者,从他律到自律,从外部影响到自我约束。“四城同创”的最终目标是为市民创造更舒适、更优美的生活环境,市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每一个市民都要参与,从自身做起,循序渐进,从而成为自觉的行动。公民道德教育还要培养与管理相结合,要将提升道德素质作为主要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加强教育和管理,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
    2011年是云山街道永进社区的公民道德教育年。兰溪市政协主席郑遗清参加了该社区
的共建活动。郑遗清一行详细了解了社区的环境卫生情况,并与社区志愿者一起走进居民区,
向社区居民分发“道德教育,崇尚文明”倡议书,倡导居民人人重视公民道德教育,人人争做文明市民,人人劝导不文明行为。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我国目前在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层次清晰,400字以内。
(二)“给定资料3—4”都提到了“让座日”,请联系实际谈谈设置“让座日”的原因和意义。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300字以内。
(三)假如你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请就提高公民社会公德素质,建设文明城市提出具体建议。
要求:观点明确,措施合理有效,300字以内。
(四)以“社会公德”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明确集中,内容充实,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通畅有表现力。
标准预测试卷六
  一、注意事项
  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二、给定资料   
    1.中年职工奔波在单位和家庭之间,担心抽不出时间接送孩子;青年白领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子;大学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老人们念叨退休待遇不能兑现、看病难上加难;公务员抱怨钱包瘪、压力大;农民害怕化肥涨价,粮价偏低;私企老板唯恐政策变动、眼下的生意不可为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总有原因让人感到不安。
    所谓社会焦虑,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现在,社会焦虑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无论是人数最多的工人群体、农民群体的成员,还是处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干部群体、企业家群体的成员;无论是东部地区的居民,还是西部地区的居民,都有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可以说是少见的。
    大量社会调查显示,民众关注的主要问题多集中在同民众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如就业难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社会保障滞后、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等等。而被人们比喻成“新的三座大山”亦即“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问题更是对工薪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基本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产生了十分广泛的不利影响。
    人们越来越富,但焦虑却越来越多,乃至成为一种社会普遍情绪。表面来看,这是种矛盾,其实不难理解。管理学中最基本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总是在低层次需求得以实现的情况下向高层次发展。当绝大部分人整天都为生计发愁时,他们对爱、对被尊重、对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自然无暇顾及。
    渴望且能得之,则不成为焦虑;渴望而不可得或者很难得,才会成为焦虑。当焦虑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其中折射出的实是社会保障的不足。为什么会有就业焦虑?并非我们都处在失业之中,但今天拥有工作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长期拥有工作。如果我们失业,我们能否迅速再就业,我们不得而知。为什么会有财富焦虑?也并不是我们都食不果腹,但面对财富悬殊,那早已解决了温饱的财富却又似乎微不足道……
    2.从心理学上说,适当的焦虑,不但不是坏事,还是一种发展动力。可当焦虑情绪成为普遍性、大范围、多行业的社会化情绪,甚至上升到了社会焦虑症的程度,就应该是一种“有尊严的发展”缺位了。
    什么是“有尊严的发展”?温总理对尊严感进行过详细解释:“第一,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进发。”说白了,就是平等的权利、应有的物质和精神保障、良好的发展机会。
    这些年的发展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可在“有尊严的发展”落实方面,仍有不足。比如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引起不满,“我爸是李刚”之类的特权无所不在、无孔不人,某些人的“赢者通吃”“霸王情结”的思维达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剥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公平感和公平信仰。在特权面前,人人都是弱势群体,焦虑就会产生很多。
    再如,社会保障不足,除了公务员能够享受丰厚的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障,就连不少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都推向了社会。“看不起病”“养老钱不够体面”,甚至没有养老钱,仍是很多人的无奈现实。常有后顾之忧,自然就想多挣钱,多干活儿,年纪轻轻就不得不为退休的事情考虑,增加焦虑心理。
