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2017年4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因此,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admin2018-11-22  42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7年4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因此,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认为中华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2.2016年,四川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圣诞节那天身着汉服在知名旅游景点举牌呼吁“拒绝圣诞节,坚决维护中华传统节日”。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拥趸不少。与此同时,国学热、汉服热等传统文化热也在持续升温。一些人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呼吁抵制洋节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洋节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背景,而中国人自古就是世俗化的民族,外来的宗教性节日只能成为特定群体的节日,难以成为主流。洋节之所以吸引年轻人,很大程度上是商家的营销策略,恰好迎合了年轻人找个理由呼朋唤友聚餐玩乐的需求。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节日的内涵和来源。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这些“洋节”和淘宝的“双十一”购物节没有本质区别。用抵制的方式来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显然是没必要的。
    2016年,在杭州某游乐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十对来自各大高校的情侣毕业生身穿粽子服拍毕业照,并坐上大摆锤,宣誓即使走上社会遇到大风大浪,毕业也不分手,甚至玩起“滚床单”游戏。
    可是这场看似无可厚非、充满“创意”的毕业典礼,却掀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情侣们,女生仅穿着贴身内衣,男生直接光着膀子,他们身着制作粗陋的“粽叶服”,配合打着“宣誓爱情”口号的主办方游乐园,大玩“滚床单”等低俗游戏,看似是宣扬传统文化、宣誓真爱永恒,实则是在挑战公序良俗,更是在亵渎传统文化。
    真正的文化创新不是恶搞拼噱头,而是在深刻领悟传统文化内涵、在充分了解民众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需求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特色,通过新鲜形式,为传统节日量身定制的有品质的“精包装”。不管是商家还是个人,都不应披着“创新”的外衣亵渎传统文化,我们应做的是共同维护传统文化,让中华美德世代流传。
    3.山东省文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山东可移动文物普查已登记文物470余万件,亟待进行抢救性修复的濒危文物总数接近150万件。“与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的迫切需求相比,山东文物保护修复专业力量明显不足。”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有关负责人吴某介绍,目前山东省内的博物馆中,设有专门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的不到三成,全省国有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修复、保养的技术人员不足200人。“文物保护、修复和理工类文保专业背景的人员更少,现在的文物保护队伍多是半路出家,缺乏专业化的知识、经验和技术,且分散在各个单位,处于严重不均衡状态。”
    2017年5月,在江西九江学院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上,主讲人丁某作了“做新时代的窈窕淑女”的主题演讲。据网友透露,讲座中,丁某大肆宣扬所谓“女德”的观念,比如“女人衣着暴露易失身”等。而丁某过往讲座的内容也被网友挖出,仍然是天雷滚滚。比如“男人谈大事,女人不能插嘴”“受家暴了一定要忍,因为挨揍的人,身体好,不容易得病”云云。类似的披着弘扬传统文化外衣的女德宣传,前些年已经见诸媒体,甚至有人开设女德班,将之做成产业。
    现实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难免泥沙俱下,水平参差不齐。更有一些别有所图的人,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做着违背文化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甚至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背道而驰的事情。比如,热衷于炮制“千街一面”的明清风情街,借文化名人节之名行商业买卖之实,一些国学班、周易班借传统文化招牌疯狂敛财等。
    4.2017年春节期间,由一群“00后”小朋友们主演的《小戏骨.花木兰》在腾讯视频上线,迅速火遍朋友圈,爆红网络。这是湖南广播电视台《小戏骨》栏目继推出《白蛇传》《白毛女》《补锅》等剧目后的又一力作。和以往经典影视剧被翻拍遭观众吐槽不同,“小戏骨”系列小孩们“演经典、学经典”的模式得到广泛赞誉,被专家称赞为“传承经典的典范”。
    “小戏骨”系列的走红其实并不意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各地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近年来,湖南省坚持文化强省战略,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先后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致力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全省各地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热潮。
