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
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
admin
2015-06-28
80
问题
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
选项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答案
C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由此,本题的答案应当为C。选项A并非司法解释中的法定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但是在理论上也有可能成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因命题人特意在题干中加了“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这一限定条件,考生应当特别注意。选项B属于《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情形,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选项B错误。选项D属于上述解释第6条规定的情形: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故选项D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Jx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以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特定化为标准,法律关系可分为()
以认知阶段来划分,法律意识可分为()
结合法治与民主的关系,试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完善。
下列法学家中,提出社会连带关系论的是()。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从事个体经营,对外所欠债务以夫妻共有财产清偿。( )
下列情形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判刑的有( )。
根据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情况,可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
税务稽查员甲发现A公司欠税80万元,便私下与A公司有关人员联系,要求对方汇10万元到自己存折上以了结此事。A公司将10万元汇到甲的存折上后,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A公司免交80万元税款办理了手续。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司机张某在市区内违章超速行车,为躲避迎面驶来且正常行驶的货车,撞倒了路旁骑自行车的李某,致使李某当场死亡。众多行人发现后要求其停车,可张某为逃避追究,鸣笛驱车向人群冲去,赵某、钱某躲避不及,一死一伤。问: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请说明理由。
以下属于减刑的是()。
随机试题
Thechildrenareas______aslarks.
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放传出冲动B.协调各种感觉在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结构之间的联系C.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和维持觉醒状态D.维持睡眠状态E.参与学习和记忆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男,12岁,前牙切缘变薄,釉质表面高低不平,出现小的凹陷。镜下可见釉质变薄,表面高低不平,柱间质增宽,釉柱横纹及生长线明显,釉丛釉梭数目增多。病理诊断为
宋朝王安石的《伤仲永》中说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谁提出的?()。
政府对因生、老、病、死、灾害事故、心身障碍等而发生困难的革命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家属、革命残疾军人、复员退伍军人提供经济、医疗及其他方面的优待、抚恤属于()。
下面句子中,用语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管理应具备的职能有哪些?
简述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Inthe1950s,thepioneer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AI)predictedthat,bytheendofthiscentury,computerswouldbeconversi
JohnJuliusNorwichistheauthorofmorethanadozenbooksonNormanSicily,theSahara,MountAthosandtheVenetianandByza
最新回复
(
0
)