    总之,长期以来,虽然注重均衡、注重公平的科学发展观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基本指导思想,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经济建设“一手硬”、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一手软”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过分强化经济行为,政府应该承担的其他职能,如社会管理职能、精神发展等,所能占用的精力和时间就有限,而政府应该坚守的人本职能、服务本位也渐渐被淡化和忽略。
    3.在计划经济时期,城镇职工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单位”中,单位发放_T资,提供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赋予人们基本的“安全感”。在转型期,社会结构剧烈变革,原先由单位提供的“保护壳”被打碎了,新的“安全阀”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心里埋下了焦虑的“种子”,面对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变得焦躁不安。
    从1998年至2000年,国有企业共产生下岗职工2100多万人,波及数千万家庭,且主要集中在煤炭、纺织、机械、军工等困难行业。其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有些问题至今仍在消化。
    与此同时,1994年起,我国逐步改变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由国家统分向市场化就业转变,提倡“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进入新世纪,各地大学继续扩招,毕业生人数猛增,“就业难”从下岗职工向大学生群体迅速蔓延,就业焦虑从“4050”人群向“80后”“90后”人群迅速扩散。
    市场经济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风险。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完善,尚缺乏牢靠的“社会安全网”。比如,失业救助、医疗保险、社会养老等基本保障制度还未真正健全。在一定程度上讲,“灵活就业”也是“高风险就业”的代名词。一旦失去了“单位”的保护,人们难免出现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难免产生无法回避的焦虑。
    4.户口一度是身份的直接标签:没有城镇户口,就没有粮票、布票、油票,就无法在城市生活。改革开放30余年,户口已不再承载粮油功能,但是户口的附加值依然存在。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没有户口,生活并不轻松:
    住房¬——高房价下,很多地方出台了住房保障措施,但是,外地户口人员多被排除在外。而保障房与商品房的差别至少在数十万、百万元以上。再加上住房、汽车限购政策的出台,如果没有当地户口,兜里揣着钱,也难以买房、买车。
    教育——尽管不少城市对非户籍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有所松动,但是户口仍承载着较
大的教育功能。比如,在北京没有户口就难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不用说小学、中学,单清华、北大等在京的招生指标就只能让外地人羡慕。
    社保——按照规定,用人单位要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尽管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接制度已经建立,但由于社保待遇存在地域差异,不同户籍的社保待遇并没有实现均等化。
改革开放打破了旧的城乡结构,人口快速向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表面看,原来的城乡分割、户籍分割不明显了,然而,由于缺乏完整的体制保障,改变城乡对立、户籍限制的任务依然艰巨。在同一座城市中,因户口不同造成用工壁垒、社保差异、待遇悬殊等诸多问题。由此带来的“人群排斥”,已经给社会留下深创剧痛,并在事实上形成了新的人群“隔离”。
    应当承认,近年来,各地正采取措施,努力将公共服务覆盖到更多包括农民工群体的外来人口,可是,无论是蓝印户口,还是“绿卡”、居住证,都没有实现真正的同城待遇;无论是“新东莞人”“新深圳人”,还是“新苏州人”,这些称呼还是给不同人群贴上不同的标签,人群“排斥”现象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我国已有2亿多农民工进入了城市,其中1亿多人常年在城市生活,其人口规模几乎相当于两个法国的人口总和。今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还会有更多人口涌进城市,其二代子女以至三代、四代等都会长期在城市扎根。在一些大城市,外地人口也会越来越多,人口的跨城市、跨区域流动将更加频繁。不从根本上解决外地人(包括农民工)的同城待遇问题,就无法根除他们心中的焦虑。
    5.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秉承着劳动致富的信念,社会也给勤奋守法的人创造了致富机会。今天,财富积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从“劳动致富”向“财富致富”“资本致富”转变。其中,住房已经成为拉大财富差距的重要因素。
    浙江大学新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经过10多年的住房市场化改革,住房已成为五成以上家庭最重要的财产组成。一些拥有较大住房或者多套住房的家庭,财富得到巨大增值,而住房较少或尚未购买自有住房的家庭,财富差距被持续拉大。这种差距根本无法通过工资收入增长得到弥补,由此在一些人群中产生了强烈的失衡感、“被拉下”感。更加令人警惕的是,由于转型期社会财富分配机制尚不健全,财富分配向政府、垄断行业、发达地区倾斜的趋势未从根本上扭转,人们的工资收入水平也在拉大。
有分析测算,如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3倍,行业收入差距超过10倍,地区之间的差距在2倍以上;基尼系数在2002年首次突破0.4的国际警戒线之后,目前临近O.5的红线。  
    高房价、高物价、高生活成本,短短10余年,人们的财富差距就由万元级、几十万元级转向千万元级。在很多人看来,如果没有“背景”,缺少资本,生“错”地方,干“错”行业,抓不到机会,等等,即使通过自我不断地努力,也无法实现个人的既定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心态怎么会平和?