    “小戏骨”系列之所以能火起来,关键是将传统历史文化经典通过“萌娃演戏”的方式进行了创新传承。实践证明,只有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为此,湖南省充分利用湖湘文化资源,推动优秀文化作品和节目不断涌现。在整理研究出版方面,推出了《湖湘文库》《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中国古代历史图谱》等一批精品图书。在文学艺术方面,创作生产了一批优秀传统文化题材文艺作品,如小说《大清相国》《黄埔四期》、戏剧《谭嗣同》《桃花源记》《齐白石》、电影《湘江北去》《毛泽东与齐白石》《难忘的岁月》、电视剧《毛泽东》《彭德怀元帅》《思美人》、动画片《翻开这一页》等。在文艺节目制作方面,推出了《公共大戏台》《汉语桥》《戏曲春晚》等一批传播传统文化的电视栏目。这些优秀文艺作品和栏目,如春风化雨,深深地滋养了三湘儿女。下一步,湖南省还将继续加大组织扶持力度,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湖湘大地上遍地开花。
    “小戏骨”系列之所以能够得到艺术前辈们的点赞,在于它既让小演员们通过表演经典受到道德教育,也让观众通过节目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感悟真善美。
    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起来,湖南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将艺术精品进校园作为培育戏曲新观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来推进。比如,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与地方素质教育基地签订合约,把“湖南皮影戏”送进小学、幼儿园,每年展示演出200多场,服务学生近5万人次。又如,长沙市组织开展青少年戏骨选拔大赛,在全省范围内网罗钟爱戏曲艺术和表演的青少年“小戏骨”同台竞技,吸引民众广泛关注。
    融合报纸、电台、网络等多媒体资源,综合运用举办讲座、开展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如举办“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等品牌活动,重点支持传统地方戏曲节目创作演出。又如,开展“送戏进万村”等演艺惠民活动,每年送戏曲到农村1万场以上。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永顺老司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此外,湖南省积极举办岳麓书院讲坛、湖湘大学堂、湘图讲坛等活动,营造人人宣传推介传统文化的氛围。如湖湘大讲堂自2011年创办以来,深入机关、高校、社区举办200多场演讲,被誉为“三湘大地一道流动的亮丽文化风景线”。
    “小戏骨”闯出了新路子,发掘出一个主流价值观、精良艺术感和市场需求性共生的“富矿”,也衍生出一条包括产品创意、传播销售等在内的“小戏骨”产业链,成为湖南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的一个缩影。
    湖南省目前已开发的《张家界.魅力湘西》《边城》《烟雨张家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多个旅游地演艺项目市场反响不错,其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产业集中度已然形成。《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公演近3年来,已接待游客达140万人次,成为湖南红色旅游的新名片。2016年,《张家界.魅力湘西》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门票收入近1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超过10亿元。
    坚持加大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的政策扶持,推动形成一批特色文化区域。如长沙市望城区打造了新康戏乡、靖港古镇等一批特色文化乡镇,建成了欧阳询文化园、铜官窑遗址公园等一批特色文化项目。又如,怀化通道县建成“侗锦织造技艺”生产基地,成为湖南省4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其研发的“梭说侗锦亚麻系列作品”在2017年5月举办的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上大放异彩,并荣获首届湖南文创设计大赛金奖。
    通过举办吉首鼓文化节、通道大戊梁歌会、江华瑶族盘王节、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具有国内外知名度的文化旅游节会品牌。湖南省将继续坚持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既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5.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故宫推出VR体验,便是找到了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在2017年“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吸引了不少人走进传统文化、走进艺术现场。
    在很多网友眼里,故宫是个神奇的存在,常引来感叹:“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故宫!”它既是“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皇帝表情包,也是纪录片里技艺精湛自得其乐的大国工匠,当然,它还是那个历经600年风雨的明清两朝紫禁城、年客流量1600万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故宫也曾在公众面前遭遇尴尬,如今却能华丽转身,在互联网上主打造物之美,兼顾攻略之实,还时不时跟200多万微博粉丝互个动、卖个萌,你来我往好不从容。
    社交媒体的经营,绝不仅仅是“公关”。通过互联网,故宫不仅赢回了面子,更重建了公共博物馆与公众的具体关联。环顾四周,一些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是陈列呆板,讲解套路化,缺乏互动,于是恶性循环,愈显门前冷落鞍马稀。加上服务意识欠缺、管理水平不足,使得那些博物馆脱离了跟公众生活的联系。这样的难受劲儿,故宫也不是完全没有体会过。
    一旦接通互联网,绑定了活生生的粉丝,就再难“目中无人”了。也正是从接通社交媒体、虚心面向公众的那一刻起,人们逐渐看到了故宫越来越凌厉的攻势:博物院开放面积比例从2012年的48%一跃为2016年的76%,接连推出了虚拟现实体验、数字化微信平台、“胤稹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等多款手机应用……多层次、多渠道地有效面向公众,人们发现,故宫找到了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个“正确打开方式”不只是与公众简单互动,而是让传统文化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变“黏稠”。在更多层次的共享中,传统文化的形态实现了丰富和再造,故宫已经不再只是那个北京城中轴线上72万平方米的皇家院子,它在云端,在数字博物馆里,在创意用品中,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从皇家私藏到国家所有,再到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共享,在故宫文物面前,人与物的关系也发生了分明的进化,早已不再是“天下至宝,尽归帝王家”,而更加接近共有共享的理想。