6.正像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中国的改革正处在一个不断深化的时期。这种不断深化的改革意味着以往利益结构要发生全方位和大幅度的调整,要重构新的利益格局。换言之,社会的许多群体和大量社会成员的社会位置和经济位置要重新洗牌。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间,一方面迅速崛起了一个暴富的高收入群体和一个生活状态相对比较舒适的中等收入群体,另一方面则形成了一个生活贫困的低收入群体。社会成员社会经济利益位置的急速变化,往往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双重示范效应,进而对许多社会成员形成了大面积的压力。再者,改革开放以来,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明显缺位。不少社会成员在失去了以往习以为常的单位福利和单位保障之后,却没有被纳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中。这些人由于缺少基本生存底线的“兜底”,因而对未来可能的不利处境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担忧甚至是恐慌。
    现代化的发展既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无数的机会,但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制造了无数的社会风险。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能量的空前积累以及社会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全球化进程和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不断扩散的不确定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共同体,其构成因素和变数之复杂,恐怕也是全世界之最。中国经济和社会在未来还会遇到哪些不可预期的风险因素,现在很难判定。显然,社会风险因素的增加,势必会给中国的发展和民众的基本生存状况带来空前的变数,进而加重了社会焦虑。
    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丢失了信仰。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现阶段许多社会成员的心灵或心宅往往缺少一种坚守和定力。进一步看,由于心灵或心宅缺少坚守和定力,因而不少社会成员在面对大量诱惑尤其是经济利益诱惑时,其行为往往缺少坚定的信念、长远的目标取向和执著的精神,难免随波逐流,飘忽不定,心里很不踏实,进而容易陷入某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当中。更重要的是,由于心灵缺少坚守和定力,所以,人们的行为一旦受挫,其抗挫折抗打击能力必定十分有限,这就会不断加重人们的失落心理,进而深陷社会焦虑现象的困扰当中而难以自拔。
    社会焦虑现象其实还反映了在中国现阶段,民众对基础民生问题、对于未来美好并且是否合意的生活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以及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催生了社会成员个性意识、财产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同时又使人们十分看重自身的经济利益问题,于是,这就造成一种普遍的现实感,使社会成员注重现实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生活的质量问题,而摒弃以往禁欲主义以及过于理想化如乌托邦式的行为取向。但是,民生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出现严重欠账的情形,而且,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过于追求GDP、过于重视经济发展而轻视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凡此种种,致使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7.社会焦虑现象尽管从某个角度看会激发社会成员的某种动力,但从总体上看,其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社会焦虑现象会促成或加重一系列的社会矛盾问题。对此,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社会焦虑现象会直接催生社会成员发生不同程度的非理性行为。比如,当社会焦虑现象盛行时,人们对于长期行为往往是不感兴趣的,相反却会热衷于短期行为,容易形成从众行为和越轨行为等等。进一步看,这样一些非理性行为会引致一些社会矛盾问题的出现。其二,社会焦虑现象会不同程度地降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客观来看,同改革开放以前相比,大多数社会成员目前的“绝对”生活水准已经高出一个数量级。但是,由于社会焦虑现象的存在,一部分社会成员往往无暇作出理性的判断,而热衷于同左邻右舍当中更高水准者相比,甚至同全社会当中那些公认的生活水准很高者相比,因而对自己的生活水准不够满意,并且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心理。其三,社会焦虑现象会加重人们对于社会矛盾问题的不满情绪。有些社会矛盾问题存在着,但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如果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焦虑,同时再夹杂着一些不公正的心理感受,就容易把本来不是很严重的矛盾问题看得十分严重,容易迁怒于他人他事,进而会加重某些社会矛盾问题。
    8.尽管中国现阶段面临着诸多的社会矛盾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也不必过于担忧,以至于失去信心。纵观现代化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在同等发展阶段都曾遇到过类似的矛盾问题,同时也都成功地解决了这些矛盾问题。