    其实,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那一件件质感优异、造型优美的文物,是先人“用生命造物”的果实,其造型之美、功用之妙,都是大自然跟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不断摩擦、互相选择的结果。通过使用、欣赏和传承,今人分享着古人对美的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人塑造了器物,器物也在塑造着人。我们敬畏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自然进化的产物,蕴藏着也许我们还未充分认知的合理性,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古老和稀有。
    那些古代典籍、历史文物,不只与古人有关,更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有关。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年轻人追捧,到“石渠宝笈特展”成为舆论热点,都说明传统文化在与现代人共生共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故宫的成功转型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心灵的、文化的,它说明只要融入现代人蒸腾的生活,传统文化就能再发新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理应与人共同进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罩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曾几何时,我们欣喜于社会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也困惑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匮乏与滞后。如今,故宫以其生动的故事打通了任督二脉:只有跟公众建立起共生共长的关系,传统文化才会焕发活力,文化传承才会薪火绵延。
    6.2017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6月9日一12日,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河北省廊坊市举办。本次联展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联展精选京、津、冀三地有代表性的2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展。其中有来自北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面人郎、花儿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州骨雕、通州风车;来自天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强年画、泥人张彩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益毛猴;来自河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魏县传统棉纺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围场满绣等。
    同时,此次联展在形式上更加创新,不仅包括京津冀传统工艺精品展,还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体验展、文化创意科技展等10余个项目。联展内容精彩纷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非遗、体验非遗的机会,让观众能够更深刻地领悟非遗文化,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此次非遗联展活动,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带群众了解它们的传承故事。
    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内联升,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曾经,穿上内联升的鞋靴是身份的象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手工布鞋为主要产品的内联升也备受冲击。尤其是近几年,网购兴起,实体下滑,市场环境的变化给内联升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内联升也主动求变,开始了转型之路。
    据内联升工作人员张女士介绍,近几年内联升为了应对市场冲击,做了许多工作,比如发展了自己的电商,增加了销售渠道,使市民在网上就能买到内联升的产品。同时,内联升还大力发展文创产品,加大新品投入。比如和迪士尼合作,生产出了米奇鞋面的亲子布鞋,与愤怒的小鸟、大鱼海棠等动画形象合作,创新布鞋形象,生产出了许多深受市民喜爱的产品,也使得客群年龄范围逐渐扩大,许多年轻人也开始购买内联升。可以说,目前内联升的转型已经步入正轨。
    作为曾经闻名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王麻子剪刀以其传统锻制技艺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名片。
    近年来,随着外国品牌的涌入以及人们对于产品形象的要求增高,王麻子在发展过程中曾一度遇到过较大的困难。然而,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华老字号品牌,王麻子扛起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逆境中开始了品牌革新之路。
    王麻子第八代传人史徐平表示,目前王麻子的革新之路是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是在技术上,首先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以提高效率,改良工作环境;同时,对于一部分需要纯手工打造的产品,仍然坚持传统锻造工艺,让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是加强人才培养,目前王麻子采取分模块培养人才的方式,使兴趣、传承和发展形成一个链条,为传统工艺培养更多的人才。