    我们不能回避而是应当积极主动有效地应对并化解社会矛盾。从治本的角度看,应当特
别注重从源头上着眼,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国务院加快了供地的进度,保证保障房用地;为了抑制通胀,央行加息、收紧贷款、上浮利率种种政策接踵而至……
    总之,只有正视矛盾,解决矛盾,才能化解社会焦虑,才能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
    9.中国应对社会矛盾问题有其独特优势,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使得民众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这就为社会安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支持;法治社会的逐渐形成,使得社会成员在解决社会矛盾问题时逐渐地能够有章可循;近年来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实施以及改善民生政策取向的形成和实践,更是直接有效地解决或缓解了许多社会矛盾问题。
    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期发展阶段相比,中国社会也具有一些应对社会矛盾问题的独特优
势。这些独特优势,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技术层面上的优势,但是如果得以充分开发,将会有助于不少社会矛盾问题的解决或至少是缓解。而这样一些独特的优势,却常常被人们忽略或重视不够。中国人期待稳定,甚至有外国人也发现,社会稳定几乎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情结;中国人有强大的举国动员能力,一些由自然灾难所引发的公共危机,往往会激化社会矛盾,并最终演变成为大规模社会冲突的导火索,而中国所具有的强大的举国动员体制和能力,恰恰能够有效地化解类似的公共危机,有效地防止其演化成大规模的社会冲突;中国人一直极为注重现实生活,具有一种明显的务实精神;中华民族源于多个民族,是多个民族融合而成,这就使得中华民族含有多个民族的基因,具有一种平和宽容的精神;中国人对于家人几乎是负有无限责任,客观上这有利于社会矛盾问题的缓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矛盾问题的加剧。
    10.中国正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要想彻底消除社会焦虑现象是不现实的,但是,缓解社会焦虑现象则是能够做到的。就社会焦虑现象的缓解而言,至少需要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我们现在提建立一个高级的或中级的民生保障体系还不够现实,但是提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是现实可行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其基本内容是:初步做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通过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让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有一个基本的生存底线,对未来也可以有一个大致的预期。如是,则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焦虑现象。
    另外还要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这是一个公认的道理。充分就业应当是社会的优先目标。充分就业是指,任何一位愿意参加工作、具有必要能力并且年龄合适的社会成员都应当获得一份有经济报酬的职位。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一种职业,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意味着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意味着拥有了一个可预期的发展平台,意味着能够进行一些必要的平等的社会活动。可见,充分就业是缓解社会焦虑现象的基础性的必要条件。
  三、作答要求
假如你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请就提高公民社会公德素质,建设文明城市提出具体建议。
    要求:观点明确,措施合理有效,300字以内。

选项

答案首先,制定并完善与社会公德相关的规章制度。(1)明确规定人们在公共交通、公共场所等方面应遵守的社会规范,如不准随意占用公共场所、破坏公共场所的公共设施,不准违反公共交通制度,不准在明令禁止出入的公共场所内逗留,更不要从事严令禁止的活动,等等。(2)制定明确的维护助人为乐者权益和惩处违反社会公德的公民的规章制度,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对助人为乐者给予奖励,对违反社会公德的公民给予一定的处罚等。 其次,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和教育。(1)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舆论媒介,传播和宣传公民社会公德。(2)举办社会公德讲座、培训或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等,向全民普及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全民对社会公德的认识。(3)同时,大力宣讲社会上传统道德践行者的事迹,甚或邀请道德模范或践行传统道德成就斐然的志愿者向公众作报告,以社会中的公德践行优秀者的实际行动触动公民的公德心,从而提高公民的公德素质。此外,展开实际行动,以一个社区为一个活动.单元,在每二单元内开展公德行动竞赛,以增强全民的公德实际行动,使人人都争做文明市民。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3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