    当前社会,对于大部分非遗项目来说,传承仍然是首要的难题。然而,来自河北的围场满绣不仅在传承发展上克服了困难,还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满绣第五代传人闫桂维说,作为宫廷御用刺绣技艺,满绣以其颜色鲜明、对比度强为特色,十分切合北方地区的审美。为了让满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术,我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动闲置劳动力,比如时间充足的家庭妇女,把她们召集起来,免费教授满绣技术,使其在空闲时间绣一些作品,并定期有偿回收。这样就解决了满绣的传承发展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按照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的精神,当前的非遗保护新理念的核心是回归生活、融入生活。本次联展中,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作品、一项项世代传承的技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们驻足欣赏;同时,人们现场参与、亲自体验,走进非遗、了解非遗,并利用VR等新技术重新审视非遗,进一步拉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的距离。
    总体来说,此次联展是一次重塑非遗保护新理念的重要尝试,处处体现着“非遗即生活”的氛围,对增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7.2017年1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文化基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凤凰涅槃,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观,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神支撑和崇高价值追求。
    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项轻松容易的工作。宋代张载视“为往圣继绝学”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一样重要,足以见其任重道远。当然,我们赞成“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并不是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要下大力气、不要赶快做,而是指要认识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条漫漫长路,是一条艰辛的路,要尊重文化建设的规律,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温情和敬畏。
    【答题要求】一律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上。
根据给定资料,请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创新传承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从一千多年前唐朝文化位居世界前列,到近代西方文化涌入、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再到今天中国文化自成一体再次引起世界瞩目,传统文化历经沧桑而魅力不减。传统文化与时代深度融合才能传承发展,在当今时代,如何创新文化传承方式.使它融入新时代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首要问题。 创新文化传承的“总司令”非政府莫属。政府在创新文化传承方式的实践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有了政府的重视以及政策的指引,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才有了动力和方向。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创意转化和科技提升,致力于形成一批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项目、园区和品牌。湖南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的“小戏骨”系列,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重新演绎,收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不仅创新传承传统文化,而且挖掘出一个产业“富矿”。湖南的经验启迪我们:政府的大力支持,给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带来了春天。 创新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来自文化机构。有了总司令的准确指令,自然少不了主力军的浴血奋战。近年来,传承传统文化在社会上成为热点,而有些单位却通过传统文化博人眼球,不惜降低格调、放大尺度,以创新文化传承为名行谋取自身利益之实,这样不仅不能弘扬传统文化。反而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之相反的是,故宫博物院一改其“神秘、深沉、低调”的风格,配合央视摄制组推出了风格清新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人们纷纷转载、分享、评论。同时还迎合信息化社会的特点,推出多款手机应用,引起巨大社会反响,不少人称“这才是故宫的正确打开方式”。透过新途径、新方式,让大众重新认识这位老朋友,这正是创新文化传承的魅力之所在,各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传媒等相关机构应该以故宫创新文化传承的实践为榜样,结合实际,对文化的传承方式进行创新。 创新文化传承的支持者来自人民群众。在互联网社会,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支持和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我们要擦亮双眼去伪存真,支持创新文化的传承,抵制粗俗、鄙陋的文化传播方式。传统文化是有生命的,当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就会越来越多地绽放出它的魅力。水滴汇成海洋,树木集成森林,个人的力量汇集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结合我国当今的国情,尊重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必将使传统文化融入社会生活,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支撑力量。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Iy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公安招